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軍一場內部兵推,「美軍發射10枚AGM-158C遠程反艦導彈(LRASM)就摧毀一艘055型萬噸大驅」。台灣媒體引用報導時,裁減掉設計兵推的主導單位以及假設狀態等訊息,加了「只要10發」、「重現美軍最強大的進攻武器,具有無與倫比的真實性」的形容詞,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到底是解放軍055「大而無當」防禦能力薄弱?還是美國遠程反艦飛彈性能強悍?港媒、兵推單位讚揚「美帝」,難道不怕被冠上「認知作戰」罪名?吃瓜家人們,咱們繼續看「熱鬧」!
首先介紹一下這場「熱鬧」的2大主角:解放軍的「055型飛彈驅逐艦」,因滿載排水量達13400噸被稱為「萬噸大驅」;仿美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Ticonderoga-class cruiser)配置,規劃配合航艦戰鬥群運作,有「航母帶刀待衛」的渾名。美軍「AGM-158C遠程反艦飛彈」,是世界上現役第一種能獨立進行威脅分級,並自行選擇最重要打擊目標的智能反艦飛彈,被譽為「規則改變者」(Game Changer),據稱作戰範圍可達1000公里。其次,補充台灣媒體略過的幾項兵推內容訊息:兵推由解放軍兵推系統供應商「華北計算技術研究所」進行;兵推模擬中美在南海東北部的一場大規模海戰,中國航艦編隊位於東沙群島附近,美國航艦戰鬥群位於台灣和菲律賓之間的九段綫之外。此外,兵推假設美軍從「不同平台」、「同時」發射10枚AGM-158C遠程反艦導彈,瞄準爲中國航艦護航的「大型驅逐艦」;假設導彈先在高空巡航,然後下降到離水面14公尺高度進行掠海突襲,在距離被攻擊艦10公里在左右距離受到電子干擾,導彈的導引雷達失效、無法接收GPS定位信號,美軍切換到紅外制導模式持續進行攻擊,「在距離目標非常近的地方,突然躍起確認具體的攻擊位置,然後俯衝並成功命中解放軍驅逐艦」
魔鬼藏在細節裡
細心的朋友應該注意到,筆者在前兩段一直提到包括兵推的主導單位、兵推想定等「細節」。基本上,一般內部兵推通常己方都是受創慘重的一方,為什麼?因為這種兵推數據,無非是要錢、要裝備的一種方法,「提醒」上級單位,如果這個不買、那個不花錢,萬一有事的時候可能損失慘重。像是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日前警告「中國只要10枚飛彈,就能摧毀美國最重要的海軍陸戰隊駐日航空基地」,稱中國多年來消耗驚人混凝土量用來保護戰機,加固機堡用的混凝土數量,「足以在東京與首爾間蓋1座橋」,認為台海若爆發衝突,中國空軍將比美國撐更久。事實如何?美國不是有綽號「碉堡剋星」(Bunker buster)的精確導引武器?能穿透6公尺厚的鋼筋混凝土?中國有集束炸彈可以炸毀機場跑道,美國也不是沒有。那怎麼比較結論出自己身居劣勢?其實就是要提醒預算編列單位要記得給錢,提醒預算審查單位不要以為不重要亂刪。當然,有時最後兵推結局可能「慘勝」,除了「面子」問題外,還有「情勒」盟國、友軍,說穿了「結局」是這種內部兵推中最不重要的部份。
這種內部兵推其實最值得參考的部份是對對方武器的認識和了解。「AGM-158C」是目前美軍為應對解放軍而重點打造的核心裝備之一。不僅具有雷達隱身能力,而且還可以飛行近1000公里。兵推中假設其高度隱形特性、超低空突防能力、智能化飛行路線規劃以及預先設定作戰目標,確保不受電子干擾影響的紅外線多重導引模式;但從未公布的關鍵機密是圍繞這些核心作戰能力所演變的作戰模式。所以,兵推想定從寬、從嚴設計,設想不同發射載台「同時」發射10枚飛彈,攻擊同一目標,在遠距時高空巡航飛行,在一定距離外降至掠海高度以躲避雷達偵察,遭遇電子干擾時切換導引攻擊模式,躍起、俯衝攻擊目標。嚴格地說,解放軍似乎並沒有多掌握多少,除了射程之外,像是用自家「鷹擊」的數據、攻擊模式做為填塞;只是透過想像設計,強調反艦飛彈的遠距、隱形及多重導引3大特色。