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謠言全破解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

stunmaker wrote:
你買核一機組難道不是獲利歸美國??
買美國的核燃料棒難道不是獲利歸美國??
如果你要賺離岸風電,大可等廠商釋股去買,台電已也經說要買了....(恕刪)

你是不是不懂開公司做生意?
不是基本設備原物料人員支出等等的營業費用,是最終獲利歸入國庫.


stunmaker wrote:
台灣如果沒有IPP就會陷入長期缺電,所以覺得寧可缺電也不要民營電廠?
還不說台電本身就是民營電廠的大股東.
寧可掐死IPP換來長期缺電,難道就不會悔不當初??...(恕刪)


為何你一直在重複類似的問題呢?
剛剛不是說過了,40年前台電是從無到有,前面的人就做到了,台電啥不能做.
是短視吧?
前幾樓不是已經說過了有些東西適合私有自由化,有些東西則不可以.尤其電力關係民生問題.
IPP可以快速解決缺電問題,但20年後食髓知味,小人民受害禍害後代千年...風電來了

無事閒閒 wrote:
為何你一直在重複類似的問題呢?
剛剛不是說過了,40年前台電是從無到有,前面的人就做到了,台電啥不能做.
是短視吧?



用嘴巴講,放放馬後炮都嘛很簡單,
如果台電20年前開始砸錢研發離岸風電技術,
會落得讓沃旭來做?

整天說獲利歸國庫,你有沒想過研發也要歸國庫?
支出也要歸國庫? 風險也要歸國庫?
還是國庫只要好的,壞的全往外推?


自從半前跟你爭執過後,就一直觀察你的言論到現在,我只能說你真不死心,非要拉著全民當墊背,硬要蓋這個藝術品,蚊子建設,而不管實際運作後的的發電成本,是否成撐起往後的海風侵蝕的維護費用?你有實際到現場去過澎湖風力發電機的海風鹽化慘狀嗎?

自從全民公投過後,台灣民眾不是已經很明白告訴你答案了,要養核養綠作為台灣的能源結構發電的方式,但我們的執政黨執意跟著公投的結果對著幹?

不管你在怎麼宣傳風電有多好,答案已經告訴你,反對用這兩兆的金額做這種事,你就是裝沒看到?

為什麼要做這種獨厚風電開發商的事?原廠都不用拿出半毛錢與抵押品?你不知道錢都是台灣人出的嗎?你不用解釋你的錢怎來?你已經說過了?而我也看過了,我們反對這種金額融資方式不行嗎?不行、不行、不行幾個大字你是看不懂中文字嗎?

要做請說服原廠自己出錢不行嗎?台灣人出了錢,請問原廠有說?所有風電大大小小的專利都歸台灣政府的國庫所有?有嗎?沒有~為什麼硬要幹這件事?為什麼要推劫貧濟富的政策?讓多數人承擔後果,讓少數人發財的事?拿公家的錢,讓少數私人發財?

只要專利不是台灣人的,那這個產業就是代工,原廠沒這麼笨,為什麼要把專利給你?扶植自己的敵人來到打一把自己?跟自己搶生意?而這產業創造不了多少就業機會,而且是個產值低得可憐的就業機會,漲全民的電價,唯獨就是你的薪水不漲,而付這代價划算嗎?你們都沒有考慮過後遺症?

你不知道台灣的中小企業生存已經困難?高額的房價,代表高額的房租?水電再跟著漲?所賺的錢都付房租,水電,是你?你還願意再台灣開業做生意嗎?如果連小本生意的經營門檻都一直提高,那只會變相消滅這些產業,你產業工作機會沒創造到,反而變相滅更多工作會,間接造成更多台灣人失業,產業消失,那這樣付出的兩兆,是否划算?

很多事情,不能只看一面,一個角度,這句話在半年前就已經告訴你了,結果你有改變你的看法嗎?看來是沒有的?那我只能告訴你,要做這件事,你自己拿錢做,風險與或獲利都給你,要用台電的資源,變相掏空國庫或銀行,很抱歉,就是不行,因為只要這些錢不是你的,你就要尊重這些反對著的聲音,不能拿著印章,明擺著搶國庫,搶銀行

一個專案做到掉漆,連反對著的疑問與建議,都無法被採納接受硬幹到底,可見中有多少不可告人的事都沒公開過,根本擺明了XX勾結再一起,變相掏空台灣財政
tree6815 wrote:
自從半前跟你爭執過後,就一直觀察你的言論到現在,我只能說你真不死心,非要拉著全民當墊背,硬要蓋這個藝術品,蚊子建設,而不管實際運作後的的發電成本,是否成撐起往後的海風侵蝕的維護費用?你有實際到現場去過澎湖風力發電機的海風鹽化慘狀嗎?


你的意思是廠商每度5.5元或5.8元太低太苛刻? 應該要再增加以免廠商賠本?
還是全世界只有蓋在台灣的離岸風電才會被鹽化? 歐洲都不會?

