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諸葛亮而死的四大蜀國良將

關羽:功高震主的犧牲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荊州之戰。當時諸葛亮竟命令關羽主動進攻樊城,導致荊州空虛,最終釀成「大意失荊州」的悲劇。更讓人疑惑的是,關羽陷入絕境時,諸葛亮遲遲未向劉備通報軍情,直到確認關羽戰死後才告知。這些反常舉動,使後人難免懷疑其中另有隱情。

劉封:政治鬥爭的陪葬者
劉封戰敗歸來時,諸葛亮更向劉備進言「此人剛猛,日後難以制衡」。最終劉備賜死了這位養子。若劉封得以存活,以其長年鎮守上庸的經驗,或許能在北伐中成為關鍵力量。

孟達:恩怨難解的犧牲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孟達的部將誤殺了諸葛亮的姻親蒯祺,從此兩人結下樑子。儘管孟達與法正關係不錯,但在法正過世後,他的處境日益艱難,最終投奔曹魏。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北伐時卻主動聯絡孟達。結果孟達消息走漏,被司馬懿迅速剿滅。從某種角度看,這場策反行動像是諸葛亮「借刀殺人」的復仇計。

魏延:將相失和的典型
魏延以勇猛著稱,更提出「子午谷奇謀」。然而,他與諸葛亮長期不合,特別在第一次北伐失敗後,魏延直言質疑諸葛亮的軍略,兩人矛盾徹底公開化。


諸葛亮窮兵犢武,短智寡謀,北伐全部失敗,導致蜀漢損失慘重,終於亡國。
能得出諸葛亮短智少謀,窮兵黷武的結論,完全不知道該說你什麼
你有辦法翻史書找例子,為何不好好把整本讀完
諸葛丞相都已經是多久以前的人,居然還會有黑粉,真的很離譜
leeluke168
三立出品,必屬黑品
聖誕流星宇
大概那種每每都要顛覆原有印象的翻案文吃多了
難不成樓主是諸葛亮宿敵司馬懿的後代?
npnpnp1979
[XD][笑到噴淚]
shuling0909
司馬懿的後代不是都死光了?
奇文共賞
諸葛亮這廢物腦殘,5次北伐,蜀漢戰死數十萬將士,國力大衰。已經搞到魏國能精確預期他行軍路線、糧草何時耗盡的程度,他還堅持要伐。

換成國軍反攻大陸,每次都從金門進攻廈門,五次大反攻,每次都被解放軍大屠殺,戰死幾十萬人,你還能讚頌行政院長諸葛孔明是神人?早就一槍幹死他,為民除害。
再講 魏延。
蜀漢軍中,官階最高是丞相諸葛亮,第二高是征西大將軍魏延,兩人都有皇帝賜予的最高權力「假節鉞」,如同皇帝親臨,有臨事專斷、先斬不必奏的特權。

諸葛亮得到小皇帝阿斗特許「開府」,就是在中央朝廷之外,在自己家裏召見大臣商議政事的權力,「丞相府長吏」楊儀就等同於今天的「行政院長辦公室主任」,是丞相家裡小朝廷的幕僚長。

魏延擁有「假節」特權,是軍職最高長官,類似今天的戰區司令。統軍元帥諸葛亮在戰場暴斃,體制來講當然是第二高軍職司令官魏延統帥全軍。結果一個小小的文職辦公室主任竟然發出假的元帥令爭奪軍權,企圖自己直接繼任當統帥,你說該不該槍斃?沒想到楊儀一封黑函告到朝廷,阿斗在文官官官相護之下,無視體制,無視官階高低,偏袒楊儀,弄死魏延。顯然諸葛亮養的狗奴才平日仗勢欺人橫行霸道慣了,奸小官員滿地,狼狽為奸,朝政敗壞。如此奸小把持的政權,就算孫武再世,也會被坑害,瘋狂出逃。
歷史中 能以小博大、以少勝多 的大型戰略戰爭 其實不多。

史書記載,諸葛曾說 若不適當出擊,削弱北魏的成長,

不出10年,北魏國力成長的曲線,將是西蜀的數十倍。

要不是 劉備 一意孤行去打東吳,耗掉先前大部分培養的國力

搞不好,後期還能跟司馬家打個五五波。

不過...事後諸葛都只是猜測啦~!

諸葛亮 出謀劃策不管是軍事還是治國,都有他優秀的一面

只看結果來判斷他軍事能力的不足,我覺得不太應該。

畢竟當時能用的兵力、將帥、可用路線 的差距都有明顯的差距。

我相信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沒有90分,也有80分啦。

不過...看人的能力,真的輸劉備太多了(100%的仁者無敵)
飛飛兒 wrote:
北魏國力成長的曲線,將是西蜀的數十倍。

諸葛亮每次自殺性北伐,每次都慘敗,自己損失是魏國的N倍,加上蜀漢本來體質就弱,越打死越慘,亡國越快。

飛飛兒 wrote:
軍事還是治國,都有他優秀的

諸葛亮昏聵無道!
打得國窮民斃,役男死傷慘重,民間無人耕田,自然沒有糧草,缺糧之後還怪罪給李嚴,說他籌措軍糧不力,撤職永不錄用。然後肚子餓,自己率軍屯田,搶奪民間百姓田產給動員徵兵得來的軍隊耕種。這死流氓!
先說說看討論的是小說的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
另外,YT李天豪老師有幾部討論蜀漢的國策可以去看看
EX:蜀漢為什麼滅亡
如果劉備沒有諸葛亮
蜀漢會不會更早結束?

畢竟臥龍鳳雛在當時響噹噹的人物
但是鳳雛卻早早就離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