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謠言全破解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

stunmaker wrote:
沃旭也可以用MHI vestas...(恕刪)



所以現在沃旭究竟有甚麼技轉承諾? 有甚麼技轉內容?
什麼都沒有的話, 你是在護航啥?
都被踢爆過 "協助產業在地化" 沒有實質內容, 沒有里程碑, 沒有技轉條文, 請問是要轉啥?

現在要問離岸風電的直流轉交流 加壓入電網 本來就有這技術
其他都說了本地有風電廠商
難道沃旭是要教中船怎樣做工作船?


講燃煤發電有燃料限制, 燃氣發電也有啊!!
講未來要有五座接收站, 那是因為要50%燃氣才搞出來的
公認都非複循環機組, 同等發電量下, 燃氣排碳是燃煤的50%

排碳簡單估計比較
現在是47%燃煤, 35%燃氣,
47*1 + 35*0.5 = 64.5
非核家園是30%燃煤, 50%燃氣
30*1 + 50*0.5 = 55
可是如果你拿核電去取代燃煤,
就算燃氣不改, 變成30%燃煤 40%核電 35%燃氣
那排碳就降為 30*1 + 35*0.5 = 47.5
這不就很明顯的減碳降污?
結果硬要走非核家園是怎樣?

講韓國發展再生能源, 請問人家還有30%的核能頂著, 可沒說要用再生能源取代核能
這跟蔡政府的做法天差地遠好不好
再者現在韓國人也在鬧不想要韓國政府走減核揚綠政策


無追索權我已經貼了自由時報的解釋, 再看不懂我也只能呵呵


最後還是要問問啦, 為何在我國有風電廠商下這麼急著要做大面積風場開發?
承不承認政府在搞非核家園 拿離風取代核能?
世界上國家這麼多怎麼不學瑞典? 40%核電 40%再生能源 (人家有豐富水力發電, 臺灣水力只占2%)

自冰山甦醒 wrote:
所以現在沃旭究竟有甚麼技轉承諾? 有甚麼技轉內容?
什麼都沒有的話, 你是在護航啥?
都被踢爆過 "協助產業在地化" 沒有實質內容, 沒有里程碑, 沒有技轉條文, 請問是要轉啥?



內容網路隨便找都有,只節錄跟沃旭有關的

德國離岸風機大廠西門子歌美颯(Simens Gamesa)也在8日宣布與台灣在地廠商簽署合約,其中
永冠、華新麗華、東元電機、信邦電子與大亞等 5 家皆獲選為合作夥伴,內容涵蓋發電機組件
的解決方案,包括機械加工、複合材料、控制系統、冷卻器、鋼製零件等。

之後西門子歌美颯也將提供技術支援,協助台灣供應商建立價格競爭力,並符合國際品質與
安全標準。西門子歌美颯再生能源公司離岸業務部門執行長Andreas Nauen指出,不斷成長
的離岸風電市場也需要健全、熟練的合作夥伴關係。

或者這個炒股名單.

自冰山甦醒 wrote:
可是如果你拿核電去取代燃煤,
就算燃氣不改, 變成30%燃煤 40%核電 35%燃氣
那排碳就降為 30*1 + 35*0.5 = 47.5
這不就很明顯的減碳降污?
結果硬要走非核家園是怎樣?


核一到核四全開也只能做到2025年20%核電,
40%核電要怎樣做麻煩你告訴大家,
閣下打算把台灣的用電量縮減到1500億度?

的確有明顯的減碳降汙功能...佩服佩服.


自冰山甦醒 wrote:
講韓國發展再生能源, 請問人家還有30%的核能頂著, 可沒說要用再生能源取代核能
這跟蔡政府的做法天差地遠好不好


再生能源不是基載怎樣取代核電?? 能源局的官網請你先去看看


核電能取代的是燃煤.


