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苦工 wrote:那這樣所謂的鎖國並沒...(恕刪) 看你如何定位而已我國稅法裡在當地投資所繳納的稅 該項所得併入母公司申報時均可抵扣抵扣上限不得超過本國稅法所應繳納上限也就是說 跨國企業在美國跟日本的海外收入在當地已經繳納的稅金是可以用來折抵其海外收入所產生的稅金但是在以前 我們認為左岸是我們的 你繳稅是繳給偽政府 自然不能扣抵也就是說不能扣抵中國所繳納的稅金其實才是有問題的 如果把中國當外國政府用稅法來宏觀的話這道理跟健保是一樣的 健保之所以以前未將陸生納保 也是因為陸生性質特殊不屬於外國人而所有來台工作或是讀書的外國人都要繳健保稅惟獨陸生不用繳 因為陸生不是外國人但是港澳生卻要繳健保稅嘛 大家也知道的 會吵的人就懂得怎樣吵 不懂炒作的還是不懂怎炒另外 我國海外收入認定其實是分成三種1.一般外國國家2.不含港澳的中國統治區3.港澳地區港澳被獨立出來不是因為它是特別行政區而是因為法律保留在港澳回歸前的狀態在看他們在修法前1跟3的收入 均可拿他們繳給當地政府的稅收證明來折抵稅金
飛翔的魚 wrote:所以不管GDP如何成...(恕刪) 他是一個總數阿 用以前官常說的水庫理論就好了GDP的成長就像水庫水位 你可以看到水位成長但是水位的成長可能是因為豪雨 可能是因為地下湧泉GDP只是告訴你國家的總財富增加了而不是告訴你大家的薪水增加了就像你會看到國民平均所得增加 但是明明你的薪水都不動一樣因為增加的是天平的另一邊 國民平均所得只是大家加總平均一個班級的總平均分並不表示每個人都在這平均分以上GDP則是整個班級考試的分數加總數前十名加總比上次進步50分 中間20人比上次退步30分 後段10人跟上次一樣你看到的就是這個班級的總分比上次進步20分單看GDP是不可能看出這個國家的經濟真實面GDP只是一個指標 可以讓你作為稅收的參考因為你知道這國家的企業及人民確實賺到錢或是產生損失而接著你要去思考你的稅率及賦稅政策和經濟政策 研究GDP的內容到底那些產業是賺錢 哪些產業是賠錢 哪些產業是還有動能成長 哪些產業卻是負成長政府需不需要輔導轉型 需不需要調整稅務優惠政策同樣的稅金的運用也是如此所以你會看到大家說軍費佔GDP幾% 教育佔GDP幾%這篇新聞其實不知該怎說台積電的廠長、還有中研院的教授(看新聞內容查了一下 那名中研院教授是社會學教授)他們的本職技能根本不是經濟學.....
piwu0531 wrote:唉 ~~ 雖然政府在...(恕刪) 重點是大家願不願意面對現實, 或是能否接受那些年停滯所付出苦果的問題罷了~************************************************************政客貪污舞弊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會出來面對呢???清醒.清醒~~~~~
前幾天看到這十幾年來台灣GDP成長率大陸2000-2012成長近7倍,俄羅斯8倍.印度4倍,巴西4倍,澳洲4倍,美國1.6倍台灣好像還輸美國 好像別人都大步向前走,只有我們再原地踏步走為什麼呢? 我不知道, 我猜答案是中國崛起台灣沒產很多什麼油,煤,鐵,天然氣,貴金屬.....的天然資源那要拿什麼來養活2300萬台灣人呢?我們連耕地都不多,海洋資源倒是不少,但是還是不夠讓大家都過好日子我們最大的資源就是人力,高知識的人力資源所以幾十年前高瞻遠矚大有為政府普及了教育,設立加工出口區,創造了經濟奇蹟但是,這30年來大陸同樣普及了教育,設立加工出口特區,所以換他們在創造經濟奇蹟我們已經不知道要拿什麼跟別人競爭了大陸每年畢業700萬個大學生...明年又700萬後年又700萬....很恐怖的人力資源啊還好以前我們有卡位晶圓代工,IC設計,鴻海,華碩......台灣之光電子業賺很多錢,塑化,紡織出口好像也賺不少錢要不然台電年營收5000億,中油1兆多都是我們向外國花錢買來用的天然資源那天我想到一件好玩的事,就算蔣經國復生,真能扭轉乾坤,再造經濟奇蹟嗎?我寧可選擇相信,因為我們別無選擇,我們都是台灣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台灣人口佔全世界大概千分之三,應該還有很多市場,產業,等我們去開發GDP只是給股市參考用的,台灣海外淨資產還有8000億美元台灣2012年GDP 4740億美元 貿易順差300億美元台灣人生活應該還過的不差,只是沒有當年風光而已
台灣已經是M型社會,不管算不算境外國民的收入,這種整體數字的成長本來沒有太大意義。不管是平均薪資所得還是GDP,再怎麼增加的都是M型上面一端的人。40%以上的國民是在M型下面這一端,所得無法增加,每個月沒有辦法有多餘的儲蓄,而且隨著房價、物價的增漲,下面的一端的人數比例持續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