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圖書館掉論文不是什麼奇事

binbin999999 wrote:
考古其它遺失的論文例,
並無法證明1984曾提交後又被3家圖書館遺失為真!!

對撰寫過論文的人們,
論文門最讓人質疑的是當事人心態!!
為何不涉專利與國安機密的論文,
最初在LSE婦女圖書館為何撰寫人要設層層閱讀限制!
嚴重背離學術論文發表達到知識擴散傳播基本ABC。

總統是國家元首,論文門涉及民主政治最基本價值-誠信與公共利益.
如何平息公眾質疑是總統無可迴避的責任!

問問寫過論文的人,
如何證明自己學位真實性!
一棒打死質疑的人??
每個人都知道回學校申請口試會議紀錄
再不濟也有口試老師簽名與分數.
5分鐘可解決卻漫燒近10年.
500元可解決卻搞得無窮無盡!
捨近就遠
捨關鍵卻扔出一張張泛黃的紙
!


我倒是覺得問題出在質疑者和旁觀者的心態。

試問:如果有人質疑你的學位,你會拿什麼出來證明?

當然是畢業證書。

問題是這些質疑者抱著怎麼樣都不相信的心態,拿出補發畢業證書就懷疑補發畢業證書,拿出原始證書影本就懷疑原始影本,拿出學校官網的恭賀貼文就懷疑貼文,拿出獲頒學位名錄就懷疑名錄,拿出政大聘任文件就懷疑聘任文件,拿出教育部升等會議紀錄就懷疑教育部會議記錄,拿出LSE學籍卡就懷疑學籍卡,拿出口試通過通知書就懷疑通知書,LSE官網發聲明就懷疑官網聲明。

最後硬要看當初口試委員審查用的論文、要看當初繳給圖書館論文,問題這兩本論文就不見了啊,你硬要看已經不見的東西,是要從哪生出來?

最後只好給你看原稿,然後被你說捨近求遠?

對啊,學校補發證書是最快、最直接,你不相信,到底誰在捨近求遠呢?

如果你是三十五年前寫過論文的碩士或博士,你可以試著回母校申請以上這些東西,原始證書影本、畢業生名錄、學籍卡、口試通過通知書、圖書館論文收件紀錄、口試成績單、當年指導教授和口試委員簽回給校方的文件(不是訂在論文裡那一張喔),看母校可以拿出多少東西給你、要花多久時間,是不是五百塊就能搞定。

如果你是在三十五年前交過畢業論文給聘用你的學校,可以回去請學校找出當年你交的論文,看看還在不在。

最好邀集一九九O年以前畢業的十位疑英派一起去申請,看有多少人能申請齊全。如果能有國外留學的更好。

既然疑英派有這麼多人花了這麼多力氣和時間來打這件事,湊十個人去做些來實證一下,應該不難吧。

至於圖書館為什麼要設重重限制,在論文外面那張白紙上已經寫得很清楚:有鑒於當前對這本論文的關注。

不要說那些轟炸LSE校方電子信箱和網站的郵件和留言了,光是林環牆教授一個人,從5月29日到7月23日密集寫郵件給校內各單位,問到人家回信只有一句話:Can you confirm the reasons for your enquiries please?

怕都怕死了。

這本當時是世上僅存的海外孤本,萬一像2011年那本一樣,又搞丟了,LSE這下真的吃不玩兜著走。

要是我,我也要嚴加看管,一切責任都推給作者。如果作者給看,出了事就作者自負。

如果被撕了幾頁,如果被塗塗改改,如果夾東西進去,如果整本被偷了、借了不還、塞到館內不知何處……

然後,把LSE快逼瘋的疑英派們,還說些幹嘛限制這麼嚴格的風涼話,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學位的甚麼都是後來的事
從一開始就是"論文門" 而不是甚麼假學歷之類的
Uizmp wrote:
學位的甚麼都是後來的事
從一開始就是"論文門" 而不是甚麼假學歷之類的


查論文不就為了質疑學位嗎?

