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浮式風場 貝富新能源進軍台灣推1GW計畫2022/10/14 22:38(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4日電)經濟部能源局將於年底前公布浮式風場示範計畫選商規則,西班牙離岸風電開發商貝富新能源今天表示,一旦規則公布,將以裝置容量達1GW、位於新竹外海的九降風專案投入示範計畫,協助台灣建立浮式風電產業。九降風離岸風電計畫將參與2023年區塊開發招標,已向能源局提交場址備查申請,正進行相關投標準備工作。貝富新能源(BlueFloat Energy)是離岸風電外商新面孔,貝富新能源業務開發副總裁特塔德(Pierre-Antoine Tetard)指出,貝富新能源在全球參與的風場計畫,總開發容量達22GW以上,將善用貝富新能源分析港口與供應鏈的能力,評估基礎建設與供應鏈要求,以投入並在台灣建立浮式風電產業。貝富新能源台灣區總經理彭茂寬(Michael Pinkerton)強調,浮式風電是一項成熟技術,在歐洲已有許多歷經測試與示範的小規模示範計畫;台灣已有非常活躍與成熟的固定式離岸風電市場,相信浮式技術在台灣深具潛力,支持台灣政府透過示範計畫,作為邁向超過500MW商業規模的浮式風場基石。彭茂寬補充,裝置規模在50至200MW的示範計畫,需政府財政方面的強力支持,讓開發商感受商業可行性,從而鞏固與關鍵供應商、例如風機製造商的合作關係;在地供應鏈亦需政府針對浮式風電提出明確目標,透過足夠規模的示範計畫,增加供應鏈做出投資、升級決定的意願。彭茂寬指出,根據貝富新能源對開發時程的了解,假設合適的法規框架可迅速建立,加上能順利取得相關許可,進而快速進入施工階段,預期可在2026、2027年完成示範風場建設及併網運營。貝富新能源在新竹外海提出一個商業規模風場「九降風離岸風電計畫」(Winds of September),該計畫容量高達1GW,占地約125平方公里,預計在2028、2029年商轉。為準備2023年的區塊開發招標,貝富新能源目前正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工程研究和參與供應鏈等計畫準備工作。彭茂寬受訪時補充,已向能源局提交備查申請,希望明年中通過環評初審;單隻風機裝置容量為15MW,預計設置33支風機與平台。經濟部規劃浮動式風場示範計畫,擬由申請人自選場址區位,以單一申請案不超過50MW、總裝置容量100MW為原則,預計第4季完成公告,獲選業者需於115年完工併聯。(編輯:趙蔚蘭)1111014
風電產業「爆炸發展」! 預計年底完成200座風機民視新聞網2022年10月17日 週一 下午1:02民視新聞/呂中漁、葉純豪 台北報導今天經濟部長王美花,出席「全球離岸風電高峰會」,談到台灣風力發電時強調,今年將是台灣離岸風電,最爆發性的一年,預計在年底完成200座的風機建置。除此之外,因為連日來的暴雨,讓各地紛紛傳出災情,王美花也表示,不論是停電還是淹水的部分,都將盡快處理解決。預計年底完成200座風機 王美花:台灣離岸風電 最爆發性的一年預計年底完成200座風機 王美花:台灣離岸風電 最爆發性的一年強調出現災情的地方,到晚間5點都會復電,但也因為大雨下不停,讓日前水情緊張的新山水庫,一次來個大進補,水位直接來到80%滿,而其他水庫更是接近滿庫,因此民眾要持續警戒,之後水庫放水的時間,留意安全。同時為了讓電力供應無虞,王美花也宣布今年,將是台灣離岸風電,最爆發性的一年!經濟部長王美花說,「今年是我們離岸風電最大工程量的一年,那確實我們今年的目標我們希望年底的時候,既有的跟新設總共可以完成200支。」王美花表示,為了確保未來2026年以後市場的延續性,除了興建風電設施外,對於浮動式風電,或是風電結合氫能等,新的風電技術,都有持續研究,另外經濟部也規劃3階段,每年將可釋出,1.5GW的容量,提供市場需求。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離岸風電高峰會 經長王美花:海外風電今年對台投資100億美元2022-10-17 12:57 經濟日報/ 記者鍾泓良/台北即時報導王美花說,政府預估年底海上有望出現200座風機,如此爆發性的離岸風電成長量,不僅讓台灣本土供應鏈克服學習曲線,更是帶來龐大海外投資,今年1至8月核准的海外投資就達到100億美元。記者鍾泓良/攝影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今(17)日舉辦「2022全球離岸風電高峰會」,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政府預估年底海上有望出現200座風,今年前八個月台灣海外投資也因離岸風電增加100億美元。歐洲在台商務協會則提到,蔡總統宣示要把台灣打造成「堅韌之島」,那麼離岸風電快速發展就不可或缺。經濟部資料指出,截至去年底,全台共有完成兩座示範風場,合計43座離岸風機。對於目前距離年底200座風機還有多大差距,王美花受訪表示,能源局周周都在掌握數量,但因為風機安裝有不同的形態,因此不清楚現階段有多少座。王美花致詞表示,離岸風電為台灣淨零排放提供一個技術可行的途徑,台灣政府也將其納入2050淨零排放12項策略之一,許多國家也已提升離岸風電發電量目標。她說,政府預估年底海上有望出現200座風機,如此爆發性的離岸風電成長量,不僅讓台灣本土供應鏈克服學習曲線,更是帶來龐大海外投資,今年1至8月核准的海外投資就達到100億美元。王美花接著說,為了確保2026年之後仍有穩定需求,經濟部也釋出在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每年釋出1.5GW;9月截止申請已有六家開發商投標,也相信明年會有更多能源公司投入台灣離岸風場。最後,經濟部也會持續新興技術保持開放態度,包括浮動風機、離岸風電與氫能結合等,期盼離岸風電可以在台灣淨零排放上扮演更重要角色。歐洲在台商務協會副理事長尹容(Giuseppe Izzo)致詞提到,台灣經過兩年時間終於遠離疫情,干擾離岸風電發展的邊境管制也終於被解除。他提到,蔡總統於雙十節提到,要將台灣打造成「堅韌之島」,其中關於能源安全更是不可或缺,烏克蘭目前困境顯示台灣必須加速綠能發展,降低對於國外石化原料的依賴性。尹容說,台灣離岸風場去年大幅進展,但也不能忽視離岸風電開發商及供應鏈都面臨許多規範挑戰,包括面臨國際化、航道等挑戰,另外也必須提升台灣貧乏的基礎建設,以因應未來新興風機技術。全球風能理事會亞洲總監Mark Hutchinson則說,俄烏戰爭推升全球原物料情況下,台灣國產化目標應該保有更大的彈性,這不僅是讓開發商及供應鏈有更現實的商業模式,也會讓台灣在亞洲地區上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