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chang wrote:我倒不會這樣看待耶...(恕刪) 我也這樣認為,而且此乃試驗性,全長一公里多點,政府做了該做的,成敗看後續發展,敗了也會有數據收集,為將來的成功埋伏線,成功的話無限利益,人家肯嘗新試新不斷進步,回頭看一下台灣,在玩封閉在玩鎖國在玩文革,話說上任年多了,各位有感做過什麼有氣魄的事?
這東西必須要電動車普及化才有用處...台灣連發展電動"機車"都被自己人扯後腿~電動車比汽油車汙染的言論都出來了只計較火力發電卻無視煉油廠汙染我雖不認同廢核,但國家能源政策失敗與科技發展不應綁在一塊現在不認真搞電動車...下次換個政黨上台讓核電復活~我們又兩手空空一事無成了...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rdx/2017-12/29/c_136858619.htm真的很不錯,不管會不會成功,先試再說,透過測試不斷修正才是正確的。胡阿尤 wrote:2017年12月29...(恕刪)
胡阿尤 wrote:2017年12月29...(恕刪) 政府採購法、官商勾結圖利想前瞻也沒辦法台灣也發明過海綿道路啊全世界三十個國家用但台灣有哪一條路是採這個工法?那時的新聞報導還說到,只要政府願意全面採用這個工法,發明人願意放棄專利權結果呢?結果我們還是只有柏油路在台灣,發明是一回事但真的要「建設」?沒門兒我看除了政府本身主導的研發外,大概都只能在國外被使用
algerno2 wrote:不曉得每年光維護費用有多少???隨便一台大貨車...掉個貨物..然後再被後方車輛碾壓...我看..可能不用幾年...維修費用可以在建一條這樣的道路了...(恕刪) 這種路應該不是隨便任何車輛都可以行駛的未來的路是給未來的車行走的
jerry0130 wrote:回文怎麼都是酸溜溜...(恕刪) 比較多朋友是用現在的現況去看待,但這樣的突破跟實驗看的其實是未來,難保未來科技更進步,我們所設想的問題也許都能迎刃而解,用現在的觀點,本來就一定還有諸多考驗,但以研發精神來看,這真的很值得關注啊~~幾年前,RFID這東西我們當時認為這東西不OK,TAG太貴了無法普及,幾年後,連買件衣服,每一件標籤內都貼了RFID TAG,科技讓這東西愈來愈便宜,愈來愈易用...進步之快啊
举个例子,支付宝这些以前活在金融监管灰色地带的就不说了,就说共享单车吧。开始出现的时候根本没有法规管理这种形态的东西,等到资本一拥而入,各家恶性竞争,矛盾日渐凸显的时候,除了市场淘汰,政府就下场管理了。这几年很多新模式创新基本都是这个路数,政府开始就是冷眼看你去玩,去闯;等到问题特别明显了,一锅端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