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該把Uber趕出台灣 - 從本土程式設計師觀點


claude0630 wrote:
如果在uber沒有退出台灣之前,
政府正視這一塊,開始有所作為...(恕刪)


Uber完全可以登記成為一家車行營運.只是Uber不做.Uber就是要跟政府對賭,順便社會上帶風向,就是把自己塑造成網路平台的模式,但實際上Uber就是一家車行的結構,只是用網路叫車.
brexreborn wrote:
開發中國家保護不成熟的產業,限制資源財力豐富的外國企業進入本國佔領市場,以扶植本國企業發展,這是不用經濟學都可以知道的道理.(恕刪)


我原文特別註明 “時間表”,有沒有?

您我及多數人的知識是建立在數百年的理論、實務實踐利弊改進之下,而您提的考量,早是互惠貿易的“制式”談判,也才會有所謂的時間表及漸進式開放。

我們說的違約,是在前述的條件下,雙/ 多方認爲是公平的。

說實話,沒人欠任何人,如同日常生活中的商業行爲。但沒有道理在簽約後,對方履行合約,我們承諾時間到後,再用您說的理由來說嘴。我說的不只是美國,是指如果想要在WTO混或與其他國有互惠貿易。

或是可以學對岸,試試用經貿、軍事力量作爲推翻承諾的實力。

要說嘴,檢討自己政府的無能,沒有作整體經經規化。

Google 及 Facebook 是自己的選擇,因爲對方用的是“隱形障礙( invisible barrier)",也就是在法規上沒限制,但在實際要求條件中製造無法達表的障礙。這些都是老套。

對岸要求很簡單,提供使用者資料(非不記名使用資料),這一點直接違反這些公司的基本重要信任政策與美國法律,所以他們不可能接受,所以退出。

就表面看,是沒限制與排除。

這二公司不是我提的,我回應是指出,這是保護市場的作法。

其實,道理很簡單,凡事有去有回。

歐美保守勢力再度抬頭,是因爲長年的互惠成爲吃豆腐。

我們在國內如何合理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躲不掉與其他國的雙貿,所以還是要面對現實。

不然就獨善其身或把其他國打趴。



吵了一堆理論,感謝網友回饋意見,但我還是較樂意回歸現實

其實Uber也不是唯一共享搭車軟體,
Uber走了之後,它的競爭對手,
Lyft(美國)、
滴滴出行(中國)、
GrabTaxi(新加坡)、
Ola(印度)...
也都有可能進攻台灣市場
以台灣計程車的這幾年的歷史記錄證明 -- 台灣的計程車業是搞不出什麼好的軟體
今天Uber只是敗在不想守法
但只要國外其他app肯合法進入台灣市場,以後台灣計程車業app再一次兵敗如山倒,不意外

政府應該要思考的是,把本土計程車產業的未來交給外國公司主導,真的是好事嗎?
我再講一個可能的未來,以後要搭台灣計程車,結果要先用的大陸滴滴車行的app叫車.... 我猜很多深綠們會抓狂吧!?
如果不要,那麼是不是要扶植本土軟體業,或是直接用政府資源動手開發自己的叫車app系統

一個產業裡的人缺乏自省能力,無論是傳統的還是新創的,再怎麼保護也一樣會失敗,從無例外...
其實我也覺得應該把臉書,google,
蘋果都趕出去。
自己能吃的,為何讓外國人全吃。
大陸如果沒禁臉書,google,
今天也不會有微博,百度。

當然臉書,google對覺醒青年來說,
是自冉民主的象徵。
但uber不是。
hello
smallbeetw wrote:
一個產業裡的人缺乏自省能力,無論是傳統的還是新創的,再怎麼保護也一樣會失敗,從無例外...

其實不然,初期如果有政府的幫忙,成功機率會大很多:
知名國際導演李安,國內第一部處女作「推手」(我有親自跑到電影院去看喔!),就是運用政府電影輔導金拍攝完成,並榮獲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也讓他慢慢打響名氣;他之後執導的兩部作品「囍宴」、「飲食男女」也是政府領輔導金拍攝
當然李安現在不再需要國內資金了,但當初若不是政府的獎勵,他要冒出頭可能還要多熬好幾年.....

我想解釋的是,如果成長壯大後再繼續領政府錢才是真的不長進了,但初期需要政府扶植的時侯,政府大力幫自己人並沒有錯

百度和微博,如果沒有中國政府技術性擋住Google,facebook,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 沒有自由經濟就沒有互惠貿易就沒有全球化 = 鎖國 = 亡國 ]

這些字眼都是政客們或執政者的印象洗腦術!被植入的人就四處跟著瞎起鬨。


沒有那種所謂自由經濟,互惠貿易,全球化,鎖國這種純東西。

這些字眼的前面都還一定有字,就像以德報怨也還沒完後面還有字。

這些字眼的前面都一定會有這些字,(有條件.有程度)!


如果前面沒有這些字而是那些純字眼就剛好相反,真的才是必亡國。

講講未來,Uber走了之後,台灣有幾個選項

(1)政府什麼事也不做,就跟以前一樣,等下一個叫車app進佔台灣市場,拱手讓出台灣市場的計程車的未來

(2)政府自己搞app開發。
台灣政府雖然笨,但有的是錢,這種app開發案,有幸搞成功,將會給台灣計程車產業來帶新變化,民眾也將更便利。但不幸搞失敗也就是損失幾千萬元的納稅人的錢 (比較一下,北市的柯文哲可花了40億元納稅人的錢蓋腳踏車專用道....幾千萬真的不多)

(3)政府重點補助有實力的國內軟體業者。
除了金錢補助,並在法令上給予最大的技術性配合(比如允許調降車資來吸引民眾使用、或是允許連線到司機的刑事前科資料庫),讓他們寫出像樣的程式出來,趕快站穩國內市場。若成功,台灣軟體業就有一席之地。若失敗,也是幾千萬元的損失,回到原點。
但有個重點,千萬不要像WiMax那樣亂撒,一次弄個5家,最後全死。這種叫車app,最多就是1~2家公司能活下去而已。
家裡蹲失蹤事件 wrote:
.這些字眼的前面都一定會有這些字,(有條件.有程度)!.(恕刪)


這不是政治問題,是教育問題延伸出的閱讀能力:

自由 不等於 免費 : 自由作買賣不是免費,願買/願賣

互惠 不等於 單向: 我給你 你也要給我

從來沒有任何事是沒條件,您吃免費餐坐免費車?

那裡來的思想會有免費?

朋友,您不信沒關係,與我無關。

台灣政府違約,人民喊的爽,政府賠的爽,國庫有錢就盡量。

您真以爲髮夾彎沒原因,政府沒告訴您,賠慘了。

被抵制進不了貿易組織,就種田自己吃。

其他國家不會痛,地球繼續轉。


已刪已刪已刪已刪已刪已刪已刪已刪已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