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豐金融詐騙後的沉痛反思——我們還能相信誰?」

-君君 wrote:
澳豐金融集團,曾以金...(恕刪)


不是有一個網紅 600萬
聽說他有拿回來
所以之後就都閉口不談

你們應該要去問他怎麼拿回來的
沒有法院的正式法律文書,律師資格証,和報案記錄,
就要你交錢的,都是二次詐騙。
sun2323dw
難怪,這夥人,最近一直密集發文......原來是這個目的
澳豐基金未經金管會核備,本來就不該賣或買,要政府負責有點困難,只能往詐騙案件方向處理;唉!最近常看到以投資黃金、境外保單的業務到處引人上勾,很多人就是因“相信”二字,而投資;目前還未爆開,無法稱之為詐騙,看來類似的事件還是會發生!
現在沉痛反思,明天新韭菜、新詐騙手法出台還是會被騙,
有認識的銀行專員,
2008年次貸連動債他有中,被騙幾百萬,
2022年的澳豐、百麗詐騙又中也是數百萬,比上次還多,
一生同樣的騙局被騙兩次,應該值了,
聽他說是被身邊的好友慫恿的,
朋友越麻吉越要小心。
poles1
兩者有一點區別,次貸風暴連動債是合法的,這需要投資人自己評估風險(但銀行也有相當的責任)。澳豐這個是政府根本沒核准,算是非法,要去投資非法的產品,很難要求政府來協助
-君君 wrote:
相信專業,相信投資能帶來穩定的回報...(恕刪)


了解一下大腦相信的神經迴路建模

就會知道相信亦為一種認知路徑窄化

獎勵迴路被高估激活後繞過決策風險驗證迴路進入自我敘事固化鎖定強化
希望你們把錢拿回,加油
你要他的利
他要你的本
不是幾千年都如此
都沒有人學會
好康的都是騙人的
真的好康只有爸媽會給你
認賠了!
身體健康就是最大的財富
「相信」的大腦網路解析:從神經迴路收斂到信念固化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往往被視為一種主觀選擇,似乎源於自由意志或個人經驗。然而,信念的形成並非單一腦區的活動,而是 大型腦網路(large-scale brain networks) 之間的動態交互。這些網路包含 警覺網絡(Salience Network, SN)、中央執行網絡(Central Executive Network, CEN) 與 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 DMN) 等,它們在「相信」的歷程中扮演不同角色。當特定迴路反覆被激活時,信念便呈現出窄化、固化與路徑依賴的特徵。

一、警覺網路放大獎勵信號

相信的起點多源自 警覺網路(SN) 的啟動。當外部訊息帶有情緒張力(例如危機、承諾、獎勵或威脅)時,SN 會放大其顯著性,使訊息獲得更高的注意與神經資源。此時,大腦的獎勵迴路被推升,多巴胺訊號加強了「這是重要的」的認知評價,進而奠定了相信的初始動能。

二、價值評估偏差

隨著獎勵感放大,大腦的 價值評估系統(涉及前額葉與邊緣系統)傾向於高估潛在的利益,並低估風險或不確定性。這一偏差使個體更容易「看見自己想看見的價值」,而非進行全面的權衡。從此刻起,相信已不再是純粹中立的評估,而是帶有偏倚的認知傾斜。

三、中央執行網路驗證功能弱化

理論上,中央執行網路(CEN) 應負責對訊息進行驗證與邏輯檢測。然而,當 SN 強化與偏差性價值評估佔據主導時,CEN 的抑制與監控功能相對弱化。這意味著批判性思維被削弱,驗證機制逐漸失效,錯誤或片面的訊息便有機會被「直接內化」為信念。

四、預設模式網路敘事固化

隨著驗證弱化,預設模式網路(DMN) 啟動了更深層的「自我敘事整合」。DMN 擅長將零散訊息編織為連貫的故事,使其能與既有自我認同與價值觀相容。此時,信念不再只是「外部資訊的評價」,而是被納入「我認為自己是誰」的核心敘事。於是,相信轉化為一種帶有自我保衛功能的心理結構。

五、路徑依賴與習慣化

當 SN 的放大、CEN 的弱化與 DMN 的固化反覆循環,信念逐漸變成 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 的結果。此時,相信已不再依靠新的證據,而是靠習慣性迴路的自動化驅動。這種習慣化意味著,即使外部環境提供了反例或矛盾訊息,個體仍傾向維持既有信念,並透過選擇性注意與認知偏差進行防禦。

六、啟示與應用

理解「相信」的神經機制,能帶來多層次的啟示:

1. 詐騙防治:詐騙訊息往往利用 SN 的強化與 CEN 的弱化,使人跳過驗證步驟,直接進入 DMN 的敘事固化。若能設計干預機制,強化 CEN 的啟動,或延緩 SN 的獎勵衝擊,將有助於降低受騙風險。


2. 決策訓練:在專業領域中,訓練人們覺察自己信念的形成過程,並設置「驗證檢查點」,可避免路徑依賴造成的偏誤。


3. 教育策略:教育不應僅是知識灌輸,更需培養「大腦網路間的平衡使用」。也就是說,不僅要強調 DMN 的敘事與理解能力,也要強化 CEN 的驗證與批判,避免 SN 主導下的單向收斂。




「相信」並非單純的主觀選擇,而是 大腦網路互動下的收斂現象。從 SN 的獎勵放大,到 CEN 的弱化,再到 DMN 的敘事固化,最終導向路徑依賴與習慣化,這是一條可循的神經歷程。唯有理解這一過程,才能在面對複雜訊息時,更有效地管理信念的生成與轉變,並在教育、決策與防詐騙等領域獲得更具虛擬神經編程擴增建模的應用策略。
詐騙受害者抱團自救

很容易被二次詐騙

詐團通常謊稱有辦法要回被騙款項

然後當回頭客再被騙一次

亦為 NPC 於穿越玩家之差別

NPC 於路徑節點自動激活劇本

穿越玩家出離劇本預先多重路徑驗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