自冰山甦醒 wrote:
無追索權我已經貼了自由時報的解釋, 再看不懂我也只能呵呵


無追索權跟無擔保是兩回事,自由時報從頭到尾沒說無擔保,
是把擔保轉到EKF,我都已經貼出官網的擔保名單,你堅持無視我也只能呵呵.



自冰山甦醒 wrote:
最後還是要問問啦, 為何在我國有風電廠商下這麼急著要做大面積風場開發?
承不承認政府在搞非核家園 拿離風取代核能?
世界上國家這麼多怎麼不學瑞典? 40%核電 40%再生能源 (人家有豐富水力發電, 臺灣水力只占2%)


所以你自己不是知道了? 明知故問?
台灣就是沒有水大量水力發電,只好搞太陽光電跟風電.

你怎麼不問新加坡為何不發展水力跟核能發電? 地理條件做不到啊!!

stunmaker wrote:
內容網路隨便找都有,...(恕刪)


你回文寫跟沃旭有關, 實際上貼出來是西門子 = =
再者 這種技轉為何要由全民買單?


stunmaker wrote:
核一到核四全開也只能...(恕刪)


核一到核四八座機組全開可做到23% (以2600億度用電量計算)

但核一到核四都有預留空地, 全部可建造共20座機組, 你是完全沒在看新聞喔?

扣除已經建造的8座機組(600億度電), 剩下12座機組都往核四的機組等級走, 可以做出1200億度電
甚至可以之後再把容量較小的舊機組替換, 20部建滿可以做到1800億度電以上
以用電量2600億度計算, 1800億度核電是69%
若我國用電量未來超過2600億度, 達到3600億度, 也還是50%核電

============
所以Stunmaker為何不面對當今政府是否因為要強推非核家園才要急躁的開放5.5GW離岸風電?

我說要學習瑞典, 不是要做到40%再生能源, 而是學習瑞典核綠併行, 呼籲臺灣政府要捨棄非核家園

再生能源的建造很吃地理條件, 瑞典可以做到40%還多虧有豐沛水力發電與歐洲電網支持
瑞典人也在提議要增加核電, 因為水力發電並不如想像中穩定
就拿臺灣實際發電狀況來說
我國慣常水力發電設施在近20年未有重大增減, 但我國水力發電年產電量卻有明顯波動
2003年30億度, 2009年37億度, 2012年57億度, 2017年54億度, 想問問這樣算是可以倚靠嗎?

抽蓄電力也受到建造地理條件限制, 目前抽蓄電力約占2%不到,
但生質發電卻做不起來, 逐年發電量下降, 剩下垃圾發電, 而各焚化爐使用年限也逐漸到期
過去綠盟等團體嚷嚷我國有大把的汽電共生, 但汽電共生也因為環保法規而工廠索性關閉不發電了
地熱發電才剛起步, 連要在哪鑽探還不明確
至於要開發光電, 固然可以做屋頂型的太陽能, 請問是不是應該也要規範基座穩固程度?
這就是我國再生能源狀況啊!

但總結下來, 這些再生能源現況都是輔助供電
而政府正在硬推的非核家園卻是要毀掉現有發電廠

試問就算躉購電費20年要多花一兆八千億

但給核電廠延役, 三座廠了不起600-700億, 可能可以用20年, 每年產電400億, 每度1元左右的成本, 20年下來百姓不用多花錢, 而台電可以賺一兆, 你應該懂得計算延役核電廠有多划算吧?
甚至等20年後, 第四代爐可能都問世商轉了, 核廢顯然也不見得會是問題
請問為何要現在硬推非核家園? WHY?

重啟核四就粗略計算也是可以40年賺一個兆的生意,
不但可以補貼之前燃料政策虧損一千多億, 還可以不用讓三千億的核四認列虧損
台電可以拿賺到的這些錢去發展碳捕捉 發展電動運輸, 徹底減碳降污
請問你再生能源還巴望著政府拿天然氣救援供電, 再生能源做得到便宜核電能做的事情嗎?

