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風光變調,稻田變停車場



使觀光的利益能夠讓鄉民均霑,讓努力維持農田景觀的農夫能從開放觀光中獲益,
透過公共造產的方式,保存鄉土的特色,
把整個池上鄉當作一個完整的生態公園來規劃,每塊土地的利用都要適得其所。

非常認同~

一直發展下去,也許慢慢的就變成另一個關山自行車道

chihung1105 wrote:
一直發展下去,也許...(恕刪)


沒錯每個都是沾農民的光

最大受益者卻是商人

但改成關山模式

要封路收費

將利益改給農民

其他人肯嗎

我只預見越來越多的水泥地
你家的房子買來就要用更貴的價格去賣
然後你自己認為自己英明很會賺錢
別人拿自家農田當停車場就說是殺雞取卵
別人都不能賺錢
要辛苦種稻讓你們觀賞
好不容易有個景點
讓大家可以做點外來客的生意
賣便當的不夠人手就會請當地人來兼差
當地人也可以順勢賣賣農產品
或是弄個停車場
或是開個民宿
這樣錯了嗎?
等以後每個農民都把農田蓋停車場、小吃店,沒有稻田可以看了,觀光客不來了,這些農民又會開始怪縣政府。
花東最吸引人的就是自然景觀,為了賺光客的錢把自然景觀破壞了,等到觀光、農作兩頭空的時候就要自己認命。
有需求就有市場
如果沒有大批觀光客
自然也不會有這種現象
破壞稻田確實可惜
但身為觀光客的我們也沒立場指責人家
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只有鋪上礫路,又沒破壞原本土地,為什麼會回不去?
能先賺就賺,沒人來再改回去種田囉
放著有錢不賺才是傻子
有閒功夫說大道理的人,都是不缺錢的
幹嘛為了這些人的閒言閒語放著有錢不賺?

說難聽的
如果不是農地使用受限,這年頭誰還想種田啊

再說,如果沒有觀光客,誰會想改成停車場
說穿了還不是這些人造成的
可能根本八百年不出門的人也要去朝聖一下是怎樣?

不過就一片稻田一顆樹,是有什麼好瘋的
生態與其被這些無聊人士踐踏,還不如自己破壞拿來賺這些人的錢
大家說的都沒錯,有錢可賺為何不賺? 我不認為指責那位改農地為停車場的農民短視近利殺雞取卵能改變什麼,他做了最正常的事。該檢討的是池上鄉公所沒能未雨綢繆,凝聚鄉民共識,以公共置產方式解決遊客的停車問題,甚至是旅遊獲益者的回饋方案。

農民把稻田改為停車場收租,不用下田工作就有收入,靠的是鄰居比他慢一步,讓這片田園風光還有吸引人之處。

當不是資源擁有者的時候,對資源的態度是掠奪式的,我不去撈魚,這魚被別人撈走我就沒的撈了。所以能撈的時候就趕盡殺絕。當你擁有整個漁場的時候,你在乎的是如何維持漁場不要枯竭,讓我可以一直有魚可撈。

池上鄉的田原風景靠著某一輩農民理念,忍受某些不便,不在田間道路上設置電線桿,造就了這特殊的風景,當時也是有鄉民共識的。因為這田園風光帶來的旅遊利益和不便,都應該對維護這片風景的農民做些回饋和補償。

如果我們把池上鄉當作一個公司,他的獲利來自被這片田園風光吸引來的觀光客,你是公司負責人,你會如何安排農民,商人各個公司部門的分工和利益分配? 這就是小我和大我間的差別。不必以犧牲別人利益的方式來成就自己,因為這些別人和我都屬於一個生活共同體。利益均霑,才能共存共榮。在追求群體利益的時候,個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davie1968 wrote:
使觀光的利益能夠讓...(恕刪)
建議稅捐機關可以去查一下,停車場有沒有開發票..農保的資格是不是不符合?

說真的..那停車場蓋的還真醜!!
js4042 wrote:
大家說的都沒錯,有...(恕刪)


大家都忽略

池上是台灣米的生產聖殿

也是全台灣米價最高的地方

如過走有機米價格更高

普通一點的米農收入不輸西半部的上班族

種田辛苦?我到覺的沒日沒夜的廠內生活痛苦

池上在這樣搞下去希望別兩頭空

對了補充一個例子

彰化原本是米稻之鄉

現在電渡廠一堆

彰化米基本上我都避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