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特別有意思的是,雲南、貴州、四川人的語 言跟淮河以北的語言與北京話同屬北方語族,因為蒙古人率先把這些地方征服了。
漢語包括粵語、閩語、客家、吳語等七個語族,北方話實際上是蒙古語、滿語跟北 方方言的融合,蒙古人先征服的地方說的就是北方話,而正統漢語接近粵語。歷史上,中國北方長期受阿爾泰民族統治,所以北方話也就難免被阿爾泰化,從而丟失 了大部分漢語方言所具備的特 征,還帶進來某些外族口音。
比如大部分漢語分尖團音,普通話就不分;大部分漢語方言區分入聲和非入聲,普通話就不分;普通話的聲調有四聲:陰平、陽平、陰 上、陰去,而漢語的聲調分為八聲: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普通話的輕聲,實際就是聲調丟失,這種現象是母語無聲調的蒙古人留下 的特徵;普通話中的兒化音非常多,也是其他方言所沒有的。現在普通話與漢語相去甚遠實際早就是漢語語言學的共識。
這個不是新聞,常識而已。比如,現在普通 話只有平上去三聲四韻,實際上漢語為平上去入四聲八韻。還有,漢語無捲舌音,但有大量閉音節字,而普通話則有大量捲舌音,而少閉音節字。
蒙古征服金國,再 次為華北漢語帶來了新的語言和文化入侵。
此時華北的新統治者是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支。
元朝 的上層漢族官僚不習蒙古語者是不可能站穩腳跟的。而在征服南宋的過程中,江南漢民進一步移居嶺南,成了"客家人",而他們那已經吳越化的(或者本身就是吳 越語的)語言,經過當地漢人的影響,就成了嶺南一帶的"客家話"。
最終大元帝國不考慮你說什麼方言,只要不動搖大元帝國的統治就行。這個時候,經過阿爾泰 蒙古語支入侵和影響的華北,首先在元朝大都形成了元大都話(又名 天下通語),這就是普通話的始祖。」
兩軍對峙今若何,戰聲恰似迅雷過,奉天城外三更雪,百萬精兵渡大河
馬勒克斯 wrote:
台語就閩南語,你去廈...(恕刪)
你可能得先意識到覺青口中的台語是跟福建的閩語不同的, 他們的台語是閩南語混上一堆外來語, 然後給不會講閩南語的都市覺青再混一遍, 加上自創一堆新名詞出來的新語言, 過程跟漢語給滿人改造成普通話類似.
我有時看youtube上大陸關於閩南方言的節目, 那邊人講的閩南話才是我小時候聽到的母語, 跟我小時候聽鄉下的阿姨們講的口音用詞是一致的, 跟現在都市年青人講的一半國語一半台語再加一堆外來語的覺青式台語差很多.
我國中的國文老師, 以前有在媽祖廟裡教漢文, 就是用閩南語教古文. 如果真要做母語教學, 應該是要類似這樣做法. 透過閩南語來唸漢文, 會發現閩南語是非常典雅的.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最好把汉字也取消了。这样台湾就更有主体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