再生能源的優點是建造時間短, 發電機組單價建造費用低
問題在於這些快速鋪開的發電裝置真的能減碳降污嗎? 當初是為了減碳降污才要做再生能源
結果再生能源因為發電不穩定而要跟其他發電能源互補
其實就是要跟火力發電互補, 這樣下去, 除非你發展碳捕捉, 否則排碳降低有限
而空氣汙染則更是問題, 就算你採用天然氣也還是有空污

就拿著經濟部2019年公告的再生能源躉購制度
太陽光電, 陸地風電, 離岸風電, 平均以後就是每度5元
拿每度5元的再生能源取代每度不到2元成本的核電
拿每度2.5元的天然氣取代每度1.6元的燃煤
發電成本怎可能不增加?
我這還沒有提, 國際天然氣價格是會波動的, 歷史價格從2.3元到5.5元,
知不知道日本之前因為全面停核結果買天然氣弄到亞洲溢價?

我勇敢無畏大臺灣天朝現在要航向非核家園航道, 有想過這些事情嗎?



stunmaker wrote:
無擔保的謊言不知道擁...(恕刪)


慶富案借錢有沒有擔保阿!
倒了沒!跑了沒?
最近好像勞動部要幫忙墊薪資錢

沃旭
投資離岸風電3800億在地融資母公司全額擔保

拿什麼全額擔保?

如果可以照正常標準擔保授信沒人有意見。
政策配合金管會壓迫的。誰知道?
自冰山甦醒 wrote:
你回文寫跟沃旭有關, 實際上貼出來是西門子 = =
再者 這種技轉為何要由全民買單?


沃旭不跟西門子買...它會莫名其妙技轉台灣??
當然你有權拒絕全民買單,發起公投廢掉綠電是最快的方法,


我在太陽光電懶人包MK3已經寫得非常清楚了,誠心建議你立刻發起行動!!


自冰山甦醒 wrote:
但核一到核四都有預留空地, 全部可建造共20座機組, 你是完全沒在看新聞喔?


沒在看新聞的是你吧?
我在火力核能懶人包MKII第一題就寫清楚台灣有多少空位,跟核三廠國家公園的問題,
你自己不懂不要牽拖別人.


自冰山甦醒 wrote:
我說要學習瑞典, 不是要做到40%再生能源, 而是學習瑞典核綠併行, 呼籲臺灣政府要捨棄非核家園


我從未說過支持廢核(如果有,請你舉出來).
我主張的是尊重民意,公投結果可繼續使用核電,應該考慮核二三延役
(核四問題比較複雜應該分開談).


自冰山甦醒 wrote:
我國慣常水力發電設施在近20年未有重大增減, 但我國水力發電年產電量卻有明顯波動
2003年30億度,2009年37億度,2012年57億度,2017年54億度,想問問這樣算是可以倚靠嗎?


你的意思是台灣水力發電越多就越爛?? 我非常震驚.


自冰山甦醒 wrote:
你應該懂得計算延役核電廠有多划算吧?
甚至等20年後, 第四代爐可能都問世商轉了, 核廢顯然也不見得會是問題


你講這些...老實說之前早就討論到爛了,請你到核能懶人包好好地從頭讀起,
不要一直重複人家已經說過的話.

最後提醒你,核四的均化成本是2元.




lball wrote:
沃旭
投資離岸風電3800億在地融資母公司全額擔保
拿什麼全額擔保?



好問題,您可以質問沃旭,上門踢館.
熱切期待您的答案.

stunmaker wrote:
沃旭不跟西門子買.....(恕刪)


"....沃旭不跟西門子買...它會莫名其妙技轉台灣??
當然你有權拒絕全民買單,發起公投廢掉綠電是最快的方法"
--------------------
你到現在還是沒搞懂, 不是要廢掉再生能源, 而且綠電還包括核能
要求的是不要做躁進的政策
不要做錯誤的以綠廢核
要就做核綠併行, 為何講了幾次你看不懂呢?