不是那麼多教授博士已經說了,「沒有合格論文,不可能有學位」,那麼等價說法不就是「有學位就表示一定有合格論文」嗎?

既然論文就是不見了,唯一的辦法不就是證明學位嗎?證明學位最直接、最有公信力的辦法不就是證書嗎?證書也不見了,唯一的辦法不就是補發證書嗎?

學校拒絕補發證書的話,那就是沒有學位的鐵證;結果學校兩度補發證書,前後兩任副校長在證書上簽名背書,照說應該是雙重鐵證,結果反而被拿來說嘴,這種邏輯實在叫我這簡單頭腦難解。

疑英派可以自己去試試看,如果不是台大畢業的,去申請補發證書看看,就算可以騙到補發一次,看能不能騙到補發兩次。

不是愛講機率?算算兩次都騙到補發的機率有多高。

買來的?去試試買一張假證書,然後在國內外中英文各大小平面電子媒體天天發新聞公告周知,看看台大會拖多久才來否認。
turtlins wrote:
這本當時是世上僅存的海外孤本,萬一像2011年那本一樣,又搞丟了,LSE這下真的吃不玩兜著走。...(恕刪)


怕搞丟的最好方法,就是備份!我們寫程式的,每天都在做這件事。

由此可知,turtlins 大一定不是學電腦的。
turtlins wrote:
查論文不就為了質疑學...(恕刪)


連2張畢業證書也在質疑之列,彭P引用LSE的規定-只能補發一次,或是倫敦大學的規定-補發的證書與原本證書一模一樣。
在這種畢業證書都可能有問題的情況下,要找博士論文口試委員簽名頁或口試報告來證實也是很合理的事,畢竟能當博士口委的人,都有一定的學術地位,很容易查證。
turtlins worte:
學校拒絕補發證書的話,那就是沒有學位的鐵證;結果學校兩度補發證書,前後兩任副校長在證書上簽名背書,照說應該是雙重鐵證,結果反而被拿來說嘴,這種邏輯實在叫我這簡單頭腦難解。


還在那邊補發

還在那邊補發

還在那邊補發


裝睡的叫不醒

感謝牛津徐博士接受訪談針對10月8日LSE聲明,提出一系列質疑。在訪談中,徐博士特別就倫敦大學學位證書補發的嚴格程序,做了完整的說明。

各界朋友若想要進一步了解學位補發程序,建議打開8/27的中文版獨立調查報告,再翻到報告最後的附件部份,即可找到適用於倫敦大學與LSE的官方版學位補發申請的詳細規定與程序。這個官方版文件,在英文版的報告裡也可以找到。

相信蔡英文女士在看完這個官方版的補發程序後,應該會直冒冷汗,因為已無法再遮掩,再隱藏了。

蔡英文是2008以前的早期LSE學生,所以按照規定必需向倫敦大學提出博士學位補發申請(假定她有該博士學位),而且手續是必需經過認證。

對蔡英文言,最為關鍵的致命規定是:

申請人一生只能申請學位補發一次。
Only one replacement certificate will ever be issued to the applicant.


但是,蔡英文申請補發幾次? 就總統府辦公室展現的文件來看,答案是一共兩次:2010 與2015。

這個情形是不符合倫敦大學的補發程序規定。

但怎麼會發生呢?答案很簡單,這兩件補發證書都不是來自倫敦大學學位證書產製室的正式文件,而是來歷不明的仿製品!

上次提問:為什麼Senate House Library會在2011年收到一份顯然想企圖偷渡的論文?

這一次另提問:蔡英文,妳的2010與2015兩份來歷不明的補發證書,究竟是誰幫妳弄來的?