又或者你強烈暗示台灣蓋在海邊的四座核電廠早已被鹽化不堪使用??


tree6815 wrote:
自從全民公投過後,台灣民眾不是已經很明白告訴你答案了,要養核養綠作為台灣的能源結構發電的方式,但我們的執政黨執意跟著公投的結果對著幹?


按照民意我不反對核電繼續用.


tree6815 wrote:
不管你在怎麼宣傳風電有多好,答案已經告訴你,反對用這兩兆的金額做這種事,你就是裝沒看到?


就跟你說不是兩兆,不是兩兆,照目前計算是1兆8000億.



tree6815 wrote:
為什麼要做這種獨厚風電開發商的事?原廠都不用拿出半毛錢與抵押品?你不知道錢都是台灣人出的嗎?你不用解釋你的錢怎來?你已經說過了?而我也看過了,我們反對這種金額融資方式不行嗎?不行、不行、不行幾個大字你是看不懂中文字嗎?


沃旭
投資離岸風電3800億在地融資母公司全額擔保
達德
德國輸出信用保險機構(ECA)將出面作保,擔保部位大約在六成左右
CIP
丹麥國家出口信貸機構EKF將為CIP台灣開發案提供融資擔保,以降低本土銀行的風險。
北陸與玉山(未確認)
已經與丹麥國家出口信貸EKF簽署合作意向書,提供專案融資擔保。

你的意思是廠商每度5.5元或5.8元太低太苛刻? 應該要再增加? 9.8元才夠?
不然銀行會虧本? 國外做擔保的機構也會虧本?


tree6815 wrote:
要做請說服原廠自己出錢不行嗎?台灣人出了錢,請問原廠有說?所有風電大大小小的專利都歸台灣政府的國庫所有?有嗎?沒有~為什麼硬要幹這件事?為什麼要推劫貧濟富的政策?讓多數人承擔後果,讓少數人發財的事?拿公家的錢,讓少數私人發財?


不對,到這邊又變成廠商可以發財了,我都搞不懂5.5元或5.8元到底能不能讓廠商發財了,
說好的海水鹽化呢? 又不見了?

既然廠商能發財,銀行應該笑呵呵把錢借出去賺利息才對,
你到底要抱怨什麼?

一再做出自相矛盾的發言,你自己都不覺得奇怪?


tree6815 wrote:
只要專利不是台灣人的,那這個產業就是代工,原廠沒這麼笨,為什麼要把專利給你?扶植自己的敵人來到打一把自己?跟自己搶生意?而這產業創造不了多少就業機會,而且是個產值低得可憐的就業機會,漲全民的電價,唯獨就是你的薪水不漲,而付這代價划算嗎?你們都沒有考慮過後遺症?


這下好,把台灣一票代工產業全滅了,畢竟產值低得可憐.


tree6815 wrote:
你不知道台灣的中小企業生存已經困難?高額的房價,代表高額的房租?水電再跟著漲?所賺的錢都付房租,水電,是你?你還願意再台灣開業做生意嗎?如果連小本生意的經營門檻都一直提高,那只會變相消滅這些產業,你產業工作機會沒創造到,反而變相滅更多工作會,間接造成更多台灣人失業,產業消失,那這樣付出的兩兆,是否划算?


高額房價關離岸風電屁事??


tree6815 wrote:
很多事情,不能只看一面,一個角度,這句話在半年前就已經告訴你了,結果你有改變你的看法嗎?看來是沒有的?那我只能告訴你,要做這件事,你自己拿錢做,風險與或獲利都給你,要用台電的資源,變相掏空國庫或銀行,很抱歉,就是不行,因為只要這些錢不是你的,你就要尊重這些反對著的聲音,不能拿著印章,明擺著搶國庫,搶銀行
一個專案做到掉漆,連反對著的疑問與建議,都無法被採納接受硬幹到底,可見中有多少不可告人的事都沒公開過,根本擺明了XX勾結再一起,變相掏空台灣財政



又來了,到底5.8元或5.5元能不能讓廠商賺錢?
如果可以,你應該鼓勵銀行大力把錢借出去賺利息,
如果不行,你應該稱讚能源局用極嚴苛的費率,害廠商無從獲利,賠出老本.

二選一,來吧!!



stunmaker wrote:
就跟你說不是兩兆,不是兩兆,照目前計算是1兆8000億.


建議您不要拘泥於兩兆還是1兆8000億,
這邊不是研討會,需要強調精確的數字
一直強調這個,很容易會讓人聯想到吳音寧的250萬vs240萬事件
這對您的訴求,會傷害更大


stunmaker wrote:
如果台電20年前開始砸錢研發離岸風電技術,
會落得讓沃旭來做?