經濟部寫了一堆方案, 最後只採用火電80% 綠能20%

政府提出再生能源建設目標
離岸風電207億度,陸域風電25億度,太陽光電245億度,水力80億度,生質能跟垃圾33億度,地熱13億度,合計603億度?

2017狀況
離岸風電0.2億度,陸域風電17億度,太陽光電16億度,水力54億度,生質能跟垃圾34億度,地熱0億度,合計約124億度.

2018年估計 (目前只看到1-11月統計)
離岸風電0.7億度,陸域風電12億度,太陽光電21億度,水力54億度,生質能跟垃圾33億度,地熱0億度,合計約124億度.

搞了一年結果2018年再生能源發電量並沒有比2017年有顯著提升
2019-2025時間剩下六年, 如何讓再生能源增加480億度? 又為何要這樣做?
這種莫名其妙的目標不覺得很怪異?

政府為何不採用方案六?
方案六(啟用核四,延役核二核三,綠能不增加): 火力78.4% + 核能16.6% + 綠能5%

又為何政府堅持要讓核一不延役? 因為原能會可以修改內規而堅持不改? 不是因為安檢結果? 這不是很沒道理嗎?

若改為
啟用核四, 核一二三延役, 綠能增加為7%: 火力73% + 核能20% + 再生能源7%
盡可能降低火電, 這不是很好嗎? 總好過現在 火力85%
2000年的火力發電約1300億度, 佔比75%, 為何不願意往這方向邁進?

又1984年, 核能52%, 火電33%, 再生能源9%

前面已經說到20部機組都做下去可以到甚至60%以上核電,
不求多, 回到50%核能, 再生能源10%, 這樣火電可以降到40% 為何不願做?

前面提到50%核電, 就算用每度均化成本2元計算, 台電仍可賺錢發展電動運輸, 碳捕捉, 再生能源, 何樂不為?


=============================
我在太陽光電懶人包MK3已經寫得非常清楚了,誠心建議你立刻發起行動!!
沒在看新聞的是你吧?
我在火力核能懶人包MKII第一題就寫清楚台灣有多少空位,跟核三廠國家公園的問題,
你自己不懂不要牽拖別人.
我從未說過支持廢核(如果有,請你舉出來).
----------

既然已經知道臺灣有20座核電機組的建造空間, 那還問怎樣做到40%核電? 這不是在裝傻嗎?
說核四重啟要1000億這點也是有問題,自由時報寫的是200-400億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250865

我不知道你這人要不要廢核, 我批評的是政府的非核家園政策, 你急著一屁股坐定位幹嘛?

--------------
岔題, 原來太陽能那邊也是你在寫 = =
陳立誠講的是全年平均等效日照小時, 你還真敢歪到滿發小時 = =

============================
我主張的是尊重民意,公投結果可繼續使用核電,應該考慮核二三延役
(核四問題比較複雜應該分開談).
------------
複雜啥呢? = =

也不過就是一個通過靜態安檢的電廠在臺灣反核人士的迫害下無法啟用
而今天經濟部講無法重啟的理由, 多屬鬼話連篇
燃料棒算個毛? 大不了再買過
儀控設施沒有備品? 換個供應商, 重新驗證確效就可以用, 這在工業界太常見了吧?