我覺得整個「論文門」已無法再拗下去了。認錯與道歉應是唯一能讓事件落幕的最好方式,再纏鬥下去,徒然耗費龐大的社會成本而已。

徐博士的訪談報導:


徐永泰:LSE聲明疑點重重


最好是能用三種版本的證書啦

平安、健康最重要
turtlins wrote:
你說的蔡英文論文第17...(恕刪)

你既然讀過國圖那一版,怎會回復"還有,這些什麼錯字、手改、缺頁等等等,都是疑英派提出來的東西..."?
我說找出同期的論文,你舉1990 Bello當例子,好!可以 ,對 !有拼錯字修改,注意, 拼錯字的喔! 幾個 ? 連錯同一個字的幾個 ? 手加標點符號不要再拿出來講了

我們再更公正一點, 拿倫敦大學UCL 的博士論文評鑑標準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的Criteria for Assessing PhD Thesis) 來欣賞Bello的博士論文 ,UCL 跟LSE 都是倫敦大學 member institutions, 請特別注意以下三個重要評鑑依據 ,是一般博士生普遍花最多時間的地方, 也是涂永泰博士與涂瑞峰博士也點出某論文特別弱或根本缺乏的地方,
2 INTEGRATION AND COHERENCE
3 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
9 DISCUSSION OF OUTCOMES

不要爭辯LSE是採用這個評鑑標準嗎?35年前是這個標準嗎? 我可以告訴你, 就算沒有完全一樣, 標準是極為類似的, 更何況是倫敦大學隸屬大學UCL的標準, 我也可以告訴你,我指導研究生論文的標準 ,與倫敦大學UCL的是大同小異.

你或許會說, 離題了喔! 我只想告訴你 ,你列出來成千上萬的論文 ,LSE 有收藏並讓你下載的博士論文 ,哪一個不是花好幾年, 沒日沒夜地跟指導教授一起才能達到以下九個評鑑指標 ,你拿大家來找碴的心態來把人家論文拿來相提並論, 有學術修養嗎? 尊重嘔心瀝血的作者嗎?
1. PRESENTATION AND CLARITY
2. INTEGRATION AND COHERENCE
3. 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
4. ORIGINALITY AND CREATIVITY
5.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6. STATEMENT OF THE RESEARCH PROBLEM
7. METHODS OF ENQUIRY ADOPTED
8. ANALYSIS OF DATA
9. DISCUSSION OF OUTCOMES
Sources:
http://www.robertfeldt.net/advice/univ_victoria_phd_criteria.pdf
http://www.ioe.ac.uk/doctoralschool/info-viva.htm

所以 Bello 是有幾個但極少的錯字手改痕跡,但是人家是在以上九個評鑑標準都達到並公諸於世的博士論文,有問題嗎?
博士論文就算不像一般改作業打分數, 標準一定是有的,我舉的還是倫敦大學的評鑑標準.
指導教授說過了就過了啊?! 去跟LSE Theses Online的所有作者說吧!

最後,我必須承認,我真的沒有那麼多時間去LSE Theses Online了, 謝謝你分享Bello 的好文分享,可以的話 ,多去欣賞別人是如何努力才能被典藏並早就公諸於世的博士論文
turtlins wrote:
查論文不就為了質疑學...(恕刪)

其實她拿出三張畢業証書時這場遊戲早就結束了。
其實真的有學歷一張就夠了怎麼會有三張呢,她真的有去申請嗎
七七三 wrote:
其實她拿出三張畢業証書時這場遊戲早就結束了。...(恕刪)


菜女士號稱學者,結果博士學歷和論文被質疑成這樣,
經過大半年仍然疑點重重,教授升等會議還列入最高
機密,自己學歷還要動用國家資源來幫忙遮掩維護,開
記者沒澄清什麼反而更多疑點,隨便影印幾張紙就說
博士論文,連這事情搞不定還怪人質疑.
說實在的小英的論文怎麼樣,不太關心,3百多頁的英文論文不是一般人可以去看得。
小英真正的麻煩是擠牙膏式的回應,當然被人放大檢視,特別是國家機密、學生卡這些,啟人疑竇,難怪,被一些人嫌棄連作弊都不會作。
如果小英所有的證據都在6月一次都送出來,一次性公開畢業證書、論文電子檔跟LSE新聞聲明、公開升等著作與審查紀錄,早就反轉了,與論只會稱讚小英勇於面對論文問題,真金不怕火煉。畢竟,一般人只要看到完整無缺的紀錄,誰會去追後面的事情。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