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傳包圍中正一分局緣由

其實包圍中正一分局還不算有多暴力啦
以前真正的暴力抗爭是沖進美國在台大使館,砸毀整個美國大使館,然後將使館人員全部痛毆一頓,然後放火燒掉掛在大使館內美國國旗
所以說台灣人會攻佔立法院根本不令人意外
以前台灣人的紀錄根本是毀掉整個美國大使館,攻擊毆打有外交豁免權的使館人員,然後還燒美國國旗羞辱美國
流氓大多都自認為自己是流氓的

至少若是你罵他小孬孬

他一定跟你拼命

因為流氓雖然是流氓

還是有自尊心的

不然怎樣在社會上走跳


中正一路過事件 喚起我20年前反暴民遊行的記憶 因為不理性 所以反對 因為威嚇執法人員所以不支持 因為沒有公義 所以內心排斥 所以學運與暴民 不要搞在一起啊!
又來懶人包

特定立場的資訊做成懶人包

還一堆人相信

稍微想想也知道那圖有問題

被打臉還一直跳針

最近這幾個懶人包的作者其心可議!


違不違憲不是他們說了算
自己當大法官自己釋憲啊
kiddkidd35 wrote:
違不違憲不是他們說了算
自己當大法官自己釋憲啊...(恕刪)


這些人整天說別人有錯在先,違憲什麼的
有錯在先就能做出違法行為?而且有沒有錯還是這些人說了算?
那做出違法行為,別人如果對這些人怎麼樣了
是不是也可以說是這些人有錯在先?
是不是也該支持?

真心要不想走正常申訴途徑
要不守法搞私刑還是革命就要勇於承擔結果
那我就算不認同他們的想法
還是會說這些人有理想性有膽識有理念
結果搞半天被打了就縮頭哭爹喊娘的喊警察打人,怕秋後算帳
找一堆理由規避責任
只會成為笑話
道德困擾了中國人 - 李敖

中國人腦袋裏有許多特色,其中之一就是「道德迷」。「道德迷」,用學術字眼說,叫做
「泛道德主義」(pan-moralism),泛道德,就是什麼都要道德一下,該道德的固然道德,
不道德的也照道德不誤,道德定了。流風所至,中國人把一切都先來個二分法,什麼都先
劈頭來個大分類,像小孩子問「好人」 「壞人」一樣,先用「道德的」(moral)或「不
道德的」(immoral)來檢查一切。

  這個錯誤的特色,使中國人不太承認在「道德的」或「不道德的」的以外,還有一種
「跟道德不相幹的」(non-moral)第三勢力存在。中國人不喜歡第三勢力,所以把第三勢
力也道而德之:例如「玉」有什麼道德不道德?可是中國人說「玉石之美有五德」;「雞
」有什麼道德不道德?可是中國人說「雞有五德」;「天地」有什麼道德不道德?可是中
國人說「天地不仁」或「天地大德」。……這種道德大氾濫結果,便開始困擾中國人,這
種困擾,早在孔夫子時代就開始了。


仁困擾了孔夫子

  從「論語」裏,我們經常可以發現這種困擾的文字。以管仲的人格問題為例:子貢曰
:「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
一匡天下,民到與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髡左衽矣!豈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
瀆而莫之知也!」

(白話翻譯是:子貢問:「管仲的人格有問題罷?齊桓公殺了公子糾,管仲是公子
糾的人,他不能為公子糾殉難,反倒替齊桓公當家,管仲的人格有問題罷?」孔夫子
答他說:「管仲幫齊桓公,尊王攘夷,一統天下,老百姓直到今天還得到他的好處,
沒管仲,連我今天都要因亡國而做胡人打扮了!管仲是大處著眼的人,他哪裏會像
一般匹夫匹婦一樣,沒沒無聞去殉難,沒沒無聞的去守那些匹夫匹婦的人格標准呢)


  子貢的困擾,同樣發生在子路身上: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
諸候,不以車兵,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白話翻譯是:子路問:「齊桓公殺
了公子糾,召忽殉難,為公子糾死了,管仲卻偷生,人格有問題罷?」孔夫子答他說:「
齊桓公九次召集群雄,不用武力,全是管仲的功勞。管仲是大處著眼的人,這就是他的人
格啊!這就是他的人格啊!」)

