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第六代戰機再現突破,最新釋出的影像顯示,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重型、超長程第六代戰機殲-36第2架原型機,已正式進入飛行測試階段,與第一架原型機相比,新戰機機體細節有明顯演進,作為重型戰機定位,載彈量為殲20、F-35的數倍,作戰半徑可能達4000公里,巨大的機鼻可容納超大型的AESA雷達,允許在沒有空中預警機的情況下執行超視距(BVR)空對空任務。
軍事觀察(Military Watch)報導,最顯著的是採用全新角型噴嘴,外型與具備推力向量控制(TVC)設計相近。第六代戰機普遍取消垂尾以提升匿蹤性能,若搭載TVC,可更精準操控飛機姿態並保持機動性,此外,噴嘴鋸齒設計更為明顯,有助降低雷達反射。`
進氣口也換成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DSI),優化匿蹤與氣動性能,起落架則改為雙輪並列布局,根據首架原型測試回饋所做的重大結構調整。
這款戰機採3發動機配置,搭配中央與兩側進氣道,體型遠超現役第五代機。不僅如此,早前曝光的照片還顯示機腹設有3個大型彈艙,武器裝載量預估為現有F-35或殲-20的數倍,可攜掛遠程空對空飛彈如霹靂17(PL-17),或執行縱深打擊的巡弋飛彈,具備強大的超視距長程作戰能力。
戰機巨大的機鼻設計,可容納更大型主動相控陣雷達,使其在400公里以上距離獵殺空中目標時,也能維持自主偵搜,不必依賴預警機支援。
外界推測,該機核心戰略是獨立深入西太平洋敵後空域。分析指出,若殲-20作戰半徑已超過2,000公里,新型戰機預期將超越4,000公里,搭配極高匿蹤性能,可威脅自關島、威克島起飛的美軍戰機,對美國、西方國家在西太平洋行動構成重大戰略壓力。
若依殲-20研發節奏推算,中國第六代重型戰機計畫有望於2031年服役。這一時間點遠早於美國空軍的第六代戰機(暫稱F-47),顯示中國在新一代制空力量競賽中已取得領先。
目前,中國還在同步研製至少兩款較輕型的第六代戰機,其中一款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開發,尺寸接近殲-20。縱觀全球,其他國家最快要到2030年前後,才有可能讓第六代戰機進入實飛展示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