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三射高為24公里,射程約30+公里,愛三MSE增程型射高為60公里,射程約60+公里,
射高和射遠的氣動設計是不相同的,所有攔截方式也因攔截目標(導彈、飛機等)不同而有不同設計方式,愛三與愛三MSE的攔截目標都是針對彈道飛彈,屬於近程攔截飛彈,其射程都較弓三與愛二短,但愛三MSE增程型射高可達60公里,可增加攔截彈道飛彈的距離和時間。
因此未來國軍反彈道飛彈的第一道防線將由天弓4型和愛國者三MSE增程型防空飛彈擔任,可攔截40~70公里高的彈道飛彈,第二道防線為弓三和愛國者三,可攔截20~40公里高的彈道飛彈,而第三道防空則要靠近防砲了,攔截5公里高度內的彈道飛彈,而弓二和愛國者二基本上會拿來攔截飛機,因飛機飛行高度約10~20公里,台海距離約130~200公里的距離,弓二、弓三和愛二都可以勝任的,對於導彈攔截,台灣除非獲得薩德或陸基神盾系統的標三飛彈,才有可能將射高或射程再提高。個人是強烈認為台灣缺一款射高約20公里射程在400公里左右的防空飛彈,這種飛彈用於打預警機(空警500、600)或加油機,或位於後方控制無人機的殲16等~這種飛彈台灣尚缺乏,未來空戰中無人機的控制基本上會使用預警機,共軍使用400~500公里雷達預警機並導引戰機發射的中遠程(PL-15、PL17)的體系空戰作戰方式,是可以確定的,台灣如缺少這類飛彈,空軍戰機將處於挨打的局面。另外,台灣中近程防空飛彈,主要靠空軍的NASAMS的 AIM-120、AIM-9和陸軍的陸劍二、刺針飛彈,主要用來打8~15高度左右飛機(包括戰機、無人機與直升機) ,其實陸劍二有點短腿(射程只有15公里) ,當然加一截助推火箭的海劍二可將射程提升至30公里,其實愛二及弓二射程都可達150公里,攔截在海峽飛的戰機、無人機都沒問題,而NASAMS的 AIM-120的射程約35~50公里與陸劍二的15公里,其實台灣缺少在50~100公里的防空飛彈,因弓二已經不再生產,台灣要不增加生產弓三飛彈的數量,另一個方案是需佈建如海劍二的加長版陸劍二飛彈(陸劍二真的太短版了),當然未來如有陸劍三射程達50公里射高15~20公里,當然是最佳的解決方案。老共無人機飛行高度,彩紅5 : 8公里、彩紅6 : 12公里、翼龍2 : 9公里、翼龍10 : 14公里、而無偵7 更是可以飛到20公里,現階段應對這些無人機只能用弓二、弓三,有一點浪費但沒辦法~所以開發增程型陸劍三對台灣的防空網還是有需求的,台灣戰機使用的改良型的劍二飛彈(TC-2C)射程已可達到100公里丶速度可達6馬赫,相關人士說,「劍三飛彈」的空中射程約在120公里至150公里之間,速度也優於TC-2C,而劍二飛彈使用於陸基版的陸劍二射程降至15公里,期望陸劍三+尾端火箭的增程型陸劍三其可以有射程50公里與射高接近20公里。
其實還有一種性價比頗高的防空武器可以應對中大型無人機,就是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及(Tamir)飛彈,單枚不到10萬美金,可以打5~10公里高度及50公里遠的無人機,每台發射車可裝填 20 枚塔米爾(Tamir)飛彈,在無什麼遮蔽物的台灣海峽上空其實很適合鐵穹防空系統及(Tamir)飛彈,加上單枚飛彈又便宜很適合打擊共軍的廉價無人機,畢竟使用愛三、弓二、弓三或AIM-120都太貴了,這些飛彈拿來打導彈及載人飛機。而老共的攻擊武器中還有遠程火箭彈,從200~400公里都有,價格約20~50萬美金,攔截這種飛彈現在也只能使用弓二、弓三或愛二,性價比偏高,但沒有更適當的防空彈種(便宜又可以攔截的到的) ,遠火多在大氣層內飛行,飛行速度約4~6馬赫,價格又相對導彈便宜很多,全球對於遠火也沒有一種相對性價比高的防空飛彈可以使用,但其因彈頭破壞力小很多、精度亦較差,對地面或重要設施的破壞相對小很多。
而對付機海戰術的中小型無人機,德製的Skynex防空炮是款性價比頗高的系統,其偵搜系統,包含「X-TAR3D」多波段雷達與「MSU」感知搜索集成系統,最遠可探測到50公里外的敵方航空載具,甚至飛彈、迫擊砲彈等目標,並能自動分類目標,供操作人員判斷是否開火,此系統可選擇「Revolver Gun Mk3」或「GDF009 TREO」35公厘防空快砲,射程最遠達3000公尺。個人覺得應對大量不易偵查的小型無人機,此種多波段雷達是不錯的選擇。


照片 : 海劍二(末端有加一截火箭) 與 Skynex防空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