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 20 年前的台灣 PM 2.5 的情況?


石帝霸 wrote:
那就請你也重新理解他的話,尤其是我圈起來的部分,其他有興趣的人,也可以一起幫忙判斷一下蔡教授到底覺得目前環保署所公佈PM2.5數值是高估還是低估了?


我已經留言問他意見了

看他會不會澄清
我還查到蔡教授說了.

【新聞稿】錯誤資訊比沒資訊更可怕 大開後門的鴕鳥台版AQI
2016-12-07
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57978


交大環工蔡春進教授認為,AQI整合所有污染物成單一指標方向是ok的,只是PM2.5的標準太鬆,應改為WHO的日均值25µg/m³,年均10µg/m³,PM10也應下修。依空污法每5年環保署應調修空品標準,台灣用美國1997的PM2.5標準,己落後20年。另台灣的手動PM2.5採樣数据低估10-20%,每年花數仟萬元作全台1/3测站比對,將自動儀器测值調成和手動儀器一樣,但自动儀器狀況很不好,手動儀器PM2.5值又低估,真是很糟糕。空保處在紫爆時無作為,每年要花掉85億執行数佰件計畫,忙到計畫在作什麼都不知道。一個空保處空污基金65億(明年起85億)太多了,沒辦法將事情辦好。有些沒有成效的事作太多了!

蔡春進教授評論PM2.5儀器準度,應該是權威了.

http://ehs.epa.gov.tw/ExpertInterview/F_ExpertInterview_Detail/18?nu=1

在台灣,若提起環境監測技術與空氣汙染防治,就絕不可不提及蔡春進教授。蔡教授目前為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的教授兼所長,1977年畢業於台灣大學機械系,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機械系的微粒實驗室完成碩士(1986年)及博士學位(1990年)。在美國求學期間,他的指導教授為知名的學者 Prof. David Pui 及 Benjamin Liu,研究的課題為氣膠的採樣及傳輸,氣體和微粒分離器,微粒的反彈及再揚起現象,微污染控制技術及氣膠微粒儀器的設計及校正等。
蔡春進教授於1990年加入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在過去近二十年間他建立了國內知名的奈米微粒及空氣品質實驗室,從事氣膠採樣分析儀器、氣膠物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及空氣品質的相關研究。蔡教授的研究成果豐碩,已發表一百二十餘篇期刊論文及十六項專利並有多項技轉績效,其優異研究成果廣受肯定,曾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國家發明獎銀牌、科技部績優技轉個案獎勵以及國際氣膠學會會士獎(IARA fellow award)。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蔡春進教授主編的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AAQR)國際期刊自2008年起已獲選為SCI期刊(www.aaqr.org),AAQR由台灣氣膠研究學會發行,自2001年開始出刊至2009年止共已發行9年,2003年起由蔡所長開始擔任主編。他與另兩位共同主編Professors Judy Chow and Yoshio Otani共同將AAQR期刊推向國際化,採用線上投稿及審稿系統,使AAQR每年定期順利出刊四期,並維持良好的學術水平。2008年初,蔡所長向Thomson Scientific申請將AAQR登錄於SCI,終能在嚴格的評選下獲選收錄在SCIE之中,進一步提升了本國的學術地位及國際聲望。
  蔡教授所設計及校正的採樣器及控制設備已被廣泛應用於酸性氣膠的空氣品質研究,工作場所的可呼吸性微粒採樣,酸鹼氣體及微粒的手動及自動監測,濕式洗滌塔、濕式靜電集塵器、文氏洗滌器、奈米旋風器的去除效率提昇及不同粒徑奈米粉體的分離等,他成功的將氣膠技術應用於空氣污染監測及空氣污染控制設備的改善。同時蔡教授對「奈米微粒作業環境之暴露評估與危害控制」有一套獨特的見解。外界對於蔡教授充滿了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格特質,賦予他研究發展的動力與毅力?蔡教授曾說:他回國後主要做兩件事情:空氣污染物的監測以及空氣污染物的控制。在蔡教授心裡,有一個夢想的藍圖,是由他的努力一點一滴累積拼湊而成的。他也經常用以下的兩句話鼓勵有志於從事環境奈米科技研究的後進青年:
我只知道我小時候沒在台北市看過霧霾,小時候都是要在山上看往台北才會發現空氣是灰的,
去年才第一次看到走在路上空氣都是灰的。
滿滿的大樓梯 wrote:
我已經留言問他意見了...(恕刪)


蔡教授有回應了,去看看吧! 希望你能收回罵我的話!
自從前幾年,中國炒作了一個pm2.5以後,感覺全世界的華人都瘋了
現今所有pm2.5的論述~ 根本都很粗糙… 霧霾=霧+霾… 霧只是水氣,根本無害… 拿掉霧,霾才多少?… 可是現在這個議題已經被政治綁架,反正一切都是火力發電害的~

altezzaclio wrote:
我還查到蔡教授說了
空保處在紫爆時無作為,每年要花掉85億執行数佰件計畫,忙到計畫在作什麼都不知道。一個空保處空污基金65億(明年起85億)太多了,沒辦法將事情辦好。有些沒有成效的事作太多了!...(恕刪)


花了這麼多錢,連空污的機制,形成,及氣候的影響,都還無法建立形成一個self-consistent機制來說服國人.
李應元,無能至極,該滾下台
民國85年搬回嘉義的.
貼什麼數據給我看都沒用.我相信我自己看到的.
爭論是哪裡飄來的也沒用.反正就是買足了清淨機.
說是燒煤還是車輛也沒差.生活就一定要電跟要車.

二行程換電動的.神明廳只留一柱香.金紙也只燒一半量.連中秋都沒烤肉了.
上台北出差幾乎都是高鐵/捷運/公車+走路.
我努力了.政府說的我都做了.

政府.妳做了什麼???
麥克嚴 wrote:
自從前幾年,中國炒作...(恕刪)



你可能搞错了,二十几年前的研究就已经确立了pm2.5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十几年前就确立了pm2.5与心血管疾病的正相关,有兴趣的话可以Google一下,关键字:“pm2.5 six cities”


麥克嚴 wrote:
自從前幾年,中國炒...(恕刪)

兩張照片請您參考,何為霧?何為霾?

小弟住美國舊金山灣區時拍攝,SF最有名的就是FOGGY,還看的到後面的藍天





這是小弟上個月住屏東時所拍,太陽已上三竿,可霧(水氣)還在,這應該是霾吧!




曾幾何時,小弟最嚮往台灣南部的藍天綠地已變成如此模樣?

sivisionceo wrote:
兩張照片請您參考,...(恕刪)

我民國77-82年在林園工業區上班,當時的天色比你現在拍的還糟糕~ 空氣有酸味,下雨是酸雨~ 現在會比當時還差?
真是慶幸我已離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