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的商業模式可能只是謊言一場?

中國的微信知道吧

當初推出搶紅包的用意

就是讓更多的人擁有了電子錢包的觀念 付出不過百萬 平均每個用戶才拿得到5塊 可就因為這個應用 讓上百萬人有了帳戶

早之前 用電腦只能用信用卡 但是信用卡很多人使用上 特別是用電腦的時候 總感覺怕會因為中毒讓信用卡給盜刷

在更早之前 甚至上網買東西還得去銀行轉帳付款


一直到電子商務的推出 很多人發現了 只要點選 之後按付款 月底等帳單來再繳就可以了


至於用戶喜好 很多公司都需要阿

比如掏寶 他可以在你買某項產品的時候 知道你的心理價位 列出你預算的區間 同質性產品

甚至之後有新產品出的時候 還可以發通知給客戶


我可以透過這個客戶買的東西 知道這位可能是個白領階級 每個月可以消費的預算大約為5萬上下 家裡最近可能有小孩出生

因為 前不久 客戶在瀏覽嬰兒用品 接下來我可以推出促銷訊息讓這位客戶有消費慾望來購買產品
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幣服務!!!

google和facebook剛出來的時候也找不到商業模式
經濟學家怎麼說,拿19,20世紀的經濟學理論和理論去研究這些新東西,是研究不出個所以然來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的,只是大家都還沒看懂


ANDYLIU66Y wrote:
Uber的商業模式根本就是謊言一場?經濟學家們得出了這些結論
科技公司們前期「主動迎合」虧損以實現後期盈利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但這兩個原因都不適用於Uber:
1.從固定成本中拿出來的前期投資會在規模效應的作用下得到回收。科技公司往往需要在研發和生產設施上投入大量資金,而這些成本只能靠巨大的銷售額來回收(比如很多生物技術企業或特斯拉的情況),這就是典型的規模經濟理論。但這種理論卻不能解釋Uber的商業模式— — Uber的固定成本較低;其大多數損失是由司機補貼造成的,這些補貼都是可變成本,而司機不會因為Uber規模擴大而變得更便宜(這是不是也可以說明司機這個變數以後應該完全去除?)。
2.透過補貼已有的用戶基數來贏得市場。網路外部性行業中的公司(如影音遊戲、 作業系統、 社交媒體)首先會構建強大的使用者基礎(廉價的設備、免費的社交媒體平臺) 來「鎖定收益」成為行業主導,然後再利用與客戶群掛鉤的其他收入來源(遊戲,廣告) 謀利。Uber 似乎非常認同這個模型,但這裡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Uber 很難固定自己的收益,因為司機和客戶的轉換成本較低,很多司機已經在為多家公司工作。
第二,替代收入來源又在哪裡呢?如果Uber繼續補貼客戶群,那它就必須透過與客戶相關的其它管道賺錢,
而現在的一切都還不夠明朗。
Fox也認為Uber目前大概也不會將旗下的自動駕駛汽車很快投入到其他服務中 (至少在這些無人車真正具備「意識」前肯定不會),原因有兩個:
(1)儘管本月底在匹茲堡進行了試駕,但無人車的正式運營還遙遙無期。
(2)別急,為此Uber還會耗費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UBER真是另人無法理解啊.....
可以改變世界的共乘共享經濟,世界是在怕什麼?
有共乘共享經濟,很多中介的東西都可以不要了.

http://wiki.mbalib.com/zh-tw/SoLoMo
什麼是SoLoMo
  SoLoMo是形容三種概念混合的產物,即: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動的),連起來就是SoLoMo,社交本地移動,即社交加本地化加移動,它代表著未來互聯網發展的趨勢。
  2011年2月,IT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John Doerr)第一次提出這個概念“SoLoMo”。他把最熱的三個關鍵詞整合到了一起,隨後,SoLoMo概念風靡全球,被一致認為是互聯網未來發展趨勢。更早之前,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瑪麗·米克(Mary Meeker)就預言,移動互聯網將於5年內超過桌面互聯網。人們用移動設備接入互聯網的時間顯著上升,與此相伴,“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即基於用戶當時位置的服務將會呈蒸蒸日上之勢。
魚竿遊 wrote:
中國的微信知道吧當...(恕刪)


這是標準的答非所問.... 呵呵

別介意

您並沒有回答偶的問題,當然現狀不知道也可直接回答不知道

國外關於Uber 大數據的文章及實際案例還不少,可以挑個來討論可行性及未來發展


不毫洨,下雜誌創刊偶就在看了,所以雖非領域專業,但也不是門外漢
starboy_9999 wrote:
經濟學家怎麼說,拿19,20世紀的經濟學理論和理論去研究這些新東西,是研究不出個所以然來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的,只是大家都還沒看懂


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U-Ber 只是先行者,先募集到資金,先取得市場,先靠補貼維持市占率

但嚴格來說,這領域進入的技術門檻不高,就是靠補貼以及低費率


事後諸葛來看,Q1 還賺錢,Q2又大賠錢,不能說以後一定怎麼樣,不過多少可以預期


看廣告,機車也可進U-ber
Johnny_depp wrote:
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恕刪)


以uber這麼大的公司,瓜分計程車這麼小的市場,的確是有點大材小用, 我一直以為,uber應該
是跟計程車駕駛合作,而不是在搶他們的生意、搶小小的市佔, uber一直要以全部的良民,作為
他的合作的標的物,野心不小,但居心叵測。
如果UBER再執迷不悟,未來如DIDI GRAB這種 "以小吃大"的反商業模式會再發
生,UBER只會一再的被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