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謠言全破解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

GodBless0602 wrote:
不用,黨有網軍,要發Cavendish Lab wrote:
台灣一年中只有秋冬季節有冬北季風,所以風機一年中只有1/3的時間能發電。春夏季的夜晚,無風無日照,所有綠電全部歸零,此時火力電廠不需要全開嗎?

不用,黨有網軍,要發多少電就可以"寫"多少電給你
樓主胡說八道被進水桶後,馬上就一個dailoan 來接班了你看
2022-10-28 16:57 #3079 引言 我要留言
(恕刪)

====================================

====================================
2022年10月30日

============================
2022年10月30日 中午
太陽能約 334萬度 電力
風電約 85萬度電力( 一顆gogoro電池 約一度電. 一小時充飽 85萬顆gogoro電池 )
抽蓄負載 台電往日月潭儲電約 52萬度電力


2022年10月30日凌晨00:40
太陽能約 0度 電力
風電約 87萬度電力( 一顆gogoro電池 約一度電. 一小時充飽 87萬顆gogoro電池 )



月薪65K起跳!「綠能新貴」崛起 收入不比台積電差
2022/10/29 13:51字級: 字 字
讀稿
月薪65K起跳!「綠能新貴」崛起 收入不比台積電差
「如果你願意到第一線離岸風場上班,只要取得相關證照及通過廠商訓練,歷練幾年,收入不會比台積電差」,經濟部金屬中心海洋科技產業創新服務處副處長陳維德說。


▼根據研究,若按照政府規劃,截至2035年,離岸風電累計20.6GW裝置容量。(圖/中央社)


近年台灣迎來綠能最大投資潮,沃旭能源、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與北陸能源等國際級開發商,紛紛大顯身手「卡位」台灣海峽,因為全球最適合發展離岸風電的20個場域,台灣即占16處,加上政府大力支持,產業界宛如上演「綠能淘金熱」。

竹南風電回饋教育金卻又指定使用店家??
報新聞/編輯部
2022.10.28 18:14

苗栗龍鳳漁港外的風力發電
攝/王百佑
記者王百佑/苗栗報導

苗栗縣竹南鎮公所在今年7月至8月發放「教育商品補助券」,引發爭議。「教育商品券」是由離岸風電回饋新台幣2720萬元,加上鎮公所自籌款100萬元,共計2820萬元,用於鎮內1萬4100名國中小及幼兒園學生的教育補助,提供學子每人2000元等值的教育商品補助券。教育商品補助券限定用於指定的9家配合店家購買文具用品、圖書雜誌、學習用具及運動用品、器材等物品。


竹南鎮鎮長候選人康世儒在直播時表示:接獲許多民眾家長投訴,此次「教育商品補助券」指定的9家配合店家在竹南鎮只有3家,其餘6家分散在新竹和頭份,捨近求遠造成家長採購不方便。對於竹南鎮同性質店家造成排擠效應,而受到實質傷害。


引進國際經驗、注資供應鏈 北陸能源扎根台灣
台灣是亞太地區發展離岸風電的先驅國家,全球開發商看好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紛紛進場卡位。其中,加拿大的北陸能源透過帶入國際經驗、引資幫助台灣供應鏈、培育本地人才等作為,展現在台灣扎根的決心。


北陸能源-離岸風電-風電-SDGs
圖片來源:北陸能源
文 莊安華 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發布時間:2022-10-26
359
瀏覽數
憑著地理環境、風力資源、能源轉型政策等優勢,台灣在亞太地區成為第一批發展離岸風電的先驅國,並朝向「亞太離岸風電出口中心」的定位目標前進,吸引全球開發商、承包商與投資者紛沓而來,而本地供應商也積極加入台灣的「風電戰隊」。

「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目前雖然不是開發風場最大規模的國家,但我預見在10到20年後,台灣會是全球前五大,甚至也有可能成為第一名。」北陸能源台灣區負責人暨海龍離岸風電計畫專案總監岳慕駒(Felipe Montero)對台灣離岸風電的未來發展提出樂觀的看法。台灣推動風力發電近20年,一開始從陸域風機著手,推廣成果有限。2016年政府提出能源轉型政策目標,推動執行包含離岸風電在內的大規模再生能源設置計畫,才大幅提升風電的發電量。

北陸能源與新加坡玉山能源、日本三井物產看好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提出「海龍離岸風電計畫」,聯合開發彰化外海的海龍2A(300MW)、海龍2B(232MW)與海龍3號(512MW)的離岸風場,成功獲選為離岸風電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預計將於2025、2026年間併聯發電,生產超過1GW的乾淨能源,供應超過百萬戶家庭用電。


