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其實不存在●所有民族都是虛假的幻想

落落长。
自说自话。
懒得看。
sking17 wrote:
落落长。自说自话。懒...(恕刪)

我很懷疑真的有人會看嗎?

這位樓主好像很喜歡做這種復製教科書的事,
沒人看也沒人回,
感覺很沒義意
c&p了一堆理論,然後呢,樓主想說啥?

下次會不會貼太空戰爭論和星際移民?
中國人講求中庸之道,歷史證明極端的社會主義或是自由主義都是不行的
物極必反,適當的修正及調整才能保持平衡穩定





陳平說工人有祖國,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因為美國的工人是工人階級的貴族,也就是列寧所說的「貴族工人」並不是真正的「國際無產階級工人」,這是「帝國主義」國家的工人被資本家收買的結果,國際無產階級的誕生是在全球化+自由貿易的環境下和產業自由遷移人口自由移民條件下,達到各國工資均衡條件(已開發國家降低工資、開發中國家提高工資),但為什麼達不到,列寧認為壟斷資本主義就是帝國主義出了本書「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你只要想一想「美國麥當勞的工資為什麼比印度麥當勞的工資高20倍」就明白了,因為有跨國剩餘價值的轉移,因為最底層的工人也分配到了剩餘價值,而已開發國家中的資本家就拿從國外賺來的剩餘價值去收買他們的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勞工貴族」,因而表現為已開發國家的勞工收入水平比較高,資本家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完全有理由收買他們,因為歐美國家國內存在工會,比如說「美國麥當勞工人的工資是印度麥當勞工人的20倍」,即使考慮購買力平價PPP也相差5~6倍,並不是因為美國麥當勞工人比較努力和聰明,因為是同一家企業的大致相同的工作內容在不同國家卻有不同工資,理論上印度和美國麥當勞員工他們勞動價值相等,做相同同樣的工作卻不同薪資,同工不同酬,理論的核心是不平等交換,即外圍和半外圍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用較多的本國勞動換取較少的外國勞動。即向核心國家無償輸出剩餘勞動,用通俗的話講,就是「進貢」。不平等交換的途徑主要有如下三個: 較早開始資本積累的國家(核心國家)具有較大的資本存量和資本有機構成,在利潤率平均化的條件下其產品以高於價值的生產價格交換,而外圍和半外圍國家產品的價值卻高於生產價格。因此,核心國家的產品包含價值(無差別人類勞動)較少,半外圍和外圍國家產品包含價值更多。故而國際貿易中核心國家事實上在剝削外圍半外圍國家的剩餘勞動。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核心國家的地位類似於資本有機構成較高的部門,外圍半外圍國家的地位類似於資本有機構成較低的部門。 核心國家佔有較先進的科學技術,並通過知識產權等方式強化技術和准入制度等的壟斷。這種壟斷主要被現有國際分工、市場份額、軍事和地緣政治霸權等因素所鞏固。核心國家由於佔有了這些先進的生產資料和壟斷了市場份額而佔有了外圍半外圍國家的一部分剩餘價值,即免費勞動,如專利費和品牌溢價等。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核心國家的地位類似於地主階級,外圍半外圍國家的資本家階級則類似於租地農場主,核心國家獲得的壟斷收入則相當於地租。 第三種情況則是由於外圍半外圍國家勞工組織較弱,環境保護較差,金融市場不完善,跨國公司可以規避諸如工傷賠償、保險、教育、污染治理、金融監管和部分稅收等成本,以低於當地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須的價格支付工資。這種勞務外包、產業轉移和金融投機的本質是剝奪性的原始積累,即以不可持續地壓榨外圍半外圍國家的勞動力、自然資源和破壞社會安全網絡的方式來攫取超額剩餘價值。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這相當於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掠奪。 對於外圍半外圍國家來講,該國統治階級對待上述三種途徑的態度和政策決定了該國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的基本國策。任何強化上述三種途徑的政策,都會強化核心國家對本國剩餘勞動的搾取,鎖定本國外圍或半外圍地位,這是充當國際資本在華利益代理人的買辦資產階級國策;任何對抗上述途徑的政策,都會弱化核心國家對本國經濟和政治的控制,嘗試突破外圍半外圍地位,乃至改變世界體系格局。 一個國家內的民族資本主義是以另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隊伍擴大和更大程度的壓迫來實現的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lenin/15.htm
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1916年1~6月)
‧ 一 生產集中和壟斷
‧ 二 銀行和銀行的新作用
‧ 三 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
‧ 四 資本輸出
‧ 五 資本家瓜分世界
‧ 六 大國瓜分世界
‧ 七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階段
‧ 八 資本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 九 對帝國主義的批評
‧ 十 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
一個國家內的民族資本主義是以另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隊伍擴大和更大程度的壓迫來實現的 如果沒有全球50~60億的中低所得開發中國家人口的勞動 那麼已開發國家就沒辦法在過去積累自己的資本 早期資本的積累模式是
1.西班牙的模式 直接搶劫和殺光北美洲印第安人的黃金、白銀剝奪他們的土地

