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謠言全破解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

fish_fish
哪邊的規定不能投0元?


風電選商意外同額競選 0元搶標無望
04:102022/10/01 中國時報 王玉樹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第1期選商,昨截止收件,僅有6家開發商、11個風場申請,比先前預期9家、20風場少很多。(沃旭能源提供)


意外!先前競爭激烈的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第1期選商,昨截止收件,結果僅有6家開發商、11個風場申請,比先前預期9家、20風場少很多。由於首期釋出規則須選出6家不同業者,等同最後是「同額競選」。這也讓先前預估有廠商會祭出破天荒「0元」搶標機率,大為降低。原本手握5個風場的離岸風電龍頭沃旭能源,昨日截止收件後主動發出聲明,證實最後未送件,讓人大感意外。沃旭能源亞太區總裁古沛明以「高通膨」與「高利率」為理由,指稱評估當前競標規則限制後,現階段風場無法具可投資性。

經濟部表示,區塊開發備查共41案,審查其中20案通過環評可參加選商。收件截止後,共有11個風場親送申請案。

申請的6家業者涵蓋本土、美洲、歐洲廠商,經濟部能源局無法說明哪些廠商送件。不過,據了解,應為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天豐新能源(前德商達德能源)、上緯新能源、台亞風能、北陸能源與捷熱能源。因其中有的廠商送出3座風場,合計11座。依據離岸風電區塊開發場址申請要點,首期釋出3GW(百萬瓩)容量,但每家被規定上限不超過500MW(千瓩),也是外界認為會有6家出線原因。後續要先比資格,後比出價,預計今年底前開標,入選開發商需於2026、2027年併網。

對於最後送件未如預期,經濟部能源局組長陳崇憲說:「各家業者有個別考量,只能尊重」。

先前各界預測,風電業者為了先搶標,會祭出「0元」搶標,不過因為風險過高,開發商據說已有默契不會殺出流血價0元。雖然廠商送件時不知道是同額競選,已無法改出價,但據知低於1元以下機會仍很大。
dailoan wrote:
風電選商意外同額競選(恕刪)


若5G能0元搶標,離岸風電才會有機會!
dailoan wrote:
先前各界預測,風電業者為了先搶標,會祭出「0元」搶標,不過因為風險過高,開發商據說已有默契不會殺出流血價0元。雖然廠商送件時不知道是同額競選,已無法改出價,但據知低於1元以下機會仍很大。


這些釋出的風場競標價格基本上不重要
因為這些風場發出來的電大概率會以較高的價格賣給企業

因此競標價格的功能大概只有讓開發商確保可以得標拿到風場開發權


經長:2025年底增加3000MW穩供電 再生能源儲能容量將達1500MW

▲經濟部長王美花今(5)日出席立法院經委會報告國內再生能源發展情形。(圖/記者林淑慧攝)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國內如何穩定供電備受各界關注,經濟部長王美花今(5)日於立法院表示,經濟部設定於2025年底前將淨增加再生能源供給容量逾3000MW,並設置再生能源儲能容量達1500MW,以及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分別設置達20GW、5.6GW等目標,以期滿足長短期用電需求。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日邀請經濟部長王美花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經長除分析目前經濟環境,並以擴大產業優勢、優化投資環境、強化國際鏈結與加速淨零轉型四大方向,揭示經濟施政方向及作為。

針對民眾黨立委高虹安關注國內再生能源議題,王美花指出,今年因歲修機組陸續歸隊,日間有太陽光電發電5,000MW 挹注系統供電能力,夜間輔以各項需量反應措施及善用抽蓄水力量能,加上大潭8號機預計於今年底併聯,可維持穩定供電。對於政府如何達成2025再生能源佔發電比例二成的目標,王美花指出,針對再生能源間歇性發電特性,經濟部以2025年電網端儲能1,000MW,以及太陽光電結合儲能500MW,總計1,500MW為目標,大力發展儲能,來提高電力系統穩定。

