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多少錢做多少事,這樣最後只會變成領少少的錢做多多的事,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呀,職場可是以自已的身體跟時間當本錢在做生意還有工作是為了賺錢,往往很多人忘了賺錢是為了幸福快樂,搞些職場倫理工作態度有的沒的,真是吃飽太閒過太爽
某公司的結構總經理 月薪40餘萬 工作-出門應酬經理(總經理三弟) 月薪10餘萬 工作-四處散步經理 (總經理四弟) 月薪8-10萬 工作-打電話(他自己安X的客戶)資深研究員 月薪7-9萬 工作-用嘴巴做實驗 數據都說得出來做不出來助理研究員 月薪四萬 工作-研發、製程、分析一把抓研究員助理 月薪兩萬多 工作-清潔打掃實驗全都包對了 資深研究員說得出來做不出來的實驗不會是資深的錯,而是菜鳥的錯,為什麼? 菜就該死摟。-----------------------------------------------現實的世界是這樣,多做一分多得到一分?少數的老闆才做得到吧。就像魏徵,如果他遇到的是普通皇帝,舌頭不知道被拔掉幾根了。
事實上剛好相反, 永遠要比老闆要求的少做三分, 理由如下:1, 讓老闆有缺點可以挑剔, 滿足他的成就感2, 保留進步的空間, 這次作 110%, 下次就要作 121% 依此類推不敢想像 3, 保存實力應付不可預期的新挑戰 (新主管 or 新同事 or 新事件)4, 有助於公司內部的合諧與團結 (孤芳只能自賞, 曲高必定合寡)台灣的公司最講究的就是團隊合作, 而不是個人英雄主義, 收斂個人鋒芒之餘, 又能贏得同事與主管信任的人, 一定可以堅持到最後, 而且終將擔當大任.參考資料: 自己 N 年 N 家公司的經驗...
年輕的時候, 做好交待的工作後, 自己好好進修,增加自己的技術.學好技術, 建議轉換2~3種跑道.大一點的時候, 做的比交待的還多, 增加自己的經歷及歷練.現在, 靠著以前的技術和經歷/歷練, 多少還能混口不錯的飯吃.年輕人, 眼光看遠一點.員工要老板付出才要付出,老板要員工付出才要付出,兩個永遠在角力.自已多做一點, 當做投資, 投資失敗, 表示投資標的(公司)有問題,就換個投資標的(公司), 但至少多了經驗, 可以判斷下個杸資標的(公司)OK不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