協助供應鏈國產化 展現長期經營的決心


對於在台灣開發全新的風場,北陸能源駕輕就熟。岳慕駒指出,北陸能源過去在荷蘭、德國、波蘭與英國等執行離岸風場專案的開發與建置計畫,並且負責全球多座風場的營運與維護,在離岸風電領域已經累積多年豐富的經驗。政府在推動離岸風電的同時,也祭出國產化政策,扶植本土產業切入舉凡電力設施、水下基礎、風力機零組件、海事工程服務、工程設計服務、風場開發等離岸風電供應鏈,成為風電外商公司的合作夥伴。

在北陸能源的海龍專案中,原本只有遴選風場海龍2A需要承擔國產化的義務。但為了展現傾力協助供應鏈國產化的誠意,北陸能源特別將國產化項目如風力發電機及陸域變電站,延伸至海龍2B和海龍3號的競價風場,攜手本土供應鏈,進行更多產業在地化。

「北陸能源有扎根台灣、長久經營台灣市場的決心,所以在海龍專案中,不僅將國際經驗帶入台灣,還注入大筆的開發資金;並在施工之前,啟動部分資金,用在支付相關工程的費用,跟台灣供應商簽訂優先承攬的協議。」岳慕駒舉例表示,離岸風力發電機製造商西門子歌美颯,在有了北陸能源投入海龍專案資金加以支持後,順利進行了台中港風機機艙組裝廠的擴建計畫,增加雇用超過三倍的台籍員工,使得台中機艙廠成為西門子歌美颯歐洲廠以外的最大機艙廠。

受惠於海龍專案的國產化供應鏈還包括負責製造水下基樁的台船、生產三腳套管式水下基礎構件的世紀鋼鐵及世紀離岸風電、興建陸域變電站的東元電機、風場運輸及安裝作業的台船環海風電工程。其中的台船環海風電工程,特地為海龍等離岸風場的建置工程作業,在台船高雄廠自行設計與建造出全台第一艘、也是唯一的浮吊船「環海翡翠輪」,執行水下基礎的運輸與安裝。

離岸風電產業在台灣起步不到6年,相關供應鏈能夠從無到有,接軌國際經驗是關鍵推力之一。岳慕駒強調,北陸能源以長足的國際經驗,全力協助台灣供應鏈提升量能,譬如要求供應商交付零組件的效率與品質、環境安全衛生相關環節,以及製程技術,達到國際標準。

暑期實習、訓練年輕工程師 解決人才缺口


然而,當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大步邁進之際,風電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也隨之浮現。為此,北陸能源正密切關注現階段與未來的人才需求缺口,「北陸能源不僅把國際人才帶來台灣,也期許能為台灣培育本地人才。」岳慕駒說,北陸能源願意聘僱沒有經驗但對風電具備熱忱、學習能力的工程師,加以訓練,補強在地人才的不足。同時,海龍專案也與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國立中山大學展開合作,提供暑期實習機會,讓大專學生有機會參與離岸風場開發階段的不同任務,了解這個新興產業的內容,以及獲得難能可貴的實戰經驗。

「我們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學生,參加海龍實習計畫,成為離岸風電產業工作者,為台灣創造一個可持續的產業環境,也讓台灣成為國際人才庫及亞太地區離岸風電的出口樞紐。」岳慕駒如此期許。

從事風電新能源開發的產業,北陸能源更是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者。例如北陸能源致力性別尊重與多元化,高階主管與董事會的女性成員占了近50%,更規定董事會須納入至少一位少數族群或身障族群成員;為了加強連結與台灣在地社群的關係,北陸能源在彰化縣沿海地區,贊助近新台幣9,400萬元,支持學童免費營養午餐;此外也發起員工淨灘活動等,為彰濱沿海的環境保育盡一份心力。

全球離岸風電產業進入黃金成長期,亞洲是跑得最快的火車頭。岳慕駒提醒作為亞太先驅者的台灣,後頭還有急起直追的韓國、日本正在重兵部署市場。他認為,目前台灣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選商作業,要求國產化供應鏈的項目極多,如此一來恐怕會讓風場建置時程延後、建置效率變低、建置成本升高,應該策略性選擇未來在國際市場能有競爭力的供應鏈項目,而非一股腦全面推動,反而無法真正培養出台灣離岸風電供應鏈的國際競爭力。

再者,岳慕駒也強調,競價上限可能破壞競價機制,讓開發商將成本轉嫁企業購電合約,造成企業購電成本高漲,不僅衝擊經濟,台灣更可能會失去離岸風電的開發優勢。因此,他建議政府應適度放手某些細節,讓開發商自行找出解決方案,並開放國際資源進駐,這將會促使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邁向成熟,持續穩固亞太地區離岸風電的重鎮地位。

