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ManCcC wrote:
如果只是單純注滿爐心,那些水早晚也會沸騰...
燃料棒溫度可達4000度呦,而且是持續發熱,要花時間等化學動作停止才會不發熱
有時候不知道我花這麼多時間說明是為了甚麼?
核反應不是化學反應。
我們把核原料聚在一起,給它們適當的條件,
啟動連鎖反應,釋放出足夠的熱產生蒸氣推動渦輪。
想要停爐,就破壞適當的條件,
讓連鎖反應沒辦法進行就行了。
沒有連鎖反應,要加熱大量的水並沒有你想像的簡單。
在將大量的水灌入反應爐之後,
工作人員會有足夠的時間做進一步的處理。

當然,這是最糟的情形。
只要控制棒還能動,
就不用走到廢爐這一步。

01newbie wrote:
你是唱片跳針了嗎?...(恕刪)

因為很重要~

01newbie wrote:
在公投的結果下也由不得他。

如果公投通過核一要延役就延役?
如果公投通過廢火電就廢火電?
不要把公投當神~

01newbie wrote:
我知道他還是反核

知道就好,
現實是沒有民眾和民選首長願意在自己轄內設置核電與核廢最終放置場所。
公投並不會改變甚麼。

AKSN74 wrote:
核災造成北部毀滅
就算發生核災好了,因有山脈阻隔,這些輻射塵也較不易進入到台北盆地地區

要賭?
而且賭這麼大?
也不是不可以賭啦。
可是要賭身家應該是押身家的人才有權上桌。
擁核者來提個限定範圍的核四啟用公投:戶籍在核災疏散範圍的人才有權投票。

過了誰也沒話說~
01newbie wrote:
讓連鎖反應沒辦法進行就行了。...(恕刪)


就是這點人類目前做不到

目前只能讓讓燃料棒減緩反應

燃料棒週圍有一塊不知道什麼金屬版,可以去讓反應變慢

重點就是..沒辦法像拔插頭一樣瞬間停止

有辦法的話早就不用擔心電廠核災了

建議去北海岸的核電廠預約參觀,會有解說
AKSN74 wrote:
921不能相提並論,因為921並沒有影響到電廠的來源供應,而是電網損壞
電網損壞與失去發電原料相比還算是小事...(恕刪)



原料問題絕對不是只有一個國家能出口

也能採購比較貴的來源

打仗時運輸船也會改變航道


就算做限電措施,也比把台灣北部整個土地都斷送,來的有機會恢復。

這很簡單的取捨問題。


當然也能保留燒煤/燒油的避險發電廠,未必都要只有燃氣

AKSN74 wrote:
而且有東北季風來的時候,北海岸也大多屬於多雨的天氣
我認為擴散程度並不會像福島這麼大
當然,這是我的看法,實際上部分人士也認為發生核災時,也不會發生如福島那樣的情況
.(恕刪)


北海岸算我常跑的地方,那座山滿低的.....

我自己會搭船出海海釣,東北季風的風浪是非常大的,真的不要想得太輕鬆

不然日本那座福島也不會擴散超過20km

CcCManCcC wrote:
原料問題絕對不是只...(恕刪)

繞道是一個,會不會搞到整個台灣島封鎖就很難講了
畢竟就如你說的,戰爭這種事情很難講

採購比較貴的來源,目前台電用的燃煤主要來自澳洲
天然氣則是主要來自卡達
而今年7月底,伊朗放話要從荷莫茲海峽封鎖整個波斯灣
差點又要造成另一波能源危機,但台灣完全沒有在意這件事...

最近政府才與美國某天然氣公司簽訂了25年的天然氣合約
先不說價格如何(因為一定是波動的)
太平洋遠洋航線在7~10月這時間是常常會有封閉的情況


總之我自己的看法是
以火力為主的情況,所發生的不確定因素比核能還多
尤其台灣又沒有這些天然資源以及又有中國大陸這個不確定威脅下
應該是要減少依賴這些需要常時進口的能源,盡可能達到部分能源自主

我雖然是擁核派,但我認為能源應該要多元發展,而不是去限制
再生能源當然也支持,但是不能認同目前政府躁進的能源政策
說真的,台電的管理今天會變成這樣,政府要負很大的責任
2025年要達成全面非核化,明眼人都知道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的需要的時候,要用還是得用


