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jian wrote:
最近的反韓聲浪又逐漸...(恕刪)
台灣人和台灣企業的特性=>一出事就先怪他人,一有好的表現者馬上想去沾光
就是因為有這種邏輯性存在,所以台灣企業才會長期疲軟,進而怪台灣沒人才,更勝者甚至還會說"你覺得你的表現值得我付你這麼高的薪水?"
確實,企業不賺錢的原因可能在於無法開源,也可能在於成本過大需要節流...不過以台灣企業普遍來說,大有可為多的是,但多半是不為而已,很多好的idea經過一層一層的輸送,可能到半路就被封殺...
如果你將來畢業進入企業,你就會體會到上面的整天滿口創新,但當你有什麼idea,上面不是想辦法來推行或思考驅動的可能,而是找一堆藉口來封殺你的idea,甚至有時連"上面不可能會同意"這種理由都會說出來...
再舉個可能很多職場人都會碰到的例子來說:"流程改善"
通常當你在一個職務上做一陣子,覺得有些流程可以改善,通常會遇到兩種反應:
1.流程改善?你想偷懶就說吧,該做的就認命踏實做。
2.流程改善,好阿,改善後你多出來的時間就可以在兼做某某工作了...
請問你想不想積極的去推動自我職務的流程改善?
台灣社會現在就是普遍在這種風氣下,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實,人有不願意改變的習性,真正有眼光能看到未來,並且樂於帶領或陪同新一代邁向未來的更是少數,所以不用對台灣企業現狀會做改善有任何期待。
現實層面就是某些企業已經沒招了,所以才需要用一些口號,比如:MIT、愛國、支撐台灣經濟的柱子之類的標語來訴求國內消費,像這種完全無視自由市場競爭的口號,一般是出現在消費者易受到煽動的地方。
至於台灣人算不算是容易受到煽動的人呢?我相信以前是的...因為強者如我老爸,年過半百也是滿口支持國貨愛台灣,但消費者身體是誠實的,找個機會帶他們去展售店都摸摸看,實際會買哪隻就知道優勝劣敗了...
大學生趁年輕好好讀書吧,就算在這裡談自由市場,適者生存,能改變思維的人應該不多...
我相信應該會有人說:某某公司倒了,我很擔心你我的下一代會去國外當台勞...etc.,所以...樓下繼續。
chusam wrote:
面板大戰你忘了嗎
我...(恕刪)
不要倒果為因了,一群賊一起幹了一件壞事,一個賊配合警察當汙點證人,卻要被其他賊指責,你在說明的不就是這件事情?
還是因為這些被罰的賊裡面有自家人,你就覺得自家人當賊也沒關係,其他人當賊還轉汙點證人告密就是沒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