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減道路就可以逼民眾改使用大眾運輸或走路騎腳踏車

狗子2008 wrote:
柯p台北市的新實驗:...(恕刪)


醫生就不能單純醫病人嗎?非要搞業外之事。
受不了單車狂熱教派。
你喜歡騎單車上下班是你的事情。
汽機車的廢氣有這些市區的單車狂熱者當人肉濾清機也不錯。
講得好像只有單車才是都市空氣的救星一樣。
告訴你,世界上還有一種車叫做電動車。
個人觀察與意見如下列:

先把「環保」要素排除,以使用者族群方向探討。

1.現況背景是高齡化社會,高齡者日漸增多,部分高齡者需要汽車接送,另外高齡駕駛增加,動作反應較緩慢,車流車速就會變慢。

2.高齡計程車駕駛增多,另外中年轉業的計程車駕駛(不專業、駕駛習慣差)增多,臨停車輛增多。

3.腳踏車有天候的限制,雨天的使用率較低,對高齡者來說,腳踏車的體力負擔是較高的。

4.對一般民眾來說,騎機車是較經濟便利的,縮減車道是增加鑽車縫與汽車爭道的風險。

5.紅綠燈的等候時數顯著過長,汽車駕駛不耐煩,行人等待相對也是焦躁,再者右轉車道車流卻無法順利紓解,因為等候時數過長,車流隊伍便會延長,延長就導致路口無法淨空。

6.因為路口無法淨空,汽車與機車又和行人佔據路口,又少了警察指揮控管,就是呈現塞車與混亂感。

7.地區氣候多雨,目前建築多有騎樓,行人原本已經有騎樓可以走,再者目前台北市騎樓已經淨空,騎樓區塊偶爾開始可見腳踏車佔據騎樓臨停採買,即使沒有腳踏車專用道,腳踏車族群在台北市馬路上的角色著墨不多,對交通實質影響不大,使用 YouBike 微笑單車的主要族群也多以租用站點對點周邊路線活動。

8.公車與捷運的使用者有固定的年齡層與族群,轉乘載具有悠遊卡優惠,載具轉換方面,多數使用者逢雨天較不選擇騎腳踏車 YouBike,可能趨近選擇計程車或是自行開車再轉換公共載具,機車族群多數不選擇轉換載具。

9.縮減車道會讓汽車、公車、機車使用者感到不便,可能導致部分族群對腳踏車族群也容易有仇視的觀感。

10.汽車與機車停車場與停車格一直是不足夠的,即便以價制量,目前還是不夠,所以以價制量成效是有限的。

11.買年貨難免大包小包,高齡者和小孩也喜歡去逛,腳踏車沒辦法載運那麼多,文創節慶活動總是吸引人潮,停車場不夠,民眾就是以臨停與計程車接駁,加上網路購物趨勢,宅配貨車臨停運貨,臨停問題總是要靠停車位解決,取締臨停效果有限,臨停一下子就走,警察要取締也不是,可是卻已經影響交通。

12.外縣市甚至桃園至台北市工作的民眾,過路費也願意付,即使願意轉換載具去騎腳踏車搭捷運,總是要有足夠的停車場停放,總不能叫人家去搭國光假期、共乘制度,剝奪民眾接送小孩或是其他路程的自由度,即使搭乘國光假期,也還是有市區的路段站點要接駁,馬路越來越小條,大車走起來也是吃力。


※結論:上述的狀況是現在進行式,推斷即便人行道施工完成,會使用汽車與機車的固定族群,並不一定會減少,因為YouBike與捷運新的路線已經設置一段時間了,按照推論汽機車數量應該要稍微減少,可見汽車與機車的數量有增加的趨勢,但腳踏車不是絕對必要性交通工具首選,縮減車道拓寬人行道導致交通擁擠問題現況。預估未來高齡者人數增多,汽車需求會增加,機車數量會減少,腳踏車需求會減少,復康巴士需求會增加,若是汽車需求增加,相對停車位需求就會增加,即使是電動汽車、電動機車、電動公車,總是一定需要停車區塊無法避免。

※建議:
1.一個路段長度不變,寬度變窄,建議先縮短紅綠燈等候時間,90秒等7次與60秒等10次的感受不太一樣,同樣要等要塞,先降低駕駛與行人等待的心理煩躁感。
2.蓋停車場可以增加營收,蓋腳踏車道無法增加營收。
3.繳錢停車與過路收錢,民眾感受落差大。
4.環保是環保,樂活是樂活,交通就是交通。
5.日子總是要過,青壯年族群照顧高齡者,加上照顧小孩接送,汽機車需求與停車問題先解決,工作收入與家庭穩定,民眾心理幸福感較高,掏錢繳停車費意見較少,若是日子不好過,照護者壓力大,又是以圍堵與限制和數位收費(無形的剝奪感),民眾心理幸福感較低,以環保與樂活訴求的題材來推動,包容度與接受度就較低,對一般民眾而言,只是交通需求,不想背負與思考其他的責任,距離感是比較遙遠的。
6.交通工具是適時選擇性的轉換與個人選擇,汽車該繳的稅也有繳,YouBike有租金計算,公共載具漲價民眾也是照樣去搭,假設未來腳踏車使用者增多到滿街都是,腳踏車也是需要停放區塊,車輛數量一多總是需要管理,私人腳踏車走的是專用道與停放公有路邊置車架是否也該逐輛收稅收費才公平?
7.不建議過於強調分眾造成使用者族群的對立。



claude0630 wrote:
世界上還有一種車叫做電動車...(恕刪)


贊成,
限電摩,電單,電動巴士,
對空汙與降噪都有幫助~


最後自行車專用道說不定會變成機車自行車專用道
認同樓上,或是自行車道可能會成為調撥車道,上下班時間可讓機踏車通行。

yule1224 wrote:
最後自行車專用道說不定會變成機車自行車專用道

unknowrtw wrote:
認同樓上,或是自行車道可能會成為調撥車道,上下班時間可讓機踏車通行。

只要把腳踏車道做在人行道緣石之內,與人行道同高度,法律同屬汽車的機車開上去通通可以開罰單,台北市大賺錢
如果要學日本東京

可以把所有大樓的一樓全打開 強制充公當公用空間 讓人走

車道依然用車

狗子2008 wrote:
柯p台北市的新實驗...(恕刪)


在台灣只要有機車存在,要民眾騎單車通勤就永遠是個夢,
所以柯p有種就禁機車阿!
有些網友拿歐洲城市來比較,這些城市跟台北市的規模差太多了!
(阿姆斯特丹人口約81萬人)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