舉例來說,台南鹽田光電站儲能系統15MW已於今年六月完工併網,這是全國第一座單一容量最大的儲能設施。

王美花表示, 經濟部也責成台電推動「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將於10年內投入5,645億元,以分散電網、強固電網及強化系統防衛能力為三大主軸, 透過短中長期各項工程,全面提升全國電網面對突發事故的因應能力。
太陽能約442萬度電力
風電約72萬度電力
抽蓄負載 台電往日月潭儲電約'95萬度電力

晚上太陽能 0度電






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在地化,資優生沃旭能源做了那些?
拒參加第三階段區域開發競標為那椿?
文 / 胡華勝 攝影 / 胡華勝
2022-10-07
瀏覽數 3,350+
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在地化,資優生沃旭能源做了那些?
圖/沃旭能源離岸風場。胡華勝攝
今年9月6日,沃旭能源首次開放非工作人員搭乘運維作業船「大三商領航」號,前往距離彰化外海東南方35至60公里處的大彰化東南與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視察,見證我國再生能源的偉大工程。隨著離岸風場工程進度的推進,究竟沃旭在離岸風電產業在地化上做了那些?
離岸風電是我國能源轉型中,再生能源發電中重要的項目之一,短期目標是在2025年達到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其中離岸風電又占再生能源的40%,太陽光電則占43%,是占比最大的兩塊,重要性可想而知。

全球20大風場中,台灣海峽就占了16個,台灣擁有的「天賦異秉」過人條件,成了台灣發展離岸風電、建立產業鏈最大的本錢與勝算。但是,台灣本地業者在缺乏技術、人才、設備及經驗下,自2013年第一階段示範計畫開始,跨入離岸風電產業不到十年,在亞洲地區,已經領先日本、南韓及越南等國家,成為全球第七大離岸風機裝置容量國家,並吸引了全球逾十家一流的開發商搶進。

然而,一直是離岸風電開發資優生的沃旭,近日卻表示將不會參與在台灣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首次競標,此項宣布引發外界震驚。沃旭的好表現從目前的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900M,以及正在推進開發的下一個大型離岸風場、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離岸風場920MW看出重要性,但是這次放棄競標,直言是「當前競標規則所設的限制,加上高通貨膨脹和不斷提高的利率」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8月初來台的沃旭全球執行長麥滋尼博對於新風場開發表示,希望增加風場開發規模,以提高經濟規模跟再生能源價格競爭力,是否就是指「競標規則限制」「通膨及利率」?值得好好研究。


全球最大風電商,沃旭CEO來台為哪樁?
4大項10小項扶植在地廠商建構產業鏈
有沒有電之外,大家更關心的,我國的離岸風機產業鏈是否已經成型?本土化的發展有那些項目?2013年開始,台灣的離岸風電計畫以「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三個階段方式展開。為了讓離岸風電的發展得以在地化深根茁壯,國產化的要求,成為第二階段中重要驗證評比的指標。沃旭能源經遴選取得900MW裝置容量的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目前包括風力機組、水下基礎、電力設施及船舶製造等四大項目,已經透過在地化合作建立本土產業鏈。

另外,沃旭還提出十項額外完成的在地化項目與進度,像是委託金屬中心執行,在供應鏈平台上刊登十項採購合約、金額超過1億元的風電供應鏈推動平台;與彰師大、彰化縣政府、台達電子合作的百萬瓦級儲能示範系統,協助打造彰師大成為綠能研究重鎮;與台朔重工簽署20億元水下基礎預打樁測試採購;與台灣港務局合作在台中港建立港口設施及運維中心,建立亞太區首座永續設計並設置多項綠色解決方案的離岸風場運維中心;與大葉大學合作創辦離岸風電學徒制計畫等。

沃旭能源離岸風場。胡華勝攝圖/沃旭能源離岸風場。胡華勝攝

延伸閱讀
大葉大學德國師徒制辦學,厚植學生競爭力
核心設備關鍵基礎工程看得到台廠
今年8月交付六座管架式水下基礎,就是沃旭的一級供應商興達海基,100%在地製造生產的水下設施。