全世界很少電力公司會實際研發發電技術
因此無論是火力還是核能電廠
電力公司頂多都只有維護的能力

這次風電的在地化要求
其實真正核心技術應該不多
只不過很多即使是配套的技術,沒有外商的協助,
單靠本土廠商自己的努力,要成功可能還是很拼的
當然這些技術能產生多少商機,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過客4112 wrote:
建議您不要拘泥於兩兆還是1兆8000億,
這邊不是研討會,需要強調精確的數字
一直強調這個,很容易會讓人聯想到吳音寧的250萬vs240萬事件
這對您的訴求,會傷害更大


我本意也不想強調10%的誤差,只是兩兆一開始就是
媒體跟特定人士攻擊離岸風電的招牌,不得不澄清.
(媒體跟某人士現在也不敢提兩兆了)

要想把風電商賺的錢再放回台灣也不難,就讓台電或國發基金入股,
不就拿回來了嗎?
國外對於台灣與土耳其離岸風電的報導

Taiwan and Turkey Provide a Warning for Emerging Offshore Wind Investors
台灣給高費率與長期政策支持所以計畫進行,土耳其想一步登天(每度8美分=2.48新台幣)
結果流標,計畫延遲.

In Taiwan, political changes last November led to proposed cuts of 12.7% to offshore
wind feed-in tariffs. Though a compromise was reached last week of a 5.7% cut, the
change will nonetheles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upon project feasibility.
In Turkey, meanwhile, low levels of support have led to an indefinitely-postponed
offshore wind tender
.

今天趁著春節假期跑去圖書館
找了這兩年台電工程月刊相關於再生能源與電力調配相關的研究
抄了一些資訊,就藉您這個討論串紀錄一下
1. 台電委託美國電力研究院(EPRI)研究,因應大量再生能源併網需額外準備10%裝置容量之備轉容量
  也就是說2025年, 大概需要額外的2.6GW備轉容量
2. 國外有要求風場/風機的升降載率每分鐘不得超過銘牌值定額(個人猜測應該是裝置量)的20%
  但是國內目前沒有這個要求, 看來有些法令可能得要加緊腳步修改了
3. 有研究以105年實測值計算推估2025年再生能源面臨最大連續降載為1.436GW/hr
  不過這個推估因為2025年的規模為105年的1x倍,
  個人認為高度外插的結果造成的偏差應該不小,故數值僅供參考

然後有研究指出, 大量太陽能可能會造成冬天供電因為基載電廠較少
而造成升降載的壓力變大

最後從一篇815停電的研究中, 有找到抽蓄電廠發電機組併聯運轉的時間為4~6分鐘
以上資訊提供給大家參考
過客4112 wrote:
今天趁著春節假期跑去圖書館
找了這兩年台電工程月刊相關於再生能源與電力調配相關的研究



過客兄年假也這麼骨力,小弟倒是花了點時間研究再生能源憑證,將放在太陽光電懶人包後半段,
困難點是網路資料都很片面,且部分作者文筆或表達能力欠佳,讓人頭疼不已,個人試著寫到人人
看得懂的程度.

先放第一段上來請大家給予指教.

=======================================================================
問題22: 什麼是綠電憑證,跟認購有何不同? 為什麼Google抱怨買不到綠電?

答: 綠電認購是綠電憑證交易的前身,目前已停止受理,中間轉折跟Google有點關係.


前文說過,再生能源由台電躉購,因價格較貴,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有提供電價補助,台電
把這些錢分攤到電價中,經折扣後讓企業或民眾認購.



以2017年為例,費率1.06元/度,可認購量約13億度,只被認購近2億度,這2億度電價
會比平常再貴上1.06元,即2億餘元,杯水車薪.

公開資料,企業認購第一名為台積電1億度(認購上限值),個人認購台灣名人中
認購最多的是立委段宜康1萬度,某賴姓民眾更達3萬度之多. 下為企業認購15強.



既然綠電全由台電躉購,理論上做為調度方台電當然知道發了多少綠電,可避免超賣
(10億度綠電卻收人家11億度認購),基本確保了認購的錢花都在再生能源上,但嚴格
意義上,這卻更像是一種「認捐」.

類似買了一張刮刮樂發現沒中,感覺自己幫助到社會弱勢,實際上卻沒有任何憑證.
2016年便出現所謂Google認為綠電不夠綠的的爭議.

當時很多人誤會Google希望風電或太陽光電直接牽電纜到門口供應,甚至自行建造
綠電廠以確保100%純度,對此Google特別出面闢謠,歸納如下

1.沒要自蓋電廠.
2.100%純綠並非網民腦補的牽專線直接供電,是買下與用量相同額度的綠電.
3.需要經第三方認證的綠電,台電代輸後傳送到資料中心使用.

4.在地採購,要求親自與綠電廠簽約,若在台灣用電卻購買他國憑證抵換,雖然乍看
之下也是用綠電,但在Google眼中亦屬不純綠電.

為解決多重問題,修法後用綠電憑證交易代替原本的綠電認購,有幾項特點

1.前述電價補貼取消.
2.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再生能源憑證中心負責認證.

3.這是買方與發電方間的交易,對綠電廠來說等於多一種選擇(原只有躉售台電單選,
現為二選一),因此隨著綠電憑證交易量上升,台電實際躉購再生能源電量將下降.

4.電證合一,需要綠電憑證者只能靠買綠電達成(或自蓋電廠發電,再申請憑證).
5.滿1000度電才發一張憑證,加上手續繁瑣,可能造成民間小額購買困難.

2019年1月Google終於宣布簽下綠電採購合約,總算邁開在台灣的第一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