我看了一下幕後花絮,感覺導演想讓觀眾以為演員親自駕駛戰機,但僅受過三個月訓練怎麼可能讓演員駕駛,他們盡量用"fly"這個字眼而不是"pilot",我想演員只是坐在F18F的後座,讓人有他們駕駛戰機的錯覺
ayoyo wrote:
我看了一下幕後花絮,感覺導演想讓觀眾以為演員親自駕駛戰機,但僅受過三個月訓練怎麼可能讓演員駕駛,他們盡量用"fly"這個字眼而不是"pilot",我想演員只是坐在F18F的後座,讓人有他們駕駛戰機的錯覺?
登上軍機的演員並不是空軍官校學員,而是民間觀察員(civilian observer),並不須要學習操控飛機的技術。民間觀察員登機重點在於安全性,所以有體格檢查、求生訓練、安全講習等安排。
以軍機搭載民間觀察員進行飛行體驗在各國都是常例,偶而也有事故。對不諳飛行者來說,發生事故時逃生遠比試圖操控飛機來得安全;同時雙座飛機後座也不一定有操縱裝置。安全講習會提及彈射把手的位置與用法,在搭乘時除非飛行員下令彈射,全程禁止碰觸。
事故造成死傷財損,都會有額度龐大的保險理賠;前提是被保人與資產依循保險合約規定,未有超出規定的動作與使用。一架Boeing F/A-18E/F Super Hornet牌價七千萬美元,續集的製作費只夠買兩架;若不由合格海軍飛行員操控,一有閃失將難以善後。
續集要求演員進行飛行訓練,只是要在機艙內直接拍攝飛行中演員的表情動作。1986年首集在攝製時本也想這樣拍,但演員一上天就吐得一塌糊塗,完全無法正常表現,最後只能坐在地面報廢座艙中表演。為避免重蹈覆轍,續集開拍前就把演員逐步狠操一陣子讓他們習慣特技飛行。目的就這樣而已。
之前有看到製片廠在製作星際大戰影集的製作解說, 他們現在喜歡用許多大螢幕拚出一個半圓形的天幕, 然後把 CG 製作時程往前拉, 先把背景影像投射在這個天幕上, 方便演員走位與後製!!
基本上可能以後會採用這種方式, 因為可以省掉很多時間與成本!!
這些演員受訓三個月, 是為了能順利上戰鬥機取景, 不是去開飛機的啦!! 畢竟背景可以 CG, 但人的反應與動作是模擬不來的; 假的東西就是假的, 所以人跟動作是真的, 其他可能都是假的!!
星際大戰系列後面看到連現在的 DeepFake 換臉技術也用上去, 老美真的喜歡玩新的東西, 也很用心!! 他們說為了搞那個, 找了很多人是新的技術, 但都覺得不滿意, 因為解析度不合要求(那個是影集而已), 所以後來找一家專門製作高解析 DeepFake 的公司幫他們製作, 他們才覺得可以!!
別說台灣, 現在有在搞 CG 的就只有中國跟韓國; 中國的片就是那樣, 韓國這幾年出了幾部片, 也是在 CG 部分有傑出的表現!! 老美的電影是"視覺工程", 我們是"娛樂產業"!! 哈
(所以星際大戰影集裡拍的東西有些看起來不真實, 製作水準已經算很好了, 仍有進步空間!! 說真的, 地球上除了好萊塢, 沒有其他人辦得到!! 抱歉, 離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