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構想圖, 以自走炮及多管火箭為核心, 來逐一殲滅一個共軍兩棲
合成旅共300輛甲車分十個舟波的登陸
1. 從距灘岸數百公尺到距灘岸9公里左右,
每隔一公里佈署一個步兵連. (紅色斜線)
據守於良好壕溝工事中.
每名士兵配有兩枚火箭彈.
每個排配一挺50機槍, 一門60迫炮.
每連配一枚標槍或拖式飛彈
連與連之間佈署地雷及鐵絲網, 反坦克壕等障礙物.
2. 步兵之後佈署復仇者及肩射刺針 (藍色矩形),
來避免武裝直昇機穿越攻擊.
3, 後方佈署攻擊直昇機, 作空中炮台, 每次起飛5架,
用機炮擊毀所有自殺無人機, 機炮打完降落加彈,
換另外5架起飛.
4. 再後方佈署30門自走炮及6門多管火箭, 距灘岸約20公里,
每舟波共軍甲車一登岸, 自走炮便在無人機指引下精準殲滅.
多管火箭則以子母彈殺傷所有下車士兵. 零星存活甲車及士兵,
則由各壕溝工事中士兵消滅.
5. 炮陣地北, 東, 南各佈署一步兵營保衛炮陣地, (紅色矩形)
皆挖散兵坑相隔一段距離據守, 避免遭共軍以遠程火箭炮打擊.
配有夜視裝備, 光學瞄準鏡, 火箭彈以對抗共軍排級以下小股
機降或空降部隊.
亦作為預備隊, 可抽調支援前方九個連的步兵.
6. 兩個黃色圓圈是陸劍二的防空範圍.
7. 綠色圓圈是NASAM防空範圍.
8. 另在炮陣地四周佈署4門35快炮, 未畫出
9. 另於炮陣地四周佈署2輛電子干擾車,
干擾遠程火箭炮彈, 未畫出.
如此配置佈署可有效打擊共軍一個兩棲合成旅登陸,
及對抗共軍武裝直昇機, 自殺無人機正面突擊,
與機降, 空降, 特工, 潛伏部隊側面襲擾,
及降低遭共軍遠程火箭炮打擊時損傷.
其他紅色登陸海灘皆可相似方式佈署.
機步旅及裝甲旅則用作預備隊,
及打擊營以上規模的機降空降部隊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