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該把Uber趕出台灣 - 從本土程式設計師觀點

waterglass wrote:
其實不然,初期如果...(恕刪)


無論產業保不保護, 最後的成功都是奠基於產業內企業掌舵者的自省能力, 傳統還是新創產業都是如此. 現在看到的都是 "叫別人反省" 或 "我的商業模式沒錯, 是你們有問題".

老的爛的就不談了, 如果新創界還是一付 "反正就是要生資源給我用, 錢法令支持我是應該的" 這種態度的話. 那浩鼎或和沛這樣的案例只會繼續的被創造出來, 而不是一整個能夠頂住國家命脈的產業鍊. 這不過就是把餅搶過來給另一批人, 而不是雨露均沾大家受惠.

一些搞新創就是項目外觀新穎, 事實上思想模式卻極為老態迂腐, 不外乎也是想辦法把"權錢"弄到手, 或趕快上市上櫃撈錢 (例如改法令讓沒獲利的生技公司上櫃), 至於怎麼生存獲利永續經營壓根是拋在腦後面的事情. 拿不到就是又吵又鬧怪東怪西.

想想看一開始的初衷就是搞權錢(當然會妥善包裝), 這樣所謂的新創能夠創出啥東西, 個人是持相當相當保留的態度.

因為接觸到新創產業, 所得到的感受...
smallbeetw wrote:
無論產業保不保護,...(恕刪)

我知道仁兄有感而發
但我講的是簡單的東西,沒有到創新那麼高端,「山寨」兩字而已......
這情形在app發生履見不鮮

Line山寨Whatsapp
WeChat山寨Whatsapp
滴滴打車山寨Uber
百度山寨Google..................

太多這種例子,而且都成功了,
我不是說台灣搞一定也會成功,但眼前就是一個Uber退出市場的大好機會,
我們只需要山寨Uber的功能,搞出一套自己的
拚輸最多損失幾千萬,拚贏了台灣就多一家公司,少一點失業率
為何不做呢?
現在缺錢(不幸的是台灣幕資不易錢也不多,而且很多資金都投到房產了),所以資金來源由政府來發動,我認為是可行之道
何況整合計程車司機刑事犯罪前科資料庫牽涉到法務部門的事,由政府來親自執行或掌控是較為可行的
Youshouldreborn wrote:
回到競爭,之所以會有Uber, Airbnb, Facebook, 等等的新創成功公司,就是美國及矽谷的傳統,不依靠國家,國家也不干涉,否則就是干擾市場。

不依靠國家嘛,....

跟你簽FTA,幫忙把產品打進你的市場,
不開放的話有報復性關稅或國際制裁「適時」出現,
再不然開始有上級領導或其他大咖的負面風聲。
這也是美國傳統耶~

美國的政治手段很高明,
底下暗著來的多了(如茉莉花革命時的Twitter),
覺醒青年卻只會說美式民主好棒棒。

waterglass wrote:
在法令上給予最大的技術性配合(比如允許調降車資來吸引民眾使用、或是允許連線到司機的刑事前科資料庫),讓他們寫出像樣的程式出來,

這個在技術上沒有什麼,
只是資料庫整合應用而已。
法規和車行的配合度才是關鍵,
對真正的軟體產業沒有影響。

做一個
靠政府出資料/政府出資
然後轉給民營軟體公司賺錢的軟體做啥??

既然是山寨
這種小規模的,非大型研發的軟體公司
可以救多少失業率增加多少就業機會??

我早就說了
如果有利基,大型的企業早就會走在前頭
哪需要政府在那邊東支持西出資的??
他還希望你政府干涉越少越好咧.

現在看起來就是
國內企業覺得這一塊賺不了什麼錢
而且如果搭配現行的計程車行
根本就是換湯不換藥
在經營策略上絕對會與計程車業者利益動輒得咎

除非法規修改到讓Uber在台灣也合法的環境(包括徵稅)
不然,我身為納稅人,反對政府花這個錢
一點效益也沒有.

fq180 wrote:
提供你一個觀點如前...(恕刪)


uber應該是敗在沒走跟本土財團合作的模式

macacafly wrote:
其實我也覺得應該把...(恕刪)


台灣市場不大

花那麼多製作成本划不來

沒有薄利多銷的優勢

以後還是乖乖搭小黃吧

uber被台灣踢出,其實對uber不痛不癢的,苦的是台灣的uber司機們

我想台灣有些司機如果不是有uber根本不會去買那台車

basketballjoe wrote:
uber應該是敗在沒走跟本土財團合作的模式...(恕刪)


例如 uber 獨厚一卡通付款, 肯定會被捧上天
basketballjoe wrote:
台灣市場不大.(恕刪)


確實,但我不懂,為何現在多數人,一直只見台灣 or 大陸 or 其他。

如果真要學這些成功案例,沒發現他們都是用 and 不是 or.

隨然先後不一,但基本都是,美國 And 歐洲 And 亞洲,當然各別國家有評估指標。

我們一直在自我設限,不懂原因,永遠市場不夠。

他們母國市場很大都不嫌多,我們在糾結什麼?

要學,學人家的經營模式及思維,不是複製產品。

在開發國家中,法規明確、資金充裕,市場透明,本就是台灣建立基礎後,立刻往外衝,利用全球市場的資源,而不是老是在糾結。

basketballjoe wrote:
台灣市場不大
花那麼多製作成本划不來
沒有薄利多銷的優勢
以後還是乖乖搭小黃吧
uber被台灣踢出,其實對uber不痛不癢的,苦的是台灣的uber司機們
我想台灣有些司機如果不是有uber根本不會去買那台車


其實google, 臉書, uber 一開始都不需要很多製作成本.

幾個優秀學生就可以做出這些軟體的雛形.

只是google,臉書,uber一開始的市場大, 一但成名, 發展成大企業就很快.

為了容納更多使用者, 才需要進一步擴展製作成本.

hello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