============================
你的意思是台灣水力發電越多就越爛?? 我非常震驚.
-------
我不知道你在誤會震驚什麼 = =

我要表達的是 水力發電是相對穩定的再生能源, 但每年的發電量仍然不固定,
更別說風電與光電是相對不穩定的發電能源, 這應該不用我多說也知道不穩定的發電增加會影響電網穩定度

至於拿藍弋丰的文章說愛爾蘭燃氣實際用量減少, 這跟非核家園說50%天然氣一點關係也沒有

==============================
你講這些...老實說之前早就討論到爛了,請你到核能懶人包好好地從頭讀起,
不要一直重複人家已經說過的話.
最後提醒你,核四的均化成本是2元.
-------
什麼討論到爛 = =?
.
核四均化成本2元還算合理, 之前綠盟計算是每度1.7元, 所以我說總體來看可以賺一兆
但核123已經攤提完成, 成本每度1元左右, 就算之後延役也是600-700億就可搞定三座廠六座機組
需要攤提回本的金額並不多,
就算把後端基金順應反核要求提升到要累積4700億, 比現在多1400億,那也是幾年就可收齊

讓核電廠延役是很明確不會讓成本漲價而被迫增加電價的事情

=============================

總之, 要發展離岸風電, 但為何要躁進推動, 同時政府又要走非核家園, 這是一整個很莫名其妙的做法
經濟部說核電廠延役困難, 基本上也是廢話
延役送件是原能會內規, 是要不要改, 不是能不能改
安檢也是分分鐘就可以安排進行的事情, 幾年前台電就做好準備, 企畫書早就寫好
說零件備品找不到也是瞎扯, 美國核電廠可以有備品, 臺灣不行?
也頂多就是按照原廠設計圖找代工廠做零件, 送請原廠確效驗證, 通過就可使用, 不然要被一家供應商綁死?

延役說穿了就是 政府想不想做, 而不是能不能做







自冰山甦醒 wrote:
你到現在還是沒搞懂, 不是要廢掉再生能源, 而且綠電還包括核能
要求的是不要做躁進的政策
不要做錯誤的以綠廢核
要就做核綠併行, 為何講了幾次你看不懂呢?


我沒沒沒說要廢核啊,我又不是總統!! 何況前面說過了
如果民意(公投)支持我認為核二三應該考慮延役.


自冰山甦醒 wrote:
經濟部寫了一堆方案, 最後只採用火電80% 綠能20%


喵的咧...
那些配比是我自己辛苦算的,大經濟部對媒體號稱有15套劇本,
可是通通不拿出來.


自冰山甦醒 wrote:
搞了一年結果2018年再生能源發電量並沒有比2017年有顯著提升
2019-2025時間剩下六年, 如何讓再生能源增加480億度? 又為何要這樣做?
這種莫名其妙的目標不覺得很怪異?


也得等綠電大規模建置...


自冰山甦醒 wrote:
政府為何不採用方案六?
方案六(啟用核四,延役核二核三,綠能不增加): 火力78.4% + 核能16.6% + 綠能5%


你不覺得方案七更好?


自冰山甦醒 wrote:
又為何政府堅持要讓核一不延役? 因為原能會可以修改內規而堅持不改? 不是因為安檢結果? 這不是很沒道理嗎?


因為核一肚子裡的燃料棒拿不出來啊~
跟原能會內規有關的是核二!!


自冰山甦醒 wrote:
就算用每度均化成本2元計算, 台電仍可賺錢發展電動運輸, 碳捕捉, 再生能源, 何樂不為?
既然已經知道臺灣有20座核電機組的建造空間, 那還問怎樣做到40%核電? 這不是在裝傻嗎?


核四LCOE兩元是台電自己說的,但我必須殘酷地告訴你,

新蓋核電廠非常貴!!
英國欣克立角C每度3.7元!!


自冰山甦醒 wrote:
說核四重啟要1000億這點也是有問題,自由時報寫的是200-400億


你有所不知,
其實我的懶人包最早是用這個數據,後經網友提醒江宜樺說1000億才改的.


自冰山甦醒 wrote:
複雜啥呢? = =
也不過就是一個通過靜態安檢的電廠在臺灣反核人士的迫害下無法啟用
而今天經濟部講無法重啟的理由, 多屬鬼話連篇
燃料棒算個毛? 大不了再買過
儀控設施沒有備品? 換個供應商, 重新驗證確效就可以用, 這在工業界太常見了吧?


