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的阿光 wrote:不用寫一大堆了合理的懷疑這種不公平的"長約"是有暗盤的。 照你這樣說德國離岸風電簽20年是大暗盤,台灣的IPP簽25年肯定也有大暗盤,英國的欣克立角C核電廠簽35年而且隨通膨調整,更是個宇宙級大暗盤.英國人的智商應該比小學生還低.
stunmaker wrote:照你這樣說德國離岸風電簽20年是大暗盤,台灣的IPP簽25年肯定也有大暗盤,英國的欣克立角C核電廠簽35年而且隨通膨調整,更是個宇宙級大暗盤.英國人的智商應該比小學生還低. 那一國有用那麼高的單價做重奌不是時間是得標價太離譜
前面我忘了哪段有人提到韓國的再生能源補充一下資訊韓國的人口5400萬人, 每年用電量約5700億度, 臺灣是2300萬人, 2017年用電2614億度韓國跟臺灣相近, 發電燃料有97%要靠進口,韓國2017年的發電結構 = 燃煤43%, 燃氣22% 核電30% 再生能源5%相比較 臺灣2017年 = 燃煤47%, 燃氣35% 核電8% 再生能源5%得說韓國的基載電力 = 73% 遠勝過臺灣 (臺灣是拿燃煤47% + 部份燃氣頂上)韓國產業中 半導體產業 跟 生技產業 都跟臺灣對撞, 要贏過韓國, 能源政策得要很有遠見至於講韓國的能源規劃http://eip.iner.gov.tw/msn.aspx?datatype=YW5hbHlzaXM%3D&id=MTI5&fbclid=IwAR1__y3i00emAPhE37pi8asc3HeI5pscJDyc72r6oEzH7Rh7DGPx-FcQi5E從2017年的核研所文章來看, 是預計到2024年要開發到10%, 水力發電約2% (跟臺灣相似)而台灣政府在做的是2025非核家園 再生能源占比20%發電量嘖嘖...
世界各地的均化成本都不同啊http://eip.iner.gov.tw/msn.aspx?datatype=YW5hbHlzaXM%3D&id=MTY32017年的 歐美的核電 (100, 150) 比 亞洲與印度的核電 (60, 70) 還貴上許多所以才說核電復興在亞洲因為歐美新建電廠貴, 所以歐美多採用延役, 並想用再生能源來cover無碳發電個人預測最後這些歐洲佬還是得向核電低頭
自冰山甦醒 wrote:前面我忘了哪段有人提到韓國的再生能源至於講韓國的能源規劃 應該是我吧?自冰山甦醒 wrote:從2017年的核研所文章來看,是預計到2024年要開發到10%, 水力發電約2% (跟臺灣相似)而台灣政府在做的是2025非核家園 再生能源占比20%發電量嘖嘖... 韓國新規劃已經提前到2023年10%了,再修訂下去,恐怕又有一堆人要喊...
自冰山甦醒 wrote:世界各地的均化成本都不同啊 WOW~~你貼的這張圖可厲害了!!首度(?)披露美國跟中國離岸風電的LCOE分別是0.18美元/度,跟0.145美元/度!! 台幣5.5元跟4.5元您這樣重拳一出,叫那些批評台灣離岸風電躉購價太貴的人該何去何從??
stunmaker wrote:分別是0.18美元/度,跟0.145美元/度!! 台幣5.5元跟4.5元 這個應該是僅供參考下圖是拉札德投資銀行做的2018美國LCOE雖然沒有離岸風電的LCOE但對照其他的能源類型, 如陸上風電美國2018是每千度29美元~56美元, 而自冰山甦醒大大PO的圖中, 2017年是60美元,兩者的差距不小離岸風電每一年建置的成本趨勢一路往下是確定的台灣離岸風電的建置高峰是從2020年開始因此,2年後的成本花費一定會比2017或2018要來得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