2.後來進化到大英帝國模式,從非洲輸入黑奴隸到北美去種植棉花,然後廉價原料出口到英國去強化英國本土的工業資本 然後再傾銷產品回殖民地,完成這種壟斷優勢強化的迴圈

3.最終這套英國模式面臨德國的競爭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 英國霸權隨之落幕
但現在卻是資本主義3.0的美國模式,這是一種美元和軍事結合掩蓋起來的霸權和帝國主義 透過金融+科技手段不斷剪全世界羊毛來達成
帝國主義國家的特色就是
1.高度集中化的趨勢形成壟斷壟斷優勢變成的一種阻礙競爭的手段,幾家大型跨國企業壟斷了產業市佔率的大型卡特爾、托拉斯、辛迪家
2.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結合形成金融資本
3.對外資本輸出成了主要利潤來源,本身只做非生產性勞動例如金融服務業 和高附加價值產業少量的勞動 就可以對其他國家向收取貢付一樣,印美鈔源源不斷的輸入商品 這典型的國家就是美國


陳平說中國當初加入WTO和西方資本直接競爭,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當初中國加入WTO並沒有和西方產業直接競爭,而是和西方產業互補,西方產業在高端的研發和設計,當時中國在低端產業做代工,主要是幫西方跨國公司降低成本,因為中國薪資當時比西方便宜10~20倍,WTO條款都有一些保護開發中國家的條款例如逐漸開放取消關稅保護不是完全硬碰硬直接跟發國家競爭,否則只是弱肉強食馬上倒閉而以,而且中國還得到西方的技術,但是隨著中國製造業升級和資本的積累才會慢慢的和西方產業競爭去做資本密集度高+技術密集度高的產業,一開始只是做勞力密集高的產業來互補。而這幾年中國薪資也在上升,一部份勞力密集產也轉移到緬甸和孟加拉越南和印尼等地,亞洲四小龍台灣韓國等也經歷過這個過程1960年代台灣接收從美國淘汰不要的外移的紡織業等勞力密集產業,最後轉型到重工業和半導體工業等資本技術密集行業,人均GDP才有2.4萬美元,只不過台灣產業太窄門類不夠多而已,中國也在經歷這個過程,但是當中國人口很多要脫貧,產業升級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壓縮到西方的高端製造業利潤率水平和市場份額,因此引起了貿易戰
樓主是要表達什麼?可以一言以敝知嗎?
a48242719 wrote:
樓主是要表達什麼?可以一言以敝知嗎?


表達什麼文章一開頭不就說了嗎?

台灣人其實不存在●所有民族都是虛假的幻想


這裡沒有懶人包 也不是給很幼稚小學生看的

世界本來就是複雜的

你試著用懶人包解釋量子物理看看?

懶人包=被資產階級娛樂媒體洗腦的簡單化思維=民粹主義



abc003 wrote:
不是給很幼稚小學生看的...(恕刪)



版主恕我愚頓,你這句台灣人其實不存在●所有民族都是虛假的幻想,又是在表達什麼呢?
a48242719 wrote:
版主恕我愚頓,你這句台灣人其實不存在●所有民族都是虛假的幻想,又是在表達什麼呢?


這本來就不是幼稚園小朋友靠懶人包能理解的,表達什麼文章標題一開頭不就說了嗎?

世界本來就是複雜的 你試著用懶人包解釋量子物理看看?

懶人包=被資產階級娛樂媒體洗腦的簡單化思維=民粹主義=你只適合看寶傑關鍵時刻


文章的結構不就以唯物辯證法在論證唯物史觀,

並說明台灣人和所有民族的概念是資產階級站統治力的社會中意識形態幻覺

並以「歷史唯物主義」論證生產力導致社會狀態演進

並說明剩餘價值學說和雇傭勞動制度至導致問題的癥結,並以5段論作為回復論證生產力導致社會狀態演進

最後論證了帝國主義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和腐朽性,這種腐朽的結構是民族主義和戰爭的根源
(看兩次世界大戰就知)

在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發展之下

民族作為一種「幻想的共同體」和上層建築

這種不真實的意識形態社會幻想會逐見不符合時代需要而表現出虛假性,

最終被國際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所取代,國際無產階級將上升到一個民族的高度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