一是GE合約修訂問題,請你翻到核能篇最後一頁,可惜細節極不明朗,
但是雙方糾紛未解似乎是確定的.

經濟部另個理由是核四的儀控設備,
這我就不懂了,如果您了解歡迎分享.


自冰山甦醒 wrote:
至於拿藍弋丰的文章說愛爾蘭燃氣實際用量減少, 這跟非核家園說50%天然氣一點關係也沒有


你沒看懂人家在說啥吧??
他是說,綠電需要火力支援,但不會導致傳說中的火力全開,
因為火力只負責在缺風的時候發電.


自冰山甦醒 wrote:
就算把後端基金順應反核要求提升到要累積4700億, 比現在多1400億,那也是幾年就可收齊
讓核電廠延役是很明確不會讓成本漲價而被迫增加電價的事情


確實如此.

stunmaker wrote:
我沒沒沒說要廢核啊,...(恕刪)

""我沒沒沒說要廢核啊,我又不是總統!! 何況前面說過了
如果民意(公投)支持我認為核二三應該考慮延役.""
---------------
從最近的新聞可以發現民意是支持核電續用
而且以核養綠公投一開始的宣傳就是講希望續用核電
這點是很清楚的表明, 無奈反核政權選前宣傳以核養綠是核電廠復辟,
選後就說只要廢除非核家園電業法就可以繼續執行非核家園
寫作民主 讀作獨裁 就是這樣了

=========================
喵的咧...
那些配比是我自己辛苦算的,大經濟部對媒體號稱有15套劇本,
可是通通不拿出來.
也得等綠電大規模建置...
你不覺得方案七更好?
--------------------
我不認為方案七好, 主要就是我認為再生能源無法在2025年前做到20%發電佔比
政府講的可不是裝置容量佔比, 而是發電量
依照現在我們國家狀況, 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佔比已經是11%, 但發電量只有4.6%

假設各能源發電容量因數不變, 則未來要做到20%發電佔比,
裝置容量可能達到近50%於全國發電機組, 還真不知道去哪生土地來建造

目前離岸風電上緯自己實測的數據是認為約40%, 但此數據跟經濟部宣稱的全球最好的風場, 顯然有差距

我認為 讓核能回到20% 再生能源約10% 讓火電降到70% 是比較合理的做法
而且是有機會做到的, 就算再生能源死活拉不上去 (2000年發電60億度, 2017年發電120億度, 實在發電量太少)
火電也不會是80%

=======================
因為核一肚子裡的燃料棒拿不出來啊~
跟原能會內規有關的是核二!!
----------
核一的核燃料棒可以取出啊
只要搞定新北市府就行, 無奈新北市長侯友宜只聽信宜蘭人文基金會組成的核安委員會
這些是反核集團, 怎麼可能不阻止乾貯場啟用
但這並不是不可改變的事情, 這些問題都是人的問題, 不是技術問題

=======================
核四LCOE兩元是台電自己說的,但我必須殘酷地告訴你,
新蓋核電廠非常貴!!
英國欣克立角C每度3.7元!!
------------
每度3.7元也沒差啊, 那是建在英國
還有人說美國核電每度最貴要5.8元咧, 可美國屋頂型太陽能每度8元多 XD

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因為量產化與技術增加而降低建造成本
過去世界核電機組增加的少, 但如果世界重視核電機組而增加建量, 也未必不會降低價格
美國因應建造費用問題也著手大力推動小型核能爐
而中國的反應爐技術也進步很快, 過去是美國停頓了, 不見得亞洲不會前進
個人認為現在的價格還未是定數, 可以當作參考而未必是固定不變

國際間的再生能源LCOE很便宜也跟台灣無關, 臺灣就是每度5元躉購 (攤手)
之前太陽能說要每度4.2元, 一堆國內太陽能業者抗議, 現在每度4.6-4.8元, 爽了不吭聲

