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明朝末年跟現在台灣有點像

台灣的問題不在黨跟政府

在那些背後的財團對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A%B1%E7%9F%B3%E7%BA%B2
跟建商的都更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292068
凡士庶之家,
一石一木稍堪玩者,
即領健卒直入其家,用黃封表識,指為御前之物,使護視之。
微不謹,即被以大不恭罪。
及發行,必撤屋抉牆以出
夠不夠像的?

到底宋朝或明朝?
現在應該已經從明朝滅亡演到闖王進京, 從王之眾雞犬升天, 老百姓驚覺革命口號髮夾彎的劇情了。
________ wrote:


他們沒有加重農民...(恕刪)

錯了,沒加餉,怎麼可能?你沒聽過遼餉吧?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三餉
官員和仕紳是不納糧的。而且當時土地兼併嚴重,加餉都加到剩下的農民頭上了,以致農民負擔越來越重,造反的就越來越多了
東林黨其中一堆人就是偽君子...
明表面亡于财政破产,实则亡于权力失衡而收不到税。朱元璋时期权力的三驾马车是勋贵(军功贵族),藩王,文官。由于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使得勋贵实力大减,为藩王独大埋下伏笔。朱元璋死后燕王夺嗣,出于对藩王再次独大的恐惧开始削藩把藩王当猪养,此后开始重建勋贵并开始引入太监,形成勋贵,太监,文官新的权力三驾马车。土木堡之变使得跟随皇帝御驾亲征的勋贵势力大损,文官实力开始超越勋贵而开始领军,对此皇权开始强化太监的权力以平衡文官。外朝的文官掌握票拟权,内朝的太监掌握批红权,两者合一则构成完整的皇权。所以张居正能做到明朝第一权臣就是基于此,他是明朝唯一既掌握票拟权又掌握批红权的大学士,故而他可以放言“吾非相,乃摄也”。崇祯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杀掉魏忠贤后让文官独大,失去太监制约的文官也就是地主士大夫阶层反过来让皇帝连税都收不上(土地兼并严重而领有大量土地的士大夫阶层可以自肥免税,自耕农负担却越来越重而破产),崇祯因而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龙袍上有补丁的皇帝。有明一代,文官经过两百多年的卧薪尝胆,最终超越勋贵,藩王,太监而走上权力的顶峰。但也是这些万中选一的精英利用手上的政治权力兼并了大量土地却逃避了纳税义务,让自己一手掌控的国家陷入亡国灭种的境地,自己也被迫剃头辫发改衣冠。读史至此,每每痛彻肺腑。讽刺的是,满清入关后用屠刀解决了从士大夫手中收税的问题,到雍正时期甚至做到了官绅一体纳粮。台湾目前应该还不至于到明末这步,但是任何一个社会,如果存在一个集团享有的权利很大,所尽的义务却很小,那么确实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________ wrote:
他們沒有加重農民稅賦...(恕刪)

東林黨人免了江南大户商税礦税。。。
龐大的軍费當然就落入農民身上!

不然向誰收?
jenyijen wrote:
錯了,沒加餉,怎麼可能?你沒聽過遼餉吧?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三餉


明朝 稅收2千多萬兩 三餉同時 最多不到2千萬兩 實際稅收加不到一倍

明朝本來的稅率即低 當時天災 正式編制軍隊全廢 等於重募


「民田一畝值銀七八兩者,納餉至十兩。」


可見大部分錢都沒收到

而造反的起源都是北邊 大旱的地方?

山西、陝西當時還是優質徵兵地嗎? 真正的農民造不了反的
怎麼現在流行幫魏忠賢平反?
北京城陷落前五天局勢應該是一團混亂,
事後連曹化淳在不在北京,開不開城門都眾說紛紜。
有可能重葬魏忠賢?
崇禎媒山上吊至死都不檢討自己,
替魏忠賢平反?
承認自己錯誤?
咁有可能?

到底是誰一直再傳播這種論調?
有甚麼目的?
好玩?標新立異?

北宋末年,汴京被圍攻,欽宗用了一個郭京守城

郭京偽稱精通佛道二教之法術,能施道門「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陣,並會佛教「毗沙門天王法」,生擒金國二帥。

還號稱擇日出兵300,可以一直將金兵打退到陰山乃止


想到我們的一些官員跟議員口出狂言就想打退解放軍



這下子會比明朝還慘

guies wrote:
在中國看討論 大都...(恕刪)


明朝末年明明有抓到幾次李自成,
不判斬首非得要待以仁慈,
反覆的抓逃抓逃,逃了繼續反,
結果最後將軍都被搞死了.

現在的不少犯人,關完罰完還再同樣的違法,
政壇還在忙著內鬥,
真的等滅亡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