每座管架式水下基礎重量超過1千2百公噸、高度60~80公尺,相當於20至30層樓高,包含上千個大小零組件。沃旭表示,結構龐大的水下基礎是因應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氣候與海床狀況而量身打造的特殊設計,目的是要確保水下基礎能夠在海上屹立不搖至少25至30年。另外,今年6月底製造完畢的111座、每座有3節的8 MW風力機組風機葉片和機艙的支柱塔架,則是彰化的廠商金豐機器工業全數在台灣製造。每座風機塔架分上、中、下三個塔節接在一起,每座總高270公尺,差不多是台北信義區南山廣場大樓高度。若由海面上計算塔架高度約有90公尺高;這總數333個塔節也全都是在地化生產。更別說是用來支撐並穩固水下基礎的水下基椿,風場總需求數333支,當中有210支是由世紀鋼鐵、台灣國際造船及台朔重工所完成。

沃旭透露,水下基椿是難度非常高的物件,主因是水下基樁每支直徑約為4公尺、長度約80至90公尺,重量達400公斤,如此龐大的鋼構製造容許誤差僅僅有數公厘,意味技術含量要求相當高,對於沒有離岸風電相關製造經驗的新供應商來說,需要克服許多技術挑戰。900MW的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陸上變電站,是台灣目前營運中規模最大的離岸風電陸上變電站,花了三年的時間、耗資70億元才完成,除了統包工程商星能外,還有十數家的在地承包商一起合作才完成。設備則是向本國的中興電工採購高壓開關設備,向華城電機採購變壓器和配電盤;協助統包商與承包商跨入離岸風電產業。

沃旭能源離岸風場。胡華勝攝圖/沃旭能源離岸風場。胡華勝攝

延伸閱讀
從無到有的雄心 讓台灣風電領先全亞洲
客製化台籍運維船,航運跨入風電產業首例
運維船大三商領航號,從離開台中港開始約行駛了3、4個小時後,在海面上才能遠遠看到一根根立在海面上的風機,成排成列非常的壯觀。船隻行駛在中線,一邊是已經安裝好的風機有36座,另一邊還有正在趕工施作的工程在進行,沃旭預計今年底前就會完成全數111支的風機組建工程。

大三商領航號是全球第一艘客製化台灣籍的運維作業船,耗資十多億元打造,考量台灣海峽複雜的海象量身打造,即使2.5公尺浪高船隻仍可以安全作業,是台灣本地航運業跨入離岸風電產業的重要投資,未來負責沃旭離岸風場上未來25年風場生命週期設施的運維及補給。沃旭能源「大三商領航」是全球首艘客製化台籍運維作業船。沃旭提供圖/沃旭能源「大三商領航」是全球首艘客製化台籍運維作業船。沃旭提供

天賦異秉要靠後天學習做大做強
2025年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到了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增加為60%占比,風電及太陽能的發電重要性不言可喻,已經是國家能源與經濟發展的命脈,產業在地化是無疑的方向。2050前年能否靠各階段的離岸風電建置,規模化、標準化後,降低學習曲線,真正建立產業在地化,台灣廠商向外商學習、借鏡取經,建立互信合作的穩固關係,才是台灣最終能否在全球離岸風電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關鍵。
dailoan wrote:
2025年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到了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增加為60%占比,風電及太陽能的發電重要性不言可喻


早點睡 夢裡面啥都有
Allen Yeh
2022年10月09日 晚上11點
風力發電 突破 約91萬度電力
2022年10月09日 晚上11點
抽蓄負載 台電往日月潭儲電約 77萬度電力