新造核電廠的價格不會減損核能仍然是現在可以用來取代燃煤的無排碳無空污穩定發電
這點是再生能源做不到的事情, 之前講過再生能源就是變成要跟火力發電搭配
從德國的例子已經很明顯看到從2009年以後, 德國再生能源逐漸增加到四成發電量, 但排碳並未有實際降低
2009年是908百萬噸, 2017年是905百萬噸, 距離2020承諾758百萬噸減碳目標還遠著

回到為何要用乾淨能源的減碳降污, 我不認為應該捨棄核電

=======================
你有所不知,
其實我的懶人包最早是用這個數據,後經網友提醒江宜樺說1000億才改的.
-------------------
江宜樺是在2014年說 依照美國經驗可能需要1000億, 但該數字並未精算
根據2018年8月經濟部公告的核四解封上線發電需要增加預算款項是478億
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79940

=======================
一是GE合約修訂問題,請你翻到核能篇最後一頁,可惜細節極不明朗,
但是雙方糾紛未解似乎是確定的.
經濟部另個理由是核四的儀控設備,
這我就不懂了,如果您了解歡迎分享.
-------------------
糾紛有解決啊 就看各自要支付多少賠償, 對消就是了

經濟部之前開了記者會在講核一二三不延役 與核四不重啟, 是因為零件沒備品,
其中核四儀控設備全球獨家, 廠商已經不生產, 但這真的是江西方言

只是要不要做, 如果政府覺得核四重啟是一件優先得做的事情, 半夜都會爬去敲門找人搞定
我說過儀控倍品等都不是問題, 要不換供應商, 要不回去用類比操作,
重點是政府捏爛了LP也不願意做
http://www.nicenter.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575

======================
你沒看懂人家在說啥吧??
他是說,綠電需要火力支援,但不會導致傳說中的火力全開,
因為火力只負責在缺風的時候發電.
確實如此.""
----------------------
你沒看懂我在說甚麼吧?

我說 不管再生能源20%還是10% 現在非核家園講的是五成天然氣發電, 這個不會少啊! 這是取代燃煤用的

藍弋丰講的是愛爾蘭那邊讓再生能源增加, 可以降低天然氣使用, 這根本兩回事情 = =

=====================
日本也是島國, 日本的2030能源政策寫著核能20-22%, 再生能源22-24% 臺灣政府死都不願意學
其中日本領土是臺灣的10倍, 水力發電就提供了日本全國電力的9-10% (這也含在22-24%再生能源中)
而20%的核能, 日本就需要有30座核反應爐運轉, 目前是8-9座
估計是會把30年以上的舊爐關了, 換成10-20年的新爐運轉比較有經濟效益
至於是否會建造新反應爐, 這要觀察, 日商自己在外銷核反應爐失利, 未知是否會回去造爐

日本拿太陽能發電為主力再生能源, 一不小心就做到快飽和了
日本風電佔比不多, 在離岸風電方面, 很不幸的, 日本原本想要用自己的風機廠商, 可搞不贏歐洲廠商,
一個沒把持住, 日立就放棄不玩了 GG斯密達

我國現在跟日本一樣, 嘴上說要扶持本土風機廠商, 但開放出去七成風場都是外商拿走
這跟日本的狀況是極其類似, 我預料之後大概臺灣風機廠商會吃不到好果子


再講到過多再生能源造成調度問題, 這點必須知道再生能源發電都是直流電,
要先轉換成交流電 還要增壓, 這才能進入電網傳輸
但因為再生能源發電效率並不容易穩定, 結果就是頻率會變化, 到時候調度跳樓了就好笑
電量小還可以撐住, 量大就是電網系統挑戰

個人始終認為穩定的供電是必須的, 離岸風電可做, 但現在政府的操作方式我不認同

尤其在對待公投結果上偷機取巧的行徑, 在面對能源政策的規劃實在有必要用力修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