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企套殺政三代】中陸資圈套?陳履安子告中國海航詐欺

只要投資失敗就是坑殺台商,就是阿共的陰毛,這梗多少年了。

7rabbit7 wrote:
你以為哩,2750...(恕刪)

這真是有史以來最爛的洗地文
1.海航答應2億
2.預計時間是2~3年達到目標,但不到一年(網站剛成立)就被要求關閉公司
3.沒看清楚內文,再怎麼洗都是自打嘴巴
arafinwe wrote:
這真是有史以來最爛的洗地文...(恕刪)


你可能還搞不清楚商業運作,
承諾給你兩億不是用來燒的,
是用來賺錢的,
公司搞兩年看不到前景還不能收回資金,
這可是民主美國會有這麼強制的條款??
如果情況好,像是Trivago一樣成功,
不要說2億美刀,10億都敢投,
問題是這公司屁都沒有,
還要人家繼續投錢,憑甚麼。
看看人家Trivago怎麼做旅遊飯店網站的,
Trivago也是2014年才開始燒錢行銷崛起,
一年之間整個亞太沒人不知道Trivago,
同樣是燒錢但陳這個公司跟Trivago天壤之別啊。
不是這新聞出來,台灣沒知道Travana,
就算美國我都懷疑有千分之一人知道,
難不成還是"找飯店?Travana"


什麼都是他說的

arafinwe wrote:
這真是有史以來最爛的...(恕刪)
7rabbit7 wrote:
再跟你說,2017年7月陳申請非自願破產,
向法院遞狀申請查破產程序,
美國法院文件顯示,公司只剩350萬美刀現金,
我就問陳把2000多萬美刀花到哪裡去了,
是美刀不是台幣,別把大陸人都當"盤子"了。
而且陳以為自己開的trivago,
是Travana好嗎,夢都還沒醒哩,
一個沒名氣的普通網路公司,能有技術轉移?
說難聽的,這2000萬美刀,
到矽谷用100萬刀投20新創,可能還有點價值,
投給陳就是石沉大海。


2017年3月就被解職了

2017年7月還可以代表公司申請破產???

這劇情有bug
滿滿的大樓梯 wrote:
2017年3月就被解職了
2017年7月還可以代表公司申請破產???
這劇情有bug...(恕刪)

--------------------------------------------------------------------------------------
美國OTA領域一直期待著中國投資者在該領域也能像投資美國酒店業那樣出手闊綽。海航集團在2015年底曾試水投資美國一家OTA,但就在一個月前,海航集團突然關閉了這家公司。

海航集團是總部位於舊金山的OTA創業公司Travana的大股東。上個月,Travana的債權人提交了針對該公司的強制破產申請。這份申請書指出,包括該公司前雇員在內的債權人向該公司索賠約87萬美元。

同時,總部位於紐約的Fareportal(旗下擁有CheapOair等品牌)還對Travana及在該公司工作的Fareportal前員工提起了訴訟,指控後者竊取智慧財產權及其他違法行為。

海航集團坐擁1000億多美元的資產,是海南航空、希爾頓、卡爾森酒店及NH酒店集團的大股東。針對Travana的破產申請書指出,海航集團曾經承諾將向Travana投資至少5000萬美元,但在僅投資了2750萬美元後,海航集團在今年三月決定對該公司實施清算。此外,破產申請書還指出,Travana大約70名員工突然被解僱,而且他們只獲得了兩周的健康保險,員工在停職期間也沒有享受短期延續的團體健康保險。

破產申請書指出:「海航集團為發展Travana制定了一項的長期計劃。然後,在簽訂了價值3000萬美元的辦公室租賃合同外,還雇用了員工,而且花數月和數百萬美元推動其技術和業務能力開發,為支持全服務式全功能的OTA做好了準備後,海航集團卻在投資了承諾投資額的一半時突然關閉了這家公司。」

「這樣一來,管理團隊、員工、小股東和債權人就處於完全被拋棄的狀態了。海航集團並沒有就此解釋原因。」

海航集團的發言人拒絕就此問題置評。




7rabbit7 wrote:
---------...(恕刪)

這篇不就印證海航有問題嗎??
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sutuberder wrote:
只要投資失敗就是坑...(恕刪)

7rabbit7 wrote:
你可能還搞不清楚商...(恕刪)

你才搞不懂商業,你以為投錢就能立即回本?
謝謝你配合另一位仁兄打自己臉
arafinwe wrote:
你才搞不懂商業,你以為投錢就能立即回本?...(恕刪)


所以你比郭董還懂經營?
短短寫幾個字可以上網打筆戰??
我是呵呵啦!!!
商業本來就是該斷則斷,
你以為是慈善事業嗎??
就不知道陳當時灌了甚麼迷湯給海航高層。
讓海航大額投資這種吹牛大過實績的的公司,
等到被公司被稽核發現真相直接撤資。
別以為中國公司都是傻子,
很多管理層都是海歸,
對於商業評估很專精,
只要是被列為負資產,
二話不說馬上撤資。
-----------------------------------------
翟本喬認錯:我心太軟,應該兩年前就裁


智商 160、Google 第一個硬體工程師,幫 Google 提升用電效率,發明台灣第一個交通號誌控制系統,這些,都是和沛科技執行長翟本喬的傲人本事。
過去,大家常看到翟本喬在公開場合談創新,上媒體針砭時事,卻忘了他其實是一家公司的經營者,鮮少有人清楚和沛的產品和經營狀況。
和沛專注於雲端儲存業務,提供企業客戶公有雲和私有雲的儲存服務,號稱比亞馬遜雲端等國際公有雲更便宜迅速。過去三年多來,包括宏碁和資策會都曾跟和沛合作。
郭台銘曾表示,鴻海將轉型為以大數據為中心的企業,和沛被視為鴻海布局雲端的棋子之一。當年郭台銘只花了 3 天就決定投資和沛,兩年來共注資三億多,佔股 46%,是和沛科技的最大股東。看似一切上軌道,天之驕子卻遇上人生最大挑戰。
坦承自己不是好管理者,鴻海多次暗示他:錢燒太兇了!
1 月 3 日和沛員工向媒體爆料翟本喬宣布裁員八成員工,7 個小時後,他在臉書公告,因關閉一個尚未公開的公有雲平台必須裁員,但並非如外傳的員工 120 人、裁員八成。
他澄清和沛共有 90 名員工,至少一半會留下來,真正需要裁員的人數約十來人,有二十幾名表達自願離職的員工,已找到下一份工作。
事實上,鴻海曾多次暗示他,錢燒太兇,他坦言,「其實是晚了一點,我應該兩年前就開始了(精簡人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