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sung168 wrote:
經濟學中,有個合成的謬誤(fallacy of composition)
對個體行為者不利,對總體也一定不利,電價上漲也是一樣。
{電價up(個體不利) >> 節電商品、ESCO產業up >> 失業率down(總體經濟有利)}
我前面會回文,
主要是提醒個人負擔增加的不只是家用電費的成長而已
將來面對的會是物價的全面上漲
至於物價全面上漲對整體經濟長期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因為牽涉的變因太多,複雜度太高,又與本討論串主題無關,就不在此討論了
Jimsung168 wrote:
因為風機產業在地化,中彰投的住民就算無法進入產業工作,
但光是應付這些外地工作者的食衣住行..所產生的工作收入,那些上漲的電價已不足生活所慮。
這部份的效果與在地化能夠提供的產值有很大的關連
就以您舉的竹科為例, 在剛起步的那十年,對於新竹當地居民的貢獻其實相當有限
同樣的,我以位居雲林的麥寮為例,當初設廠前號稱可以增加多少又多少的工作機會
可是現在對於雲林人的幫助有達到當初的預期嗎?
風機產業對台灣的經濟發展當然是好事
但是目前外界的質疑(排除無理性的反對)主要還是在於
這個產業的實際規模能夠有多大,對於台灣的產業技術提升能夠有多強
而這些正面的效益與我們多付出的投資是否符合比例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