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民主與專制,人民與上位者誰聽誰的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上位者得滿足人民的需要;至於要使用什麽方法,手段來達成,則不用聽人民的。
放在現代,就拿電來說吧。
政府要滿足人民的用電需求,冬天開暖爐,夏日開空調,工廠不缺電。
至於如何滿足,是要用火電,水電,核電,太陽電,則應該由政府研究,找出對社會的最佳方案,而毋須聽人民的。
因為政府有專人,有資源做相關評估,而人民根本沒有足夠的資訊與知識來作出最佳判斷。人民沒足夠能力作判斷但又非要判斷,結果就是被政客媒體懶人包牽著鼻子走,成為了別有用心者的工具。
台灣壞就壞在人民要慮始,
才鬧出用愛發電的可笑口號,有千億核電廠封了不用,反造成缺電的危機。
結論是「樂成」那端要民主,而「慮始」那端不用民主。
Erichuangtw1980 wrote:
在華人世界,被英國殖...(恕刪)
台灣反貪腐的最大型公民活動是陳水扁任內的紅衫軍倒扁,然而多年以來貪污腐敗仍有所聞。我曾試圖尋找其根源,從經濟發展不足到官僚體系的僵化等等,都無法解答這個疑問。您舉的這兩個例子,都屬於小型國家,或許台灣可以借鑑。
制度是頂層規劃,人才是強化結構的要素,而權責明確則保持了平衡。兩岸的貪腐問題存在本質上的差異,由於政務官與事務官的分流體制,台灣事務官的專業知能與經歷普遍超過政務官,這導致上不明則下自理的特殊現象,在官僚體制實際掌控運作的狀況下,貪腐是結構性存在的現象,難以根治。即使成立廉政公署之類的部門,只要是屬於官僚體制,便難以達到監督的成效。解決的辦法應朝向增加事務官的流動比例與落實績效獎懲,更重要的是政務官的選拔應達到選賢與能,才能駕馭整個體系。至於政務官本身的貪腐,這必須依賴法治的權責相當與民主的多黨制衡達成監管目的。
對於一黨專政的大陸,貪腐反而是當頭的帶著幹(一整個山寨大王的概念),也就是強幹弱枝的管理方式在幅員遼闊下的鞭長莫及,所導致的權責的不均衡,進一步引發的結構傾斜。要治理這麼大的國家並避免貪腐,我認為是人類史上面臨的最大問題,並非單純的分析可以完成。或許,建立一個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由下而上的監管機制,如同您主樓分享的「中國正在說」,由上層任命,由人民罷免,是可行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