中午太陽能 約406萬度電力
晚上太陽能 0度電力











【整理包】離岸風場競逐區塊開發:首輪選商、生態爭議、新興工法一次看
撰文: 陳昭宏、李蘇竣(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分類:風力發電 圖檔來源:沃旭能源提供 日期:2022-10-12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首期選商上月30日截止,若納入第二階段還未開發的風場,以及今年6至9月通過環評初審的第三階段14座風場,本輪共有21座風場符合競標資格。截至30日傍晚,能源局已收到11座風場提出申請。區塊開發階段將分三期核配風場,每期共配發兩年的裝置容量共3GW,每家業者最多獲配500MW,因此最少將有六家開發商入選。第一期預計2026、2027年完工併網。

風場重疊 競爭激烈 能源局訂遊戲規則

離岸風電第二階段是經濟部預先選出潛力場址,第三階段則是業者先行選址,避開公告敏感區域,即可向經濟部申請場址備查。取得場址備查僅是第一步,接著還有層層選商程序,這時也面臨風場重疊或部分重疊的狀況。根據經濟部規則,經過競價、排序之後,排序較前者可以優先取得風場開發權;若是部分重疊,未重疊的部分仍可以獲配。但不論如何切割,加總起來不能超過單一廠商500MW的開發上限。

據環評資料,此次有不少重疊風場參與本次選商申請。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沃旭能源五風場不參與競標 竹風、美森未遞件
並非所有具備角逐區塊開發資格的風場都有意參與這次競標。沃旭能源上月30日宣布,由於通膨和利率提升等因素,旗下的沃能一、二號、旭風二、三號與大彰化東北風場不會參與區塊開發首次競標。此外,據媒體報導,竹風、美森等兩風場也因行政作業因素未遞件。截至30日傍晚,能源局共收到11座風場申請文件。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截止日前寄件的風場都具選商資格,目前還在等待收件,後續將公告確認最終參與名單。
30日是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選商收件截止日,加上前一階段取得資格的風場,本輪共有21座風場符合競標資格。
具選商資格的風場均已通過環評初審,表示環保署對於開發規劃已有一定程度把關,但環評過程中,仍有不少議題值得關注。西部海岸鯨豚是否又面臨一波生態衝擊?離岸風機技術日新月異,這次又有哪些新興工法嶄露曙光,也相當有看頭。

【生態衝擊】擱淺鯨豚變多了嗎?

從數年前的示範風場、潛力場址階段,鯨豚保育議題就一直是離岸風場環評會議上的攻防焦點。針對離岸風場,環保署在2016年通過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政策環評,建議業者遵循「由遠而近」原則,先開發行道外側的風場再考慮近岸,避免衝擊離岸較近的中華白海豚棲地。
中華白海豚

政策環評並無強制力,加上第三階段由業者先行選址,因此此次仍有三座位於航道內側的風場,渢佑、環洋、美森距岸不到10公里,離「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更只有1~3公里。為了加強保育白海豚,環評委員要求,這些近岸風場都必須加嚴水下噪音管制值。風場環評通常會依照環保署一份檢核表列出的事項提出承諾,例如距離施工點位750公尺處,打樁最大水下噪音不超過190分貝。但對於這些近岸風場,環評委員則直接要求最大噪音不得超過160分貝。
露脊鼠海豚
160分貝的噪音限值,是否真的足夠保護鯨豚?除了中華白海豚之外,同樣列為一級瀕危的「露脊鼠海豚」保護議題也在離岸風第三階段開發發浮上檯面。露脊鼠海豚是一種體型較小、聽覺更敏感的鯨豚,暴露在140分貝以上噪音環境,就會引發「暫時性聽力損傷」現象,增加擱淺死亡風險。鯨豚保育團體指出,各風場承諾的160分貝噪音管制閾值,根本無法保護露脊鼠海豚;近年西海岸的鯨豚擱淺案件,又以露脊鼠海豚最多。直至8月底,由立委召集部會與專家辦理公聽會點出環評未解的鯨豚問題,環評專案小組才在9月之後審查的風場(渢佑、環洋、沃能一號、二號及美森)要求業者評估露脊鼠海豚保護措施。但最為關鍵的噪音限值未能動搖,開發單位依然可自行訂定承諾值。

