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到底有多悶?今年的GDP雖然號稱可以保三,但是包括台積電的廠長、還有中研院的教授,都出面踢爆,台灣的GDP,根本就是灌水而來!
怎麼說呢?因為以現行我國的GDP計算方法,很多在中國的台商,就算公司不在台灣,但是只要把部分帳、做回台灣,主計處就會把這些公司的營收,通通算進台灣的GDP裡頭!中研院學者就踢爆說,實際的台灣GDP根本應該扣掉2到4個百分點,才是真正的GDP!以此來算,台灣的經濟,恐怕最近幾年,都已經是負成長!
台灣的企業稅率偏低,遠低於中國,廠商大多喜歡把更多的帳報回台灣,造成台灣GDP虛高!
可以換回來啊!
採用何種計算方式是政府可以決定的無須送立院審查,
現在誰執政?
為什麼不換回來?
因為被洗腦的大眾都以為台灣鎖國,
如果換回原本計算方式,
不但GDP數值超級難看,
還可以知道台灣經濟是被鎖在中國!
所以我贊成換回來!
弄個投票區讓大家投票支持換回原本計算方式!
任何政府的數據都可能跟你有關或無關,
你有工作的話,那即使現在失業率20%你也可能沒感覺!
你沒工作的話,那即使現在失業率只有0.001%你也沒感覺!
你在7-11領死薪水,那即使GDP大漲,郭董大賺100億也跟你無關!
即使7-11董事長大賺1000億,也不代表在7-11當店員的你有加薪的可能!
老闆賺大錢時沒法律規範要多分給下面,
但是虧錢時可以裁員外加減別人的薪和福利!
結論: 真的無關!
舉例來說,台灣A公司接到海外B公司100萬的訂單後,付出95萬,委由海外C公司生產製造,台灣A公司因為買賣,產生出的5萬元價差,可創造國內服務、行銷等周邊人力的就業,這類價差才會納入GDP計算,再看看去年台灣整體GDP總額為4893億美元,三角貿易總額為193億美元,扣除前年GDP 4753億美元,和173億美元的三角貿易總額後,雙雙出現正成長,之所以有GDP負成長的說法,是因為把GDP正成長金額,扣除三角貿易總額,但實際上,三角貿易總額,並沒有納入GDP計算,如此算法(實質GDP應該是負成長),恐怕有欠周詳。
台新投顧研究部協理李鎮宇:「在台灣接單、海外生產,它其實會創造另外一批,所謂三角貿易的,服務業就業機會,譬如說報關、譬如稅務,譬如說業務、譬如說後勤,那這些為三角貿易,創造出來的服務業就業,它創造出來的GDP,當然是貨真價實,台灣自己本身創造出來的GDP,它並沒有虛報的問題。」
實質GDP應該是負成長????
GDP叫國內生產毛額或國內生產總值
指的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動產出的商品及勞務價值
鴻海多賺100億 並不表示底下的員工可以均分這一百億
資本主義國家裡 這一百億依舊是郭董及其股東取得
生產線的員工根本享受不到GDP的成長利得
懂嗎 這跟你加不加計海外所得都不會有影響
除非你法規規定 資本利得必須分配給員工 其分配額不得納入薪資計算
否則GDP保幾都不會跟你跟作業員有任何關聯
GDP反應的是經濟活動產出 它是一個總數
出口增加但國內消費減少 GDP依舊可以是正成長 只要出口增加數大於國內消費減少數
商品增加並不表示薪資增加 自動化工廠依舊可以讓商品增加而薪資數不變
GDP只是一個概數 它只能表示國內財富應該增加多少 但不表示你的財產增加速度會因此受益
加計海外所得也只是反應郭董這批人的實際財富增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