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bin999999 wrote:
考古其它遺失的論文例,
並無法證明1984曾提交後又被3家圖書館遺失為真!!
對撰寫過論文的人們,
論文門最讓人質疑的是當事人心態!!
為何不涉專利與國安機密的論文,
最初在LSE婦女圖書館為何撰寫人要設層層閱讀限制!
嚴重背離學術論文發表達到知識擴散傳播基本ABC。
總統是國家元首,論文門涉及民主政治最基本價值-誠信與公共利益.
如何平息公眾質疑是總統無可迴避的責任!
問問寫過論文的人,
如何證明自己學位真實性!
一棒打死質疑的人??
每個人都知道回學校申請口試會議紀錄
再不濟也有口試老師簽名與分數.
5分鐘可解決卻漫燒近10年.
500元可解決卻搞得無窮無盡!
捨近就遠
捨關鍵卻扔出一張張泛黃的紙!
我倒是覺得問題出在質疑者和旁觀者的心態。
試問:如果有人質疑你的學位,你會拿什麼出來證明?
當然是畢業證書。
問題是這些質疑者抱著怎麼樣都不相信的心態,拿出補發畢業證書就懷疑補發畢業證書,拿出原始證書影本就懷疑原始影本,拿出學校官網的恭賀貼文就懷疑貼文,拿出獲頒學位名錄就懷疑名錄,拿出政大聘任文件就懷疑聘任文件,拿出教育部升等會議紀錄就懷疑教育部會議記錄,拿出LSE學籍卡就懷疑學籍卡,拿出口試通過通知書就懷疑通知書,LSE官網發聲明就懷疑官網聲明。
最後硬要看當初口試委員審查用的論文、要看當初繳給圖書館論文,問題這兩本論文就不見了啊,你硬要看已經不見的東西,是要從哪生出來?
最後只好給你看原稿,然後被你說捨近求遠?
對啊,學校補發證書是最快、最直接,你不相信,到底誰在捨近求遠呢?
如果你是三十五年前寫過論文的碩士或博士,你可以試著回母校申請以上這些東西,原始證書影本、畢業生名錄、學籍卡、口試通過通知書、圖書館論文收件紀錄、口試成績單、當年指導教授和口試委員簽回給校方的文件(不是訂在論文裡那一張喔),看母校可以拿出多少東西給你、要花多久時間,是不是五百塊就能搞定。
如果你是在三十五年前交過畢業論文給聘用你的學校,可以回去請學校找出當年你交的論文,看看還在不在。
最好邀集一九九O年以前畢業的十位疑英派一起去申請,看有多少人能申請齊全。如果能有國外留學的更好。
既然疑英派有這麼多人花了這麼多力氣和時間來打這件事,湊十個人去做些來實證一下,應該不難吧。
至於圖書館為什麼要設重重限制,在論文外面那張白紙上已經寫得很清楚:有鑒於當前對這本論文的關注。
不要說那些轟炸LSE校方電子信箱和網站的郵件和留言了,光是林環牆教授一個人,從5月29日到7月23日密集寫郵件給校內各單位,問到人家回信只有一句話:Can you confirm the reasons for your enquiries please?
怕都怕死了。
這本當時是世上僅存的海外孤本,萬一像2011年那本一樣,又搞丟了,LSE這下真的吃不玩兜著走。
要是我,我也要嚴加看管,一切責任都推給作者。如果作者給看,出了事就作者自負。
如果被撕了幾頁,如果被塗塗改改,如果夾東西進去,如果整本被偷了、借了不還、塞到館內不知何處……
然後,把LSE快逼瘋的疑英派們,還說些幹嘛限制這麼嚴格的風涼話,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