基本上在實戰中,在艦隊多層防護的概念下,這樣的攻擊假設就該被大打折扣;比方這場兵推中,航艦艦載空中預警機、其他協同作戰的艦艇及自身擁有的中遠程、近程防空飛彈、近防快砲系統等都沒有被運算進去。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1艘「055」在2017年的造價6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71億);1枚「AGM-158C」在2021財年報價396萬美元(約新台幣1.3億)。以13億的價格擊沉271億的重型軍艦,當然是筆划算的生意。只是,所謂「大砲一響,黃金萬兩」,是不是真能如同兵推假設一樣「彈無虛發」,射10發、中10發?加計反擊能量後,如果解放軍的攔截率能達到70%(不要拿210%的笑話出來講),那美軍要達成10發擊中標靶的目標,就要有3倍以上的發射能量,砸下的成本就超過40億,是不是合於經濟效益?就必須再研究討論。台灣不是美國,對AGM-158C現在也只是「抱持興趣」,自有的「雄風」系列飛彈,除了隱形能力與射程外,能對當面的解放軍艦造成多大威脅?而台灣的主力作戰艦艇,包括8艘成功級巡防艦、2艘派里級巡防艦、6艘康定級巡防艦、6艘濟陽級巡防艦(「蘭陽軍艦(FFG-935)」預定1月下旬除役)、4艘基隆級驅逐艦,這26艘軍艦構成海軍捍衛海疆骨幹。除了噸位數與解放軍萬噸大驅相去甚遠外,先前除役的「海陽軍艦」,2020年的漢光36號實兵操演中擔任靶船,本來預計要承受雄三反艦飛彈、SUT重型魚雷實彈射擊,但前一天的反艦飛彈打完後,靶艦「非計畫性」沉沒,鬧出第二天潛艦無靶可打的窘境。到現在還搞不清楚,到底是雄三威力太強悍?還是台灣主力艦承受攻擊能力太低?處境著實令人擔憂。不過按照台灣現在某些鼓吹民間防衛和檯面上沒有軍事背景的軍事專家論述脈絡,就不宜再講下去,要不然很容易被套上「認知作戰」的大帽子,有理也說不清。
原文網址: 楊宏基觀點》解放軍兵推自證美10枚AGM-158C擊沉055萬噸大驅 門道看這裡… | 國際 | Newtalk新聞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5-01-13/952901
Follow us: @Newtalk新聞 on FB | @newtalk_news on IG | @NewtalkNews on YT
                                        
                1解放軍有要錢的想法我是認同,美國軍方表演過很多次
2"到底是解放軍055「大而無當」防禦能力薄弱?還是美國遠程反艦飛彈性能強悍?港媒、兵推單位讚揚「美帝」,難道不怕被冠上「認知作戰」罪名?"解放軍的示弱是真是假?
3扯到台灣海軍....如果是新型沱江級生存率可能還比較高,舊型艦速度慢,雷達影像大遠遠就被看到,真的合適當作第三方?
4是不是真能如同兵推假設一樣「彈無虛發」,射10發、中10發?加計反擊能量後,如果解放軍的攔截率能達到70%(不要拿210%的笑話出來講),那美軍要達成10發擊中標靶的目標,就要有3倍以上的發射能量,砸下的成本就超過40億,是不是合於經濟效益?就必須再研究討論
055的戰損能力可以扛的住幾發還能運作,中幾發癱瘓,中幾發沉沒,要知道黑海艦隊旗艦近30000頓一發入魂,直接進入沉沒狀態,射10發一定要中10發才能達成戰術目標?除非是航母艦上有幾千人,否則光死亡人數幾百人還有能力做損害管制?(傳統反艦飛彈)AGM-158c可以鎖定艦橋,雷達,鍋爐特定部門(熱影像辨識,反輻射追蹤)
所以「在距離目標非常近的地方,突然躍起確認具體的攻擊位置,然後俯衝並成功命中解放軍驅逐艦」這個動作只是選項不是必然
文章內述 :
兵推假設美軍從「不同平台」、「同時」發射10枚AGM-158C遠程反艦導彈,瞄準爲
中國航艦護航的「大型驅逐艦」;假設導彈先在高空巡航,然後下降到離水面14公尺
高度進行掠海突襲,在距離被攻擊艦10公里左右距離受到電子干擾,導彈的導引雷達
