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Mac4Diet wrote:
這是一個典型戰後經濟崩潰超級通膨的例子,新台幣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嚴重的,學術研究論文汗牛充棟。最知名的學者是台大經濟系退休教授吳聰敏,相關的著作疊起來據說比他的個子還高,用關鍵字,你可以找到足夠資訊弄清楚來龍去脈。.....當然那些狗屁編劇倒也可以,只不過昧著良心的人可多了。


台灣愚昧的人太多

懶惰又不動腦


偏偏昧著良心的人多很多
所謂舊台幣就是延續日據時期的日幣或台灣總督府券。
貶值主要原因如下:
(1)日本在戰敗前幾年大量印幣:1939年:台灣總督府券發行量達到10億圓、1944年:台灣總督府券發行量增至約30億圓。在戰敗前幾年發行量多出好幾倍。
(2)戰敗後台灣總督府券(或舊台幣),沒有足夠的黃金擔保:日據時期,台灣的黃金儲備主要是由台灣總督府和日本政府共管,日本戰敗前,很多黃金被轉移至日本本土,作為戰爭資金的一部分,台灣的黃金儲備不足備。另外日本戰敗後自然不會以日本的黃金來擔保台幣的貨幣發行準備,沒有足夠黃金擔保的台灣總督府券(或舊台幣)價值會變低是可以預期的。
(3)國民黨政府來台,擴大舊台幣的發行量:為應對台灣戰後重建或支付軍費,舊台幣發行量由1949年的32億到1950的70億;後又由1950年代末期到1961年將舊台幣的發行量由70億擴大到200多億,進一步造成了當時台灣的通脹問題。

總結:舊台幣的貶值日本跟國民黨政府都有責任。但日本是為了戰爭掏空台灣,國民黨政府擴大發行舊台幣有一大部分是應對台灣戰後重建,我認為日本還是比較可惡的。

至於「四萬換一元」,在二戰後其實很多國家都有做過,例如1949年,日本實行了貨幣改革,將舊日圓與新日圓(新日圓=1000舊日圓)進行換算;西德在1948年實行貨幣改革,將原有的貨幣(帝國馬克)替換為新的德國馬克;1949年,英國政府實行了貨幣貶值政策,英鎊貶值約30%。
atrib001 wrote:
我看了一些媒體或連續劇.或一些老台派的文章中.
常常用怨恨的心態在提.當初的四萬元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的政策.
本人沒有經過那個時代..所以對它的利弊不知?
只聽我爸提過.他做幾天的所得回家都用布袋裝錢回家.很麻煩..
知道的人可以解釋一下.四萬舊台幣買一碗麵跟新台幣一元買同樣的那碗麵.這中間到底差在那裡?
謝謝?


老台派?

他們只想拿日幣而已吧

apqp wrote:
BigMac...(恕刪)

這些人不是傻就是壞!!
六藝君子 wrote:
這裡解釋得很清楚:戳...(恕刪)

用圖片解釋一清二楚要是再看不懂就算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