至於某人一直在跳針「現實是沒有民眾和民選首長願意在自己轄內設置核電與核廢最終放置場所」
這點,在這次公投過後,已經開始有轉變了
1. 公投結果=現階段的民意,除非還跳針說這是假公投
2. 因為公投的結果,使得行政院要去改變目前的能源政策
3. 也因為公投結果,部分首長改口,並沒有把話給說死
核事故分成七級, 第四級開始才會影響到廠外, 第七級是最嚴重的事故 (ex: 福島, 車諾比)
有人說車諾比核災釋放的輻射物質是廣島原爆的400倍, 而福島根據偵測, 推算是車諾比的10%, 也就是廣島原爆的40倍, 然而全世界有2000次核武試爆, 其實早就全球都有人工核種, 更別說多數核武試爆還比廣島原爆大得多
.
全世界的核工專家都在預防核災發生, 我國核電廠營運三十多年來也只有一次第三級事故, 就是有次核三廠停機維修的時候, 電廠外供電故障造成廠內全黑, 接上備用發電機就解決了,前後事件約四小時,反應爐沒事
其他事故都是第二級以下的異常事故, 不是災害
雖然反核人士收集了很多新聞報導, 基本上都還不到需要緊張的地步, 甚至提到電纜老舊, 那就換電纜即可....(把核電廠預算砍掉再說電纜老舊, 這哪招.....)
.
我國的應變計劃區範圍是8公里, 在地圖上畫出來就是那樣大小, 並沒有甚麼全台滅國這回事, 甚至瑞士也說不一定需要避難撤離 (by Gerry Thomas in conference 2018)

.
以下是各國應變範圍
英國(U.K) = 3.5 km
西班牙(SPAIN) = 3 km
比利時(BELGIUM) = 5 km
荷蘭(NETHERLANDS) = 5 km
法國(FRANCE) = 5 km
日本(JAPAN) = 8 km > 核災國
加拿大(CANADA) =10 km
西德(GERMANY) = 10 km
瑞典(SWEDEN) = 12 km
美國(U.S.A) = 16 km > 核災國
芬蘭(FINLAND) = 20 km

=============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27)-平常多慢跑,核災快躲好
http://aeoluswei.blogspot.tw/2014/10/27.html
.
核子事故分類與核災應變
https://ppt.cc/faIUpx
.
國際核能事件分級制(INES)
https://ppt.cc/f4qIMx
.
Gerry Thomas 在會議中說瑞士將不會疏散居民 (因為輻射劑量太低)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94171667382837/permalink/1430023220464337/
.
福島事件因過度反應撤離20公里範圍的居民
結果反而造成1600人因撤離而死
https://ppt.cc/fLRfyx

而且台灣的核電廠有山阻隔,對都會區的影響會較小。
落在長崎的原子彈當量比在廣島的還高,但是造成的破壞較小,就是因為地勢不同之故

福島核事故剛好呈現了電廠民營化的副作用 -- 為了不甘心損失而沒有做斷然處置。
不要說日本,美國、瑞典都有因為電廠民營化之後效率降低、電價上升的現象

很多人說甚麼核爆,其實在最壞的情況下,哪怕有一幫科學家徹底瘋了,要自爆核電廠以報復人類,核電廠也不會像原子彈一樣爆炸。你可能會獲得一次常規當量的爆炸,像動作電影裡那樣,幾個房子被炸燬,但絕不是原子彈。因為原材料純度遠遠不夠。這個知識是容易理解的,如果核爆炸這麼容易,某些國家早就有核武器了。事實上,維持核電廠反應爐中的鏈式反應是很不容易的,以致於如果失控,鏈式反應會立即停止。燃料會繼續變熱,像日本這樣需要灌水冷卻,但這種變熱不是鏈式反應,也就是說哪怕你不管了,讓燃料自己慢慢冷卻,它也不會發生核爆。

核電事故的有害性在於輻射。在最壞的情況下核電廠的工作人員會因為輻射在幾週之內死亡。但這種輻射引起的直接死亡並不影響公眾利益,所有工廠的大事故都可能導致工作人員死亡,核電廠並不特殊。

所有人都知道輻射導致癌症,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一個更重要的事實:不輻射也可能得癌症。
agonyofsorrow wrote:
核事故分成七級, ...(恕刪)


撤離至死我覺得是另一回事

而是到底核汙染物質能飄散多遠才是問題

以福島來說週邊也算都是山呦,還能擴散超過半徑20km


其實原能會網站也說了
========================================================
對於八公里以外的民眾,將先以短暫掩蔽進行自保。且核災的發展有其時序,以日本福島核災為例,也是從3公里逐步疏散至30公里,若不幸發生核災,將視輻射的影響先疏散8公里內受影響的民眾,再視狀況作進一步的因應處理,且在輻射塵到達前會有充足時間進行應變。
========================================================

基本上是看當下核災的情況,來決定範圍,8km其實算基本盤而已

總不會想把台灣命運交給天氣吧




前面貼的日本核災影響範圍

如果真的都8km,有山就