失效、無法接收GPS定位信號,美軍切換到紅外制導模式持續進行攻擊,「在距離目
標非常近的地方,突然躍起確認具體的攻擊位置,然後俯衝並成功命中解放軍驅逐艦」
。
誤導點 : AGM158C的尋標頭應為多頻譜被動雷達+紅外線成像的雙基尋標器,理論上
AGM-158C不會發射任何電磁波信號,而是依接收到的AESA雷達波來被動追蹤,055
要規避被此種雷達追蹤就是關閉AESA雷達的掃描,這個可能嗎?而紅外成像追縱器也
是無法被偵查到的(因為太陽光等環境光充斥這大量該波段光源)
AGM-158 JASSM(Joint Air-to-Surface Standoff Missile,聯合空對面遠攻飛彈)是美
國發展的一種低可探測性戰區外空對面巡弋飛彈,是一種大型的半匿蹤空對面飛彈,
需由戰機或轟炸機發射,AGM-158 JASSM又分為AGM-158A :射程370km和AGM-158B
:射程1000km,是對地攻擊版本。而LRASM (AGM-158C) : 射程560km為空射版反艦飛
彈(這裡採維基百科的敘述,因AGM-158C配置了更多的電子導航等裝置使的相同彈體
只能裝入較少的火藥量估計射程小於1000km, 國外軍武專家普遍認為射程在560km左
右)。另外,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最新開發的AGM-158XR飛彈中的XR代表「極限射程」
飛彈的射程可能與「戰斧」式巡弋飛彈相當,射程達到1800公里甚至更遠。
這個論述 : 解放軍兵推自證美10枚AGM-158C擊沉055萬噸大驅
如果是10枚同時或陸續擊中055基本上是能擊中的機率大些,擊沉則不一定~
現今反艦飛彈多以能癱瘓敵艦,使其退出戰場無繼續作戰能力為主,並不拘泥於一定要
擊沉該艦,現歐美反艦飛彈的彈頭火藥都在100~200kg左右,要擊中目標且要癱瘓目標
當然是要攻擊艦橋或雷達等標的物,打船舷或側面等鋼板厚之地區不見得能達到癱瘓敵
艦的目的。
首先,該兵推的用意應該是指老美約10枚的AGM-158C是可以突破055的防空網,進而
達到被擊中艦隻的危害,我們來論述幾枚的AGM-158C可以打到055 ? 應該會比較有趣~
論述上先討論如之前類似南昌艦一樣,孤艦的防空,不談論含航母等的體系作戰狀況,
055配有完整的大大小小的各波段的AESA雷達與IRST紅外線搜索及追蹤系統。
055能用什麼系統偵測到AGM-158C ? 在甚麼距離偵測到AGM-158C ?
AGM-158C的尋標頭是多頻譜被動雷達+紅外線成像的雙基尋標器。055上的四面大AESA
雷達只能看到約一隻海鳥的訊號,AGM-158C的導引系統由貝宜系統打造,藉由強大的
影像辨識與被動電子偵察感應器,打造出一枚不需要憑藉外部導入更新資料,可運用飛
彈內部搭載的被動偵蒐硬體搭配高效能的人工智慧辨識出目標艦艇,並可自動迴避主動
防禦系統的反艦飛彈。飛彈發射後會在中等空層飛向目標,直到進入攻擊模式時才降低
高度進行掠海飛行。也由於沒有主動雷達尋標器,理論上AGM-158C不必發射任何電磁
波信號即可鎖定目標,大幅縮減電子偵蒐系統的預警範圍。這AGM-158C被譽為地表最
難攔截的反艦飛彈,被老美視為寶貝疙瘩,現在也只有老美跟澳洲空軍有配置,要偵查
到並成功攔截的困難度相當高。
055就算配置多強的AESA雷達,它能偵蒐到貼海飛行的反艦或巡弋飛彈不會超過30公里
(實境精算約24.1公里) ,因為地球曲率的關係,艦上裝載的AESA位置高度不會超過40公
尺,055驅逐艦的AESA高度約在20公尺高,對於以亞音速0.9馬赫貼海飛行於高度5m的
反艦飛彈,單艘055的AESA雷達攔截時間為79秒(不考量AGM-158C的匿蹤與變軌能力,
若考量上二個因子攔截時間只會更短),此計算無討論匿蹤構造設計與匿蹤漆的降RCS能
力。
下面說明中國軍迷針對各類的西方反艦飛彈的構型設計,討論其正面與側面的RCS估算
(下表截取其中的AGM-158C數據),RCS大小就約一隻海鳥大小,其RCS能被偵查的距
離將小於15~17公里,如果考量到飛彈採貼海飛行因為海面的干擾及彈體表面塗佈匿蹤
