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謠言全破解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

那幾隻看起來是 Enercon E70

應該是 X崴 系列風場吧?
fish_fish wrote:
那幾隻看起來是 Enercon E70
應該是 X崴 系列風場吧?

您眼力也太厲害了,不過台電跟英華威官網的資料感覺對不上,
例如苗栗通苑WPD網上寫23MW,台電卻顯示39.1MW...

如果是龍威後龍,衛星照上每隻2.3MW共18隻=41.4MW,
台電卻顯示44.1MW...? WPD官網甚至只寫16隻...
應該是這個

http://infravest-twonline.com/infravest/TC/2-2.html

苗栗縣竹南鎮竹南風場及後龍鎮大鵬風場
fish_fish wrote:
苗栗縣竹南鎮竹南風場及後龍鎮大鵬風場

不是哦,這邊寫竹南鎮崎頂海水浴場沿岸...是在更北邊,
仔細看聯合報照片左邊,似乎有拍到南邊中港溪旁垃圾焚化廠,衛星圖如下












之前討論過台電把300MW風場外包,從新聞看起來是因為國產化太麻煩.

台電遴選離岸風場預計2024年併網,肩負「高度國產化」責任,高達20多個項目
需拿到「有條件的正式商業合約」,才能趕在11月15日將產業關聯效益計畫書送交
經濟部工業局審查
。而台電拍板不單項逐一簽約,反將國產化項目「大統包」,
由委外廠商負責,整體預算高達521億元。

政府喊出離岸風電供應鏈國產化,越晚商轉的風場,國產化程度越高,需向工業局提交
產業關聯計畫,並以商業合約證明。工業局年底將審查2023年、2024年併網的彰芳、
中能、西島、台電2期、海龍2號等5座高度國產化風場,項目超過20項。

各風場開發商中,唯獨台電有公開採購規範,未見任何商業合約,但送審時程已逼近,
台電主管說明,包括風機、水下基礎、海上變電站、海事工程、電纜等採購,將以
「大統包」模式委由單一業者負責。台電表示,5大項目已經涵蓋絕大部分國產化內容。
看看台電內部的評估(離岸風電二期計畫)

風機選用與容量因數 均化成本(每度新台幣)
5.2MW 36% (日立) 4.82
6MW 38.2% (GE) 4.62
8MW 37.5% (MHI vestas) 4.48
9.5MW 37.5% (MHI vestas) 4.45

沒想到風機變大容量因數反而下降





stunmaker wrote:
沒想到風機變大容量因數反而下降


因為風場面積大幅縮小
9.5MW 30.13平方公里
6MW 38.9平方公里

這邊牽涉到一個較為嚴肅的問題
當初政府是以風場為單位標租,預估的應該是5MW~6MW的風機大小
可是現在風機的研發已經到10MW以上
由於業者承接的是以MW為合約單位
因此為了取得最大利益,很可能就會浪費風場能量
採取較低MW的風機大小,無形中浪費了國家資源

以台電的案例來看,同樣大小的風場,使用9.5MW可能可以達到400MW左右
過客4112 wrote:
因此為了取得最大利益,很可能就會浪費風場能量
採取較低MW的風機大小,無形中浪費了國家資源

可是大風機均化成本更低,沒理由用小的.

不過照這樣算又產生另一種玩法,
電業登記除了去年吵得沸沸揚揚的籌設許可,還有擴建許可,
能源局如果允許在現有風場直接擴建成本肯定更低!

過客4112 wrote:
以台電的案例來看,同樣大小的風場,使用9.5MW可能可以達到400MW左右

從總面積算89.22km^2可裝的容量接近900W...不是能源局分配的720MW!

stunmaker wrote:
可是大風機均化成本更...(恕刪)


容量因數是個關鍵,無論是37%還是38%
應該都是保守的低估數字
當容量因素往上提的時候,
6MW與9.5MW是否可以享有同等比例的上升幅度??
畢竟兩者佔有的風場面積差得蠻多的
不能當基載的廢物要它何用?
居然還比較貴?
垃圾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