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有一點存款的人多繳一點稅沒關係
但別忘了資本利得的"資本"已經被收過一次稅
沒道理把利息再拿來繳稅

好吧,有錢的人多繳一點稅沒關係
原則上銀行是不會倒的,利息讓政府扣一點就算了
股票這種東西是有很高的投資風險
連這個也再扒一層皮

所得收入被扣了所得稅
買股票的時候也是先被扣一筆
現在連資本利得又要再扣
這連扒三層皮是怎樣

問題在於真正的有錢人還扣不到
海外投資收益不用扣

到最後又是該死的上班族
有點收入又不算有錢人的最倒楣
啃!!!!
股票是不管有沒有賺錢的狀況下分的股利都會扣嗎?

還是說該設個前提,在有賺錢的狀況下才課稅呢?

要不然像宏達電好了

雖然他發四萬多,但現在股價剩下....高點買的不就要氣死?沒賺到錢還要被補充健保課一次
股利被課健保稅是很不合理的
參加除權息領到股利時
你手中的股票除權息前後價值是不變的啊

更可笑的是衛生署長在接受質詢時竟然說且戰且走
這種施政品質
han172189 wrote :

tinashen wrote:
為什麼我在銀行、股市獲得的利息要拿去填健保這無底洞?
兩者又扯不上關係
要加健保費好歹也找個有關連性的來加稅吧


某甲努力工作,月薪10萬,要繳比較多的健保費
某乙不用工作,靠房租、利息、玩股票,月入10萬,只要繳基本的健保費

你覺得呢?...(恕刪)


那應該去徵某乙才對
一年五千的利息也要徵
這不只是搶錢也是有病
無法面對健保黑洞的關係.....完全治標不治本

直接全面提升保險不就解決了,但是不敢,只好東挖一點西挖一點補漏洞

keeperv wrote:
稍微有一點存款的人多繳一點稅沒關係
但別忘了資本利得的"資本"已經被收過一次稅
沒道理把利息再拿來繳稅
...(恕刪)

所以

資本是『稅後』資本

利得

是稅前還是『稅後』呢

這筆利得

有沒有繳所得稅呢?

如果有的話

那這筆利得

應不應該比照所得,也繳勞健保呢

100 % 按照所得稅率收稅的話

應該 100 % 按照勞健保稅率收稅

才公平吧?

利得不必繳所得稅的話

張董拿月薪 1 元,拿股利 N 元

就完全收不到張董的所得稅囉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tinashen wrote:
為什麼我在銀行、股市...(恕刪)


就是

窮人不能有錢

有錢要懲罰
bakafish wrote:
股利被課健保稅是很不合理的
參加除權息領到股利時
你手中的股票除權息前後價值是不變的啊...(恕刪)


社會上有些人沒買股票,所以對股利不是很了解,認為這是投資者的收入(類似存款利息),所以當健保補充保費是合理的

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簡單解釋一下大家會比較清楚,為避免過度複雜,把變因降到最低(股價不變):

我花30萬買一檔30元股票,可買1萬股(10張)
股價不變,過幾天每股配3元股利,可以得到3萬元,但此時股價會自動降到27元 ->扣(A)(B)兩種稅
股價不變,過幾天賣掉股票,每股27元,可得27萬元 ->扣(C)(D)兩種稅

OK,現在這三十萬繞了一圈,我拿回來27萬本金和3萬股利,還是不變的30萬(其實有被券商收手續費,買賣股票有服務要付費算合理),但我在完全沒賺錢的情況下將被政府扣到4種稅如下:
(A):股利3萬列入所得,要扣所得稅 --已實施
(B):股利3萬要繳補充保費2%(600元) --明年實施
(C):交易27萬要繳證交稅千分之三(810元) --已實施
(D):未來這27萬如果超過門檻還要扣證所稅 --明年實施

有人說股票漲了不就賺錢了?但虧錢時前面的稅還是要繳啊...賺錢多繳點稅OK,但明明沒賺還扣算合理嗎?
有人說不爽就不要買股票啊,反過來說如果今天規定每加一公升汽油加收20%健保補充保費可以嗎?不爽不要開車或騎車嘛

反正木已成舟,會先觀察一下整個損益狀況,有賺錢多付點稅我也願意,如果太不划算可能會考慮改用別的投資方式(買金子之類的...)

先不管這健保費與股息連結的正當性與否,那為啥還來個上限1000萬?

要繳稅就大家繳,通通都不要跑,偏偏網開大戶一面,如果股利拿10億只要徵1000萬,稅率變成0.02%,這不是賺越多繳越少,賺的少繳的多!?

偉哉!鬼島!

tinashen wrote:
為什麼我在銀行、股市...(恕刪)


要找跟健保有關的?


那好 菸一包 500~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