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net wrote:https://ec...(恕刪) 歐美很靠盃的點就是 又要便宜 又要裝B以前待大陸工廠 歐美的量販通路來採購都是要最低價 ~ 最低價什麼概念 交貨期都要馬上~~就是要加班 然後低薪然後再來稿驗廠 驗你的工作時數 跟 工人薪資~~真的很噁心~
Bornet wrote:https://ec...(恕刪) 環團不要在哪哭啦,企業不繳稅、社會福利跟勞健保是要吃土哦。越賺錢的財團繳稅要更多才是,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環團趕緊去用愛發電或把藏起來的電拿出來,讓電價平穩啦
厚實的肚子 wrote:繳給台灣,出口就不用...(恕刪) 首先“繳給台灣,就不用繳給歐美”這件事要能成立,中華民國境內必須有足夠數量、而且經過認證的綠電或者是說,中華民國政府必須購買足夠額度的碳權(配額)再轉售給企業如果沒有,那麼不存在所謂的繳給台灣就不用繳給歐美這件事其次“環境部指出,辦法僅適用國內碳權,即現行「自願減量專案」以及早期的抵換專案、先期專案等官方核發的減量額度,不包含國外碳權。為確保資訊透明,定價交易及拍賣分別須公開閱覽14天及28天,期滿才能交易;環境部也有權訂定交易價格上下限,避免市場操作。”政府告訴你,辦法僅適用國內碳權那麼,誰告訴你“繳給台灣,以後就不用繳給歐美”?目前民進黨政府推動的碳權主要分為國內碳權與國際碳權這是國內碳權而已,所以民進黨政府才能依據自己的規劃而退出碳稅折扣這才是國際碳權,要符合聯合國認證所以,目前企業界才會有質疑的聲音出現“一條牛剝兩層皮,”
厚實的肚子 wrote:這種就是一邊推行一邊...(恕刪) 現在的問題在於政府蹭碳權議題,又要企業買國內碳權、企業將來出口還要再付一次碳稅所以,有人說一條牛剝四層皮結果,你跑出來喊“繳給台灣,以後不用繳給歐美”不要喊口號,好嗎?政府要收自己的碳稅,那就要做出相對應的綠能電力額度叫你繳碳稅、要求企業節能減碳,結果拿著收到的碳稅去擴增火力發電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