漆的RCS降低能力則將使的偵查到AGM-158C的距離更短。
在17公里的 AESA偵測到的AGM-158C的RCS大小 如下 :

以上不討論彈體塗佈匿蹤漆後的RCS大小(匿蹤漆的降低RCS數據太機密了~~~)
此0.03~0.1 m2大小的訊號會被AESA視為雜訊的,要距離近到5~10km才可能使雷達
訊號RCS>0.5m2才能啟動雷達鎖定功能,此距離已無法使用海紅旗9B或16B這類高拋
射擊方式的防空飛彈~
另外,055艦上也配置有紅外線搜索及追蹤系統,但討論這方面的文章與數據也較少,
由於紅外線搜索及追蹤系統容易受天候的影響而降低其功能,一般艦艇較少將其列為主
要偵蒐裝置,而是列為輔助偵查裝置。紅外線搜索及追蹤系統(Infrared Search and
Track System,IRST),IRST裝置係利用紅外線感知器偵測目標物所發出的紅外線輻射
信號,經多重濾波及信號處理技術過濾掉所有背景雜波,進而偵知威脅目標,並持續追
蹤目標位置及運動軌跡,將獲得的目標傳給射控系統,以便更精確的掌握威脅目標動態
進而摧毀之。
艦用IRST系統可做全方位360度的搜索掃瞄及追蹤,由於IRST系統均採用高解析度的檢
知器及多重濾波技術,經信號處理後可確認真正威脅快速目標。而IRST雖然受限海平線
,對低空飛機或掠海飛彈的偵測距離僅達15~30km,可以遠超過一般紅外線熱像儀的偵
測距離。IRST具有同時掃瞄追蹤多目標的能力,這個特性對船艦的防禦尤其重要,當船
艦遭受飽和攻擊時,若一次只能對付一個目標,將無法有效防禦空中的飽和攻擊,055應
該是具有使用IRST同時偵蒐海面飛行多目標的能力,但是否能同時導引防空飛彈接戰的
能力?存在討論空間。
老美在設計規畫AGM-158C時即將尋標頭採用多頻譜被動雷達+紅外線成像的雙基尋標器。
前者規避了被AESA主動雷達偵測的可能性,採亞音速貼海飛行來降低被IRST光電偵查系
統偵蒐到的距離,此距離會小於15km(中國該篇論文指出的也是在約10公里偵測到AGM-
158C,沒有說明是使用什麼裝置偵查到,個人較偏向是使用紅外線搜索及追蹤系統偵搜
到的可能性),在如此短的距離,055艦載可以應對的防禦系統只剩下配置紅外成像尋標器
的海紅旗10A防空飛彈,數量為24枚,射程約10-12公里,彈頭為紅外成像導引,另外的
30mm近迫防禦系統(1130型近防砲),接戰的距離小於5km(更佳的攔截率為3km內)。在
15km的距離時飛彈使用亞音速飛行的飛行時間約50秒,海紅旗10A防空飛彈24枚如以2
枚攔截1枚的AGM-158C,理論上可以攔截12枚的AGM-158C,但考量飽合攻擊及海紅旗
10A的接戰反應時間,部份的AGM-158C突破海紅旗10A近程防空網是可能的,另外的
1130型近防砲能同時攔截到AGM-158C的效率更低,依此推算發射10枚AGM-158C其中
1~2枚擊中(非擊沉)055的機會是有的,美國兵推約6~8枚可以癱瘓055或052D都算是有
相當的理論計算基礎的。
文中提到解放軍並無使用空中預警機進行對貼海飛行的AGM-158C進行偵查,空警500或
600,使用AESA或UHF雷達,UHF雷達針對在空中飛行RCS小面積的F22、F35可以有不
錯的偵查能力,那麼此類空中預警機對於貼海飛行的匿蹤反艦飛彈偵查能力為何呢? (貼海
飛行據有更強烈的海面干擾因子),相信老美仍老神在在的在各類兵推中明白指出 : 應對解
放軍的豪華航母+驅逐艦隊,老子就是用B21、B2、B1、B52載著AGM-158C,給你飽合
攻擊每6~8枚可以癱瘓你的1艘船艦,這就是我的兵推~
未來還會使用F35搭載JSM反艦飛彈(可置於內置彈艙內)低空摸到你旁邊~~~
這也是老美也不太緊張其柏克級驅逐艦的PESA雷達性能稍差於055的AESA雷達,因為體
系作戰中沒差到那裡~E-2D可以彌補這些性能差異,柏克級驅逐艦的PESA雷達是來偵測
高空中的導彈,應對這個是足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