未來,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要如何決勝?岳慕駒一言中的,「在國產化與國際化之間取得平衡,將是關鍵!」
dailoan wrote:
根據研究,若按照政府規劃,截至2035年,離岸風電累計20.6GW裝置容量


根據政府規劃,2009年離岸風力達 520MW裝置容量,

但是2022年,連500MW都沒有

Allen Yeh
帕達鴨
人家電都在用肺發電,要去醫院找才有


【離岸風電跳票危機】4座風場進度延宕 第三階段爭議延燒

邱家琳 2022年11月16日 15:25:00
離岸風電興建進度延宕。(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根據審計部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離岸風電累計裝置容量為237.2MW(百萬瓦),僅達到政府原先設定的目標量9%,還短缺2436.8MW,興建進度嚴重延宕。原本預計在2020年併網的海能風場、允能一期風場,工程已延遲超過兩年,至於原訂2021年併網的大彰化風場與彰芳一期風場,進度也同樣落後。

據了解,彰芳一期風場延遲且目前仍缺5支風機尚未安裝、延宕遠超過兩年以上的海能風場缺11支未安裝、大彰化風場仍有30多支,而同樣延遲超過兩年的允能風場整場則約有超過50多支尚未安裝。換言之,2025年非核家園、再生能源佔比達20%的目標難以達成,能源轉型政策恐面臨跳票危機,離岸風電開發商財務壓力與銀行放款風險已暴增。有風電業者指出,其實台灣目前所有風場的施工進度都延遲,加總去年與前年完工的兩座示範風場,現在海面上僅有160多支,但政府仍在「講空話」,強調今年一定會完成200支風機的工程,卻沒有務實檢討在法規面與執行過程中,應如何給予開發商支持並簡化行政流程,讓風場可以加速興建。

政府今年目標是累計完成200支離岸風機。(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我國海事工程船舶量能不足的問題,今年已實際影響風場施工進度。隨著疫情與俄烏戰爭的影響,全球積極發展離岸風電產業,歐洲正如火如荼建置離岸風場,若我國相關外籍船舶審查行政法規再不彈性調整,預計明年缺船問題將更為嚴重。據了解,這4座進度延宕的風場在今年因為外籍船舶許可的期程而上演了好幾齣「搶船戲碼」,亦有不肖船商濫用該許可來向開發商漫天要價。有海事專家表示,我國政府向來嚴管,但往往不慎過度涉入商業機制,反而將情況弄得更加混亂,明年有6座風場需要工作船,外籍船舶來台許可的體制需要改革。

政府推動國產化政策,業者投資進駐台中港離岸風電產業專區。(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近來,第三階段行政契約與產業關聯方案的爭議仍持續延燒,相關業者不停奔走主管機關,盼重新檢視合約內容、讓國產化項目保留彈性。不少開發商受訪時表示,第三階段風場將採用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的售電模式,即便不幸延後併網時程,政府也沒有權限開罰;再者,縱然政府宣稱第三階段區塊有採購彈性,但實質上國產化的內容不減反增,加上通膨與利率高漲,導致風場建置成本極為高昂,這些勢必都得轉嫁到CPPA買家身上,搞得開發商與CPPA買家都很痛苦。而若開發商沒有先將CPPA合約簽訂好,開發商也不敢貿然跟政府簽署行政契約,進而又導致綠電供應不及。

有用電大戶提到,綠電需求孔急,我國產業外銷要面對的減碳需求已是事實,我國向來大幅補助工業用電也是事實,但這是否代表著用電大戶就必須被迫採購價格如此高昂的綠電?解鈴還需繫鈴人,政府應有更大的智慧來調整、因應。

問及台灣未來如何保持在亞太區離岸風電產業的領先地位,外資開發商回應,日韓政府也有推動離岸風電的決心,但日本排外、韓國擁核,現階段還難以真正落實,台灣雖然風場規模不如日韓卻仍佔領先地位,但政策規劃與行政流程過於僵化與窠臼,應該要更平等、透明有彈性,希望未來能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現在幾乎風力天天1GW發電量

hotscalefly
niaba
要問買家台積電,買不到就要去國外買
小水力積少成多螞蟻雄兵
集集攔河堰10座小機組 供電4.5萬戶
經濟部表示,沿岸的10座小水力,全數完成後總裝置容量將達到34.36MW,預估1年可發出1.367億度綠電,約可供4.55萬戶家庭1年使用。
幫niaba 來替政府擦粉一下


今天 風力發電量幾乎達到太陽能發電的2倍


Allen Yeh
現在風力尖峰已經超過1.1GW發電量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