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若提起環境監測技術與空氣汙染防治,就絕不可不提及蔡春進教授。蔡教授目前為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的教授兼所長,1977年畢業於台灣大學機械系,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機械系的微粒實驗室完成碩士(1986年)及博士學位(1990年)。在美國求學期間,他的指導教授為知名的學者 Prof. David Pui 及 Benjamin Liu,研究的課題為氣膠的採樣及傳輸,氣體和微粒分離器,微粒的反彈及再揚起現象,微污染控制技術及氣膠微粒儀器的設計及校正等。 蔡春進教授於1990年加入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在過去近二十年間他建立了國內知名的奈米微粒及空氣品質實驗室,從事氣膠採樣分析儀器、氣膠物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及空氣品質的相關研究。蔡教授的研究成果豐碩,已發表一百二十餘篇期刊論文及十六項專利並有多項技轉績效,其優異研究成果廣受肯定,曾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國家發明獎銀牌、科技部績優技轉個案獎勵以及國際氣膠學會會士獎(IARA fellow award)。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蔡春進教授主編的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AAQR)國際期刊自2008年起已獲選為SCI期刊(www.aaqr.org),AAQR由台灣氣膠研究學會發行,自2001年開始出刊至2009年止共已發行9年,2003年起由蔡所長開始擔任主編。他與另兩位共同主編Professors Judy Chow and Yoshio Otani共同將AAQR期刊推向國際化,採用線上投稿及審稿系統,使AAQR每年定期順利出刊四期,並維持良好的學術水平。2008年初,蔡所長向Thomson Scientific申請將AAQR登錄於SCI,終能在嚴格的評選下獲選收錄在SCIE之中,進一步提升了本國的學術地位及國際聲望。 蔡教授所設計及校正的採樣器及控制設備已被廣泛應用於酸性氣膠的空氣品質研究,工作場所的可呼吸性微粒採樣,酸鹼氣體及微粒的手動及自動監測,濕式洗滌塔、濕式靜電集塵器、文氏洗滌器、奈米旋風器的去除效率提昇及不同粒徑奈米粉體的分離等,他成功的將氣膠技術應用於空氣污染監測及空氣污染控制設備的改善。同時蔡教授對「奈米微粒作業環境之暴露評估與危害控制」有一套獨特的見解。外界對於蔡教授充滿了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格特質,賦予他研究發展的動力與毅力?蔡教授曾說:他回國後主要做兩件事情:空氣污染物的監測以及空氣污染物的控制。在蔡教授心裡,有一個夢想的藍圖,是由他的努力一點一滴累積拼湊而成的。他也經常用以下的兩句話鼓勵有志於從事環境奈米科技研究的後進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