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謠言全破解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

stunmaker wrote:
恭喜閣下,您講的都對(恕刪)


發現你很能鬼扯
你說不出來如果出事那這些國家怎進行賠償
然後說這些國家擔保沒有問題
台灣不用擔心
你能保證台灣沒有風險?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stunmaker
你說的我完全同意,這些國家其實暗中合組詐騙集團,把融資銀行騙得團團轉. [大笑]
stunmaker wrote:

連政府公告你都不信?
那你趕快離開網路吧,世界上不存在能讓你相信的東西

公告不能算數,要真實文件內容才是真實。
民進黨也說要護藻礁,現在不也是反悔了嗎?
德國不是要廢核嗎?被俄羅斯制裁後不也重啟核電嗎?
kevin721202 wrote:
公告不能算數,要真實文件內容才是真實。

你說的對極了,

政府公告不能算數!


如果有人拿政府公告來宣導,
那一定是跟政府勾聯的騙子! 意圖欺騙我們善良老百姓.

台灣其實沒有開放美國萊豬與福島核食! 不要被政府公告給蒙了,

真的沒有! 沒有! 沒有!

stunmaker wrote:

你說的對極了,
政府公告不能算數!

如果有人拿政府公告來宣導,
那一定是跟政府勾聯的騙子! 意圖欺騙我們善良老百姓.

台灣其實沒有開放美國萊豬與福島核食! 不要被政府公告給蒙了,
真的沒有! 沒有! 沒有!

你真的病的不輕。
那國民黨公告服貿貨貿是你為何又要信呢?
愛雙標就大聲說啊。
還是有領錢就承認。
stunmaker
政府公告不能算數,這句話可是你說的,不要扣在我頭上 [大笑]
用一個假設卻差點發生的案例來說

允能風場面臨破產

如果能源局沒有同意允能釋股,而允能也因為原始股東不願意再注資而破產

允能的專案融資是有得到 EKF, Kfw 等國家級的擔保

融資銀行有機會拿回錢嗎?
fish_fish
政府公告算數的話,能源局是不是可以不同意釋股?因為這個案子是有國家級擔保,這樣還會破產嗎?
stunmaker
你弄反了,正是因為開發商可能破產或還不出貸款,所以才需要擔保.
fish_fish wrote:
用一個假設卻差點發生(恕刪)


起碼從我的認知是能拿回的不多
EKF, Kfw 等有相當的機率會投保一定額度的保險
這部分應該還是會給
其他的部分沒看過賠錢的紀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水下基礎國產化不足 CIP三風場面臨開罰

據了解,三月底能源局召開會議,認定CIP(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
旗下的彰芳二期、西島、中能三風場水下基礎不符合國產化要求
將啟動罰則,涉及包括世紀風電及中鋼旗下興達海基兩家鋼構廠。

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遴選規範中,要求所有風場均需符合水下基礎國產化
要求,包括基樁、主管件及轉接段;目前施工中風場包括WPD旗下
允能風場的40座及沃旭大彰化東南、西南的111座,符合國產化要求
預計今年完工。

但二○二三年起的四座風場中,卻有三座目前被判定國產化程度不足,
將面臨開罰。CIP承諾旗下彰芳、西島的六十二座水下基礎完全落實
在地化,卻有七成上部結構需要進口;中鋼發起並與CIP合作的中能
風場三十一座水下基礎,更發生「子公司互打」情況,竟以同為中鋼
旗下的興達海基產能不符為由,並未在地化

能源局三月底召開會議,正式認定該三座風場水下基礎不符產業關聯性
要求,已啟動罰則,根據遴選合約,若未於限期內改正,將按逾期月數
每月扣保證金三%的違約金,最重將影響未來躉購費率

CIP承諾彰芳、西島水下基礎全數落實在地化,但去年因世紀風電產能
不足恐無法趕上安裝時程,經濟部已同意前八座自南韓進口;但CIP
年初又提出要求自南韓進口四十六座上部結構,其餘再由本土製造,
三月正式遭認不符要求。官員透露,已要求應予世紀風電足夠生產
時程,若未展現最大國產化努力,政府不可能勉強接受。

中能風場由中鋼發起,卻也不採自產,擬全數進口水下基礎。中能三月
表示因興達海基產能不足三十一座,因此已啟動進口應變計畫;業界
則透露中能委由興達海基生產合約,早在去年十一月已悄然終止。官員
表示,在完成沃旭訂單後,興達海基目前已有月產兩座水下基礎經驗,
中能應立即與興達海基溝通合理期程,正式採購,否則絕對會啟動罰則。
風電本土化有成 CIP盼政府啟動未來10年規劃

怎麼感覺不太一樣?

官員透露,已要求應予世紀風電足夠生產時程,若未展現最大國產化努力,政府不可能勉強接受。


如果生產時程會影響安裝進度,而必須延後併網時間,那要開罰嗎?

中能三月表示因興達海基產能不足三十一座,因此已啟動進口應變計畫;業界則透露中能委由興達海基生產合約,早在去年十一月已悄然終止。


中能是2024併網的風場,2021終止興達海基的生產合約?不是2020才開記者會說國產化有成?感覺有一點奇怪?
中鋼興達海基學習曲線攀升 產能倍增營運拚轉盈
鉅亨網記者彭昱文 台北
2022年1月2日·1 分鐘 (閱讀時間)
中鋼 (2002-TW) 綠能產業布局持續推進,負責生產離岸風電水下基礎的興達海基,在學習曲線成熟下,今年產能倍增,且在良率提升、規模經濟效益顯現下,營運力拚轉盈。

興達海基在去年 7 月完成首座 100% 國內產製水下基礎後,學習曲線穩步攀升,每月生產 1 座,在去年底完成交付沃旭大彰化離岸風場 6 座水下基礎的目標,而目前興達海基月產能從 1 座,逐步提升到 2 座。

興達海基也已簽約承接中能風場 31 座水下基礎,從去年第四季開始產製零組件,預計 2024 年全數交付,公司看好,今年起營運可望明顯好轉,營運力拚轉盈。

在營運好轉的同時,興達海基也積極調整財務結構,先減資彌補虧損並辦理增資,除了中鋼斥資 12.5 億元參與外,興達海基也預計藉由此次增資引進外部投資人,中鋼董事長翁朝棟就曾透露,「國發基金對興達海基很有興趣」。

而待其他外部股東完成增資後降至,中鋼對興達海基的將從 100% 降至 46.71%。
fish_fish
比對前面的新聞,這個是發布假消息,拐騙投資人?
fish_fish wrote:
中能是2024併網的風場,2021終止興達海基的生產合約?不是2020才開記者會說國產化有成?感覺有一點奇怪?


確實蠻怪的

國發基金將投資興達海基 2022/03/25

今年生產進度,興達海基已承攬自家中能離岸風場三十一座水下基礎
並於去年十月開始產製;中鋼在開發風場部分,持有中能發電51%,
另49%是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中能風場總投資額度達五百億到
550億元,去年底完成融資,相關供應鏈、承包商已於今年陸續開工,
預計2024年併網商轉,估計年發電量11億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