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以下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6440263?from=udn_ch2cate6638sub10930_pulldownmenu_v2

"而張崇豪特别表示,「勇鷹」良好的氣動力設計,使得高教機的進場空速明顯降低,有效提高學員在落地操作時的安全裕量。"

之前有立委提過142浬,但漢翔說拆除感應器後可以減1000磅,進場速度可以再降,現在量產版不知道進場速度是多少
文章關鍵字
文章中有提到:
"後座有HDR顯示器,提供完整與多元化的資訊,因此後座教官可以看到前座學員操作的數據,雖有座位高低差,但仍可從駕駛艙內的左右間隔,看到外界實際狀況,"

奇怪的是,HDR應該有顯示前座可視的影像,為何還要從左右間隔去看外界實際狀況? 莫非HDR只顯示數據而沒顯示影像? 不會吧
你開車到時速150公里跟200公里有感覺差異嗎?
除非你開窗風力感受差很大!或是車身結構爛在抖動!
kuny wrote:
你開車到時速150公(恕刪)


比喻不恰當!飛機平飛的時候或許是如此,但現在講的是落地速度,
飛機進場降落有很多事項要關注,速度慢表示時間拉長,對飛行員
來說就有充裕的時間做各項檢查,以及突發狀況的反應,這些對熟
練的飛行員來說問題不大,但對新進飛行員來說差別就很大,昨天
受訪教官也說了,他以前飛IDF降落時可以做兩次的落地前檢查,
現在飛勇鷹可以檢查3~4次。
grezzo wrote:
比喻不恰當!飛機平飛(恕刪)




13:15 飛行員對進場速度及性能的看法
重複 刪!
ayoyo wrote:
量產型勇鷹進場速度?

根據各 攝友 近期在台東志航拍的 勇鷹 落地影片.

由 進入跑道頭 到 觸地 的 時間與距離 來推算, 採樣十幾架次的資料......

大約落在 131節 ( +/- 5節) .



註 :
風速未計入 ( 影片無風速資料 )
當年, 由 慢吞吞平飄進場的 T-33 , 轉飛高速 F-5 及 F-104 的落差.

是 一代不如一代, 或 立委無病呻吟 瞎操心 ? ......


現在如果降成131節,應該是很可以
ayoyo wrote:
現在如果降成131節,應該是很可以

1 --- 各攝友拍攝地點不同, 各攝影視角會有些誤差.
2 --- 計算各架次時, 各當時的 風速 沒計入 ( 沒資料 ).

故, 理論上, 會比 131節 再修高一些 ......

最終, 還是以官方公佈的為準.

( 一個極端的比喻 : 當 風速=落地速度, 由地面上觀察, 將會是 垂直降落......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