【減噪新工法】噪音影響能壓到多低?
為了避免水下噪音衝擊鯨豚,開發商除了承諾水下噪音閾值,也開始將不同減噪新技術引入台灣。這些未曾在台灣測試過的工法,成為環評會議的焦點。

負壓沉箱基礎

沃旭能源率先提出「管架式負壓沉箱基礎」,運用壓力差安裝水下基礎,可以避免打樁的噪音危害,將應用在自家的沃能、旭風等風場中。環評委員雖多提及安全性,確保在極端海氣象、土壤液化等各種事故都能模擬周全且提出對策,但仍對這項免去打樁噪音的工法抱有期待,甚至對所有風場要求地質條件允許下,應評估採用「負壓沉箱」才予以通過環評。不過,隨著此工法投入最多研發資源的沃旭能源退出此次選商,此技術是否有機會運用在第三階段離岸風場中,仍有不確定性。
振動錘
上月28日壓線通過環評初審的「美森」風場,開發商德能集團採用新興的「振動錘」減噪工法,號稱「噪音小、速度快」,但技術仍有待進一步成熟。而美森風場不會參與此次選商,相關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也還需要一些時間。

浮動式風場
由上緯新能源、天力離岸風電、永冠能源、雲豹能源等多家本土業者籌備的「苗栗二」(海碩)風場規劃推出不用打樁的「浮動式風機」,數量最多達161部,規模之大,環評委員給出國際上「史無前例」的評價,並慎重要求技術成熟度及風險評估。這也是區塊開發第一座採用浮動式風機的風場。浮動式風場示範風場選商規則預計年底出爐,經濟部將釋出100MW作為測試台灣浮動式風機的可行性。

負壓沉箱施工流程示意圖。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纜線上岸】潮間帶候鳥、石虎棲地、養殖漁家何去何從?
離岸風電的議題不只在海上,電纜上岸、變電站設置也引起社會討論。約百名漁民擔心區塊開發在彰化外海引進更多風場,風機基礎、纜線施工揚起海水底質,泥沙覆蓋造成貝類難以開口攝食,影響育成率。彰化縣政府6~8月間為此舉辦兩場溝通座談,但證實育成率降低與風機的關係並不容易,而直到9月的環洋風場環評,才有環委首度對此議題提出意見,要求若再有泥沙掩蓋貝類事件發生,開發單位必須納入「即時監測」機制,確認是否為風場開發所影響。

再往陸地靠近,風場纜線都是集中上岸,是為能源局公布的共同廊道。而上岸點的位址也引發爭議,例如「彰化南側共同廊道」經過大面積國家級「芳苑濕地」,走這條廊道的風場有旭風二、三號、達天、又德、渢佑、環洋等。為了保護濕地停棲的渡冬候鳥,環委及開發商互相交鋒,討論冬、春季潮間帶施工的合理性,經過折衝,最後決議11月至3月須停工,4月可施工,但必須每日計算鳥類數量,若纜線兩側100公尺內超過500隻需立即停工。在區塊開發階段,所有預計從「彰化南側廊道」上岸的風場都已做出此承諾。

預計從苗栗上岸的風場,則涉及石虎重要棲地範圍。苗栗二、苗栗三、北能風場在通霄上岸,美森風場規劃在後龍上岸,風場的陸上設施如變電站、陸纜,都有可能衝擊石虎生態,甚至有風場執行生態調查時就拍到石虎,顯示設施點位仍須審慎考量。預計從台中港區上岸的加能風場,在陸纜牽引至變電站的路線上會經過「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對此,能源局表示未來會新增規範,若纜線要穿越該區域,將限定採「潛盾工法」從地底越過,以免影響潮間帶生態。

除了彰化共同廊道之外,西海岸各處的海纜上岸共同廊道還未定案。截至目前,能源局仍表示還在向業者徵詢意見,在此之前,各家業者的纜線規劃、上岸點位都只得暫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