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落後不適合現代技術和媒體?

落落長,懶得爬文了
結論是.....漢文很落後,不符合時代嗎?
那.....台灣癈掉漢文就好了啊.反正漢文又不是台灣的,真正台灣人是原住民,他們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後來來了大批的閩南人,又來了客家人,然後又被日本統治,有一段時期日文成為官方語文,後來國民黨來了,推行漢文.....
台灣廢掉漢文也無所謂,就改用英文吧.

skistosais wrote:
漢文不足以承載現代...(恕刪)


英文借用一堆希臘文的

那英文不能現代了嗎?
skistosais wrote:
五千年前,蛋就長的跟今天看到的一樣,但為什麼漢字會寫成「蛋」呢?(恕刪)

中文解釋"蛋"是蛇(長蟲)產卵時盤起來的形狀(疋)
因為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人媧也是蛇身人首
龍的傳人首先是指炎黃貴族,後來延伸到黎民百姓
跟殖民時期日本在台灣實行的皇民化運動類似
等同大和族征服日本後,在九州四國實施的內地延伸政策

steven.yo wrote:
中文解釋'蛋'是蛇...(恕刪)


哪會?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9%96%8B%E8%AA%A0%E5%BF%A0%E5%91%8A%E5%8D%81%E5%85%AB%E7%9C%81%E4%B9%8B%E8%B1%AA%E5%82%91

夫貴國民族之與我日本民族同種、同文、同倫理,有偕榮之誼,不有與仇之情也

日本明治官方文件寫說同種、同文、同倫理



中國殖民日本了嗎?
不知道這邊有沒有人認真研究過當年中文的basic 或是其他中文符號類型的程式語言?

或者編寫過內容需要附上大量索引、註釋的技術文件?

從這些實例角度來看的話,中文象形字確實是不太適合某些用途,但拼音化又失去原本優點

而中文形音義的特性讓老外沒下苦工的話很難真正學會(搶著學幾句中文客套話的倒是很多啦)

我的結論是中文雖然不算落後,但也沒有優勢


台灣向後退 wrote:
現代中文對於外來語是...(恕刪)


拿中文不需多造單字跟英文的眾多新字相提並論,其實不太適當

因為外來語,人、地名跟新化合物、元素這些在中文裡是同樣的要增添新辭

比較用拼音組合跟方塊字的組合,孰優孰劣還很難說

拼音文字對於相近語系字詞常可以直接收納

而中文翻譯雖然有時能夠音義兼具,但讀者可能永遠不知道原文是怎麼拼寫

再說你舉的例子有點不合邏輯

依現在的用法,中文翻譯成皮爾先生,不會是石先生

跟英文提到 Mr. Pierre 不會改成 Mr. Stone 是一樣的道理

TD4 wrote:
不知道這邊有沒有人...(恕刪)


拼音文字對於相近語系字詞常可以直接收納?

現代一堆語文

就因為拉丁文拼音造成的誤差與難以收納分出來的對嗎?
特別回一下問號哥

英文的習慣用法有些的確不太有邏輯性

但是現在造新字、命名新事物的時候並不是毫無章法

可以參考牛津字典網頁看看每年的新字列表

(歐洲當地語言跟拉丁文的關連不是像你説的分支出來,而是滲入式的影響)
VincentLu1021 wrote:
所以以電腦科技來說.....

再來, 若要說到文字的電腦化, 個人覺得韓文的系統更有規則, 更適合數位化,

中文造字仍然有太多例外, 至今無法歸納成固有規則.

期待有能之士能夠發明2維的電腦系統, 讓未來有更多想像.


...(恕刪)


難到是在說只要這一個”固有規則”的文字問題能被解決的話,
漢語就是比一維的拼音文更適合電腦數位化應用, 更進步的語言了嗎?
所以之前其它人關於圖像式的, 二維的, 站空間幾bye的...都是正確的發言,

老實說就事論事, 大家先不要吵語言誰優誰劣, 只單純檢視漢語的話,
韓語和北京語比可能真的更有規則次序吧
但北京語並不是真正的漢語
真正的漢語沒有固定規則嗎?
所以問題是炎黃子孫有能力或願意放下分歧去找回來嗎?
這樣未來就會真的有有更多想像嗎?

同理, 回歸本題目,
也可以反過來說若一直無法歸納成固有規則,
目前漢語就是落後不適合現代技術和媒體的
比英文落後了
這樣對了嗎?....
當年李光耀 廢掉 講中文的南洋大學 創造全英文的國立新加坡大學

成效如何 已經非常清楚

中文永遠不可能主導人類文明 當成一種方言即可




澳撕丁 wrote:
當年李光耀 廢掉 ...(恕刪)


中國跟新加坡差多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