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Q wrote:其實,公車才需要充電車道...1. 有了充電車道,公車上電池空間可以小一點,載客量比較不會受到影響。2. 公車進站後,不用花大量時間閒置等完成充電。相當於同一台公車的營運周轉率提高。 晚上有一整晚的時間可以充電,白天不可能整天都在跑。新的電動公車,續航力可達300公里,足夠公車跑一整天了!
chiashin wrote:晚上有一整晚的時間...(恕刪) 不對喔 ~首先,公車收班時間和發車時間的間隔不見得可以完成充電準備。舉例來說內湖幹線的頭末班車時間如下:內湖幹線起迄站名:東湖-衡陽路頭末班車:0445-0100假日頭末班車:0500-0000其次,號稱的300km會因為行駛狀況而有變化。公車的特性是"頻繁的啟動和停止",尤其是在市區走走停停的狀況,對電力的需求很大。第三,公車滿載和空車的載重不同,也會影響電力的需求。第四,夏天公車空調需求量大,也更耗電。所以,中國的公車系統為何會導入超級電容的設計? 因為藉著靠站上下客的短短幾十秒快速充電!因為站距短,所以沒耗多少電就馬上補充,以至於不用一堆公車停靠在總站排隊等插頭....當初北科大為何會想要進行專線公車的無線感應充電技術,就是類似的想法,降低充電時間所帶來的公車閒置時間。而且,如果每台公車都做到300km的續航力,電池設備與維護、汰舊換新費用乘上所有的電動公車數量,有可能遠高於直接建置道路快速充電系統勒 ~集中在總站充電 --> 各公車總站可能要蓋間小型變電廠
chiashin wrote:1.專用道路的成本你根本不清楚,請不要隨便下結論2.專用道路有侷限性3.最早一班和最一班不會是同一輛車,充電時間絕對足夠。 1.專用道不會只服務一條路線,很多重疊路線的車輛都可以使用到2.不會整條路線都專用道,用現有的井字專用道路網改良就很夠用了3.現況頭末班車不能同一人開~但可以同一部車,內湖幹線現在含備用共有33輛配車若改電巴~得再多買好幾輛來備~每日趟數也柴油車還少~成本貴翻倍的
chiashin wrote:1.專用道路的成本...(恕刪) 1. 台北市已經有公車專用道了,你還要多花多少專用道路成本?2. 你沒看過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 有侷限性但是也有專用道的優點,台北市公車專用道經過這麼多年了,有因為它的缺點而全面廢棄嗎?3. 當然不會是同一班車,但是...a. 你以為其他車不用排保養、檢修喔?b. 一個公車總站至少10台車起跳,你要一起充電嗎?台灣是因為公車站的特性與安全性,所以考慮由公車專用道設置感應式充電裝置(曾經有的計畫)。如果以對岸寧波採用的超級電容模式更自由,只要在車站架設充電裝置,公車不用走在專用道路上,只要到站時升起集電弓充電就好...你的反駁只有針對公車專用道計畫而已,卻沒辦法反駁為何不採用可充電的電動公車系統....
回到總站充電等發車...沒有車這麼閒的,回站剛好尿尿接下一班、接專車離峰就排保養廠或驗車,回來繼續接班一台車連續操16小時以上是常態開一年就破十萬公里非常基本電巴不是沒用過,開到沒電一堆,後期續航力差,就報廢了看來看去也只有超級電容邊跑邊充跟得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