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glass wrote:
其實不然,初期如果...(恕刪)
無論產業保不保護, 最後的成功都是奠基於產業內企業掌舵者的自省能力, 傳統還是新創產業都是如此. 現在看到的都是 "叫別人反省" 或 "我的商業模式沒錯, 是你們有問題".
老的爛的就不談了, 如果新創界還是一付 "反正就是要生資源給我用, 錢法令支持我是應該的" 這種態度的話. 那浩鼎或和沛這樣的案例只會繼續的被創造出來, 而不是一整個能夠頂住國家命脈的產業鍊. 這不過就是把餅搶過來給另一批人, 而不是雨露均沾大家受惠.
一些搞新創就是項目外觀新穎, 事實上思想模式卻極為老態迂腐, 不外乎也是想辦法把"權錢"弄到手, 或趕快上市上櫃撈錢 (例如改法令讓沒獲利的生技公司上櫃), 至於怎麼生存獲利永續經營壓根是拋在腦後面的事情. 拿不到就是又吵又鬧怪東怪西.
想想看一開始的初衷就是搞權錢(當然會妥善包裝), 這樣所謂的新創能夠創出啥東西, 個人是持相當相當保留的態度.
因為接觸到新創產業, 所得到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