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扯西扯就想要撇清,這個垃圾政府這麼垃圾就是一堆訟棍詭辯的法律政客不守法律只想用話術糊弄過去,而這些法律政客掌握的垃圾政府之所以這麼明目張膽,毫無下線,就是知道人民好欺騙,於是花錢養了一堆沒有人性的垃圾網軍畜生幫忙洗風向,如果當網軍的時候都已經這麼沒底線,以後真讓這票網軍從政掌握國家機器,做出來的比上一代的垃圾政府還垃圾,人民眼睛睜大一點,不要讓垃圾一代傳一代你能想像以後什麼督割機關槍的當你的市長,自掐哥管台灣內政,或者林炳鼠當監察委員嗎?
dohan8850 wrote:根據杜震華的說法這兩人的論文前半部一樣差在假設和結論不一樣 真的?杜震華什麼時候說過這樣的話?麻煩貼出來看一看啊,哈哈哈~都過這麼久了,我還是只看有人比較了7頁雷同啊,一本89頁,一本95頁,7頁雷同,這就叫「前半部」喔?哈哈哈~
mich3591 wrote:您可以告訴大家,連錯字都一樣的兩篇論文,這是正常的嗎?是不是有人抄襲? 一本89頁、一本95頁的兩本碩論,7頁有部分內容雷同,雷同到錯字都一樣,當然很可能是其中一人抄了另一人。但問題在於:是誰抄了誰?
murky168 wrote:依正常案例來說應該沒有人會百分百完全抄襲有些地方總是要刻意修改一下只是沒修改的地方會不會刻意去閱讀抓錯顯然是沒有才會出現一些錯字還有樓主舉例前後矛盾的地方明顯就是敷衍不用心又便宜行事才會這樣 你這樣的描述,根本就是在影射余抄襲嘛,哈哈哈~
噴水達人 wrote:請問樓主有無發現其他頁有抄襲情形?或是只是想辯護這一頁? 先澄清,我並沒有認定誰抄襲,只是就碩論雷同這7頁做文本分析,謹供參考。請參考本棟1樓、70樓、102樓、259樓和265樓,哈哈哈~
qinin wrote:說一個提前發表一年的論文抄襲晚發表一年的論文??然後晚發表一年的論文居然還ref抄襲者的論文???兩篇錯字還一模一樣?這邏輯上根本不通 建議你參考管中閔和陳建良被控抄襲碩生的案子:陳建良的碩生發表碩論的後一年,管、陳在研討會上發表論文,被民進黨立委張萬堅指出部分內容與碩生的碩論內容雷同。
turtlins wrote:一本89頁、一本95頁的兩本碩論,7頁有部分內容雷同,雷同到錯字都一樣,當然很可能是其中一人抄了另一人。但問題在於:是誰抄了誰? 1.後出論文的抄襲。2.搞錯自身經歷的抄襲。3.引註消失的抄襲。4.沒講出理由為何寫錯譯名的抄襲。通常是這樣啦。當然沒有辦法100%肯定。但若每一項都反過來,那還真的是.....世界真奇妙。1.後出論文的原創。2.搞錯自身經歷的原創。3.引註消失的原創。4.沒講出理由為何寫錯譯名的原創。
過客4112 wrote:以樓主引用的這頁來說余論文 針對 「學歷較高的選民比較會投給高學歷的候選人」這個論述有提供引用來源(陳光輝、洪昭明,2013:379-386)可是到了林論文這個引用似乎就不見了(我沒看過整本論文,如有在其他部分引用麻煩更正)「學歷較高的選民比較會投給高學歷的候選人」這個論點在這本論文中感覺上是有某種程度的重要性因此林的論文如為原創,不加註引用是有點奇怪的 請參考本棟70樓和259樓。那兩篇文也針對你舉的這則隨文註做了查證,我把那部分的文字貼在底下供你參考:************************************************************************************************但參考文獻中有隨文註所提到的陳光輝、洪昭明2013年論文:其實,這篇論文的題目一看:〈教育程度與政治知識之關聯的再檢視〉,就像前面的廖益興的論文一樣,主題不像是在討論「教育程度不同的人是否會有不同的投票支持對象」。這篇在網路上找得到:簡單講,這篇論文只是在探討教育程度高低與政治知識多寡有無關聯性而已,完全不涉及教育程度高或低的人會投票支持什麼樣的對象,所以,我完全看不懂余是要怎麼參考這篇論文,提出「學歷較高的選民比較會投給高學歷的候選人,學歷較低的選民則可能無此差別」這樣的前提。這個隨文註的出現,既無邏輯關係,也無事實關聯性,更無從據以發展論文架構,怎麼看都很突兀。************************************************************************************************所以,簡單講,如果作者是先看過這篇論文,從中得到啟發而定出自己的論文前提,那兩者之間理當要有邏輯上、資料上緊密的關聯性,但余的這則隨文註看來就是沒有。至於林的碩論為什麼在此沒有引註,這我無法代言,但從旁觀者的角度想,並沒有哪一種理論斷言高學歷選民必定只支持高學歷候選人,所以,林這種研究前提也可以視為他自己的預判,之後再透過問卷設計的訪題來檢視此一預判是否成立。別忘了,這套問卷是在選戰過程中,候選人為了瞭解選民意向所進行的內參用民調,這種民調的訪題設計,不一定都是根據某位學者的理論或論文而產生。從這個角度看,余的論文堅持在每個前提之後都有引註,不也有點奇怪嗎?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