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chang1205 wrote:
公三小?多少人一邊寫論文一邊改題目?
就我自己寫論文的經驗,這根本是不可思議的事,改題目代表內容方向也要調整,除非必要基本上沒有人會自找麻煩幹這種事。
對啊,「除非必要」啊。
那有規定不能有這種「必要」嗎?
我只看到各校都料到會有這種「必要」欸:









我不知道你是哪個領域的,
但至少人文領域的,一邊寫一邊改題目並不少見。
改題目不見得會牽動到論文方向,
也許會,也許不會,每個人狀況不一樣。
如果改題目就一定會改變論文方向,
那前面擷圖提到口試委員在口試時直接改題目,那要怎麼解釋呢?
那時不是論文內容都定了嗎?
難道題目改一下,論文就得重寫嗎?
LSE論文網上就有好幾本論文,直接在封面手改題目欸。
就像前面貼的最後一張圖所說的,
修改題目只是讓題目更聚焦、更精準,
這有點像是讓題目更精準貼近論文方向。
還有,不要老是拿自己的經驗來衡量全世界,
在這場爭議中,有太多人拿自己狹隘的個人經驗、認知或想像當作依據,做了錯誤的判斷。
比方說:論文前面一定會有口試委員簽名。
oldchang1205 wrote:
就算改題目好了,大致上提出口試前也正式定版了,沒有人,再強調一次,沒有人在口試前題目還定不下來。
沒有嗎?
那各校幹嘛還提供各種時間點讓相關人士修改題目,包括口試前、口試中、口試後?
前面也提到,
光是LSE論文網上已經公布電子檔的論文,就有好幾本是直接在封面上手改論文題目欸。
oldchang1205 wrote:
最後通常改題目只有兩種狀況,一個是僅修改題目文字表達,但研究內容和結果不變,這種通常也不會叫”改題目”;二是換指導教授,論文重新來過修業時間也會拉長,但以上兩種都會在口試前定下來,老英是哪一種勒?
你這樣就比較講道理了嘛,
但那句「這種通常也不會叫”改題目”」就多餘了啦。
蔡英文是哪一種?
她第二年換指導教授之後就沒再換了,也在學校規定期限內完成論文、拿到學位,你說咧?
我可以提供蔡英文改題目的紀錄給你參考:
這是今年選前,一個中國留美博士生在美國Stanford大學圖書館找出來的陳年出版品,




再加上其他人在東京大學、愛丁堡大學圖書館找出來的1985年出版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