  孔夫子給兩個學生的答案,乍看起來,有點答非所問,有點轉移論點,事實也的確如
此。因為孔夫子的思想訓練,受了時代的限制,是不精確的。孔夫子死後,後代的人,幾
乎全在孔夫子思想大磁場下做「指南針」,一直不敢「代聖人立言」,以致孔夫子的思想
,非但不能被「繼絕學」,反倒其學愈繼愈絕。千百年來,他的思想一直被匹夫匹婦思想
家解釋著,自然百孔千瘡、一丘之貉。

  在答復兩個學生的「道德審判」裏,孔夫子的毛病是:他雖然發明出「仁」字來做「
統攝諸德完成人格」的總辭匯,雖用「仁」字解釋這解釋那,卻始終無法給這個字下出定
義。所以,這個字就像變形蟲一樣的東變西變。當子貢子路以管仲「非仁者與?」「未仁
乎?」逼問他的時候,他立刻把這個字再變形一次。孔夫子的學生對他有「瞻之在前,忽
焉在後」的感覺,真相其實在此。


大人格與小人格

  孔夫子若生在現代,以他的聰明,一定不再用不精確的泛仁字眼來答復管仲的人格問
題了。他只要點出「人格的兩層面」,就會使學生解惑了。

  什麼是「人格的兩層面」?

第一層面是「管仲的層面」;

  第二層面是「匹夫匹婦的層面」。

  「管仲的層面」是大人物的層面、是特立獨行的層面、是大無畏的層面、是「雖千萬
人,吾往矣!」的層面;

  「匹夫匹婦的層面」是小市民的層面、是隨波逐流的層面、是依附權勢的層面、是「
庸德之行,庸言之謹」的層面。


大人格:管仲的層面

  「管仲的層面」所表現的人格,叫「大人格」;「匹夫匹婦」所表現的,叫「小人格
」。「大人格」的表現因為是特立獨行的、是大無畏的、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
自然跟「小人格」的表現衝突,尤其是「大人格」尚未功成名就前,這種衝突,更為顯著
。管仲在尚未功成名就前,與朋友做生意,要多分錢,在「小人格」標准,這是吃人;管
仲為朋友辦事,給辦砸,在「小人格」標准,這是害人;管仲同朋友出徵,作戰時退後,
凱旋時在前,在「小人格」標准,這是膽怯;管仲在公子糾被殺,朋友殉難,反倒投奔敵
人,在「小人格」標准,這是無恥。……即使在管仲功成名就以後,在「小人格」標准下
,他的作風,也可議頗多,孔夫子以「小人格」標准看管仲,就罵出「管仲之器小哉!」
的話、就罵出「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的話。管仲的一切不合「小人格」標准的行徑
,雖為大家所不諒,但他的朋友鮑叔牙卻一直信任他、一直讓他。最妙的,在管仲臨死前
,齊桓公來問他誰做他的接班人,他竟不推薦曾推薦他的鮑叔牙,理由是鮑叔牙不能搞政
治。這在「小人格」的標准下,十足是忘恩負義了,但在「忠於為國,不私其友」的「大
人格」標准下,管仲卻能天下為公。管仲所以為管仲、所以偉大,就在於這裏!


  以孔夫子的深明大義,都難免用過「小人格」標准看管仲,可見「小人格」標准在社
會上多麼流行。「小人格」標准是「匹夫匹婦的層面」,是隨波逐流的、依附權勢的、「
庸德之行,庸言之謹」的,這種標准的氾濫下,胸懷「大人格」標准的英雄豪傑,都會長
期遭到輿論、謠言、群眾、世俗的打擊。所以,「父子責善」 的賢人匡章,全國說他不
孝;「弟死不葬」的志士張良,社會說他不仁;周公旦被誣不利孺子;直不疑(人名)被
誣與嫂通姦;馬援被誣貪污;袁崇煥被誣反叛;張自忠被罵漢姦,蒙羞六七載;岳飛不得
昭雪,沉冤二十年。……多少大丈夫,在「小人格」標准下,都變成了「人格有問題」的
下三爛,這種不公道局面的形成,毛病出在哪兒呢?


小人格:匹夫匹婦的層面

  毛病出在「匹夫匹婦的層面」。「匹夫匹婦的層面」所見者小,這種層面的「道德判
斷」,只是小市民的橫斷面,小市民只會從個人的利益、家族的利益、朋友的利益、宗教
的利益、職業的利益、幫派的利益和黨的利益檢定人格,他們要求的人格標准也只是他們
小圈圈的人格標准,在小圈圈內,他們不失為好丈夫、好朋友、好龍頭、好領袖,但在小
圈圈外,他們都是魔鬼。黑龍會頭子、黑手黨教父在小圈圈內是最夠朋友的,但在小圈圈
外是無惡不作的;公孫弘小圈圈外內是第一流的孝子、第一流節儉的人,但在小圈圈外,
他是第一流的姦臣。用「小人格」標准看,甘地最不夠朋友,因為他主張人要為真理犧牲
朋友,甘地的人格有問題!用 「小人格」標准看,文天祥忠而忘孝、生活奢侈,文天祥
的人格也有問題!

  因為社會上匹夫匹婦多,檢定人格的標准,自也就匹夫匹婦化,匹夫匹婦只有「同類
意識」(consciousenssofkind),缺少真理與正義;只有以偏蓋全,缺少大處著眼。所以,
常常有很好很好的人,反被視為壞蛋、被視為「人格有問題」。


  很壞很壞的人,發現匹夫匹婦的「小人格」標准原來這樣,發現匹夫匹婦只註意「小
人格」而不知「大人格」,於是他們便從「小人格」毀掉異己、鬥臭政敵、破壞「非我族
類」的「大人格」形象。他們的方法是迂迴的:報紙的圍剿、口語的相傳、朋友的誣控、
妻子的偽證、罪名的離奇、審判的醜化等等,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結果是,「道德迷」的中國人,很容易便在「道德判斷」上中計,硬說誰誰誰「人格
有問題」。然後喊打喊殺,口水直濺。
管仲的小人格也沒問題

  具有「大人格」抱負的英雄豪傑,難道他們的「小人格」方面真有問題嗎?事實絕非
如此。再以管仲為例,在「小人格」標准下看管仲,這個人太菜了,但是幕後真相是:


  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
事而窮困,鮑叔不以我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
知我不遭時也;我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鮑子也。

  這段動人的話,告訴了我們,具有「大人格」胸懷的,他的「小人格」方面,其實沒
有問題,只是不為匹夫匹婦所知罷了!

  「雖千萬人,吾往矣!」

  一個人走上特立獨行的、大無畏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長路,他的人格,早
就在「匹夫匹婦的層面」之上,不是人間大智大仁大勇的,不會這樣走;不是道德至高人
品至善的,不會這樣走;不是「大人格」涵蓋了「小人格」的,不會這樣走。
  中國人千百年來講道德,卻講錯了道德,只講到獨善其身的「鄉愿」道德,卻沒講到
兼善天下的「狂狷」道德。結果是,中國思想中的「雖千萬人,吾往矣!」 的理論誰都
會說,卻很少人敢做,因為一做就倒楣。孔夫子攻擊「鄉願」,但是千百年下來,人人是
「鄉願」,並且以「鄉願」身份,罵「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少數人「人格有問題」。


  我們不要忘記:在舉國滔滔,為閹黨拍馬祝壽的時候,顧憲成不肯簽名,這是何等人
格!在舉國滔滔,為國社黨攘臂歡呼的時候,艾得諾不肯妥協,這是何等人格!在舉國滔
滔,為國民黨歌功頌德的時候,黨外人士敢捋虎鬚,這是何等人格!


  我們不要忘記:檢定人格的第一標准,是看一個人有沒有特立獨行的、大無畏的、「
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人格」,而不是看他有沒有匹夫匹婦的「小人格」。不確認
出這種檢定標准,中國人的道德不會有進步,中國人將永遠在滑頭的道德水平上做小市民
,中國人永遠不會做大丈夫

http://www.ptt.cc/bbs/Gossiping/M.1397276485.A.6F3.html
發文者您好, 您的文章因以下事由已設定為唯讀狀態:

後續討論已有點火藥味且回文對立,站方需針對本討論串違規回報進行匯整記錄,故本文唯讀,請見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