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對照系統頻率曲線總共三次低於59.5Hz
也就是說在第一次低於59.5Hz的時候是59.46Hz
電池瞬間放電提供約51萬瓩
之後水力火力和抽蓄水力升載期間發生了2次低於59.5Hz
個人看法第二次第三次低於59.5Hz時,電池就電放完作用不大了
第三次在59.45Hz的時間比第一次還長才是最危險的時候
所以問題只有在第一次低於59.5Hz,沒有電池瞬間放電提供約51萬瓩
會不會低於59.5Hz超過50秒引發跳電吧
這點台電圖也沒標清楚,勉強看58~59分,59~00分,00分到01分都有一次低於59.5Hz
迷糊仗才好吹噓嗎
---------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878028
西布克F91 wrote: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878028
這篇新聞中有提到當時的情況
台電表示,地震發生瞬間,機組一度跳脫達320萬瓩,也就是6部中型機組的量,電力系統頻率瞬間降至59.46Hz,當下將抽蓄機組解聯3台,減少用電;但同時間電池儲能系統瞬間放電提供約51萬瓩,讓系統頻率回升至59.5Hz,避免用戶因低頻卸載導致限電。
這段敘述中
重點其實是抽蓄機組解聯3台, 這應該是解聯3部抽水中的機組,
減少了大概70萬瓩的用電, 效果比所謂的51萬瓩電池儲能 要來得大許多
然後台電還是沒解釋為何會有500MW的電池電力可使用
這部分的數據到底是呈現在哪個發電資料中??
luck1177 wrote:
https://tpcjournal.taipower.com.tw/article/6051
這篇報導中提到的是已經併網的有140MW
500MW 是預估2025的建置量, 目前已建置的量還是未知數
然後理論上這部分的建置量應該反映在台電官網及時發電機組的儲能分類中
可是目前的資料仍只有190.8MW


在電網端、也是目前儲能量能最大、最主要的任務為穩定電網頻率、緩和再生能源對電網的衝擊,同時也有電能轉移的功能。已建置完成並投入電力交易平台約有140 MW,申請及審查中案量合計超過6,000 MW。由於台電評估以dReg為主要功能的儲能系統發展已超過目標值,因此目前dReg儲能已暫停受理申請,sReg及E-dReg儲能仍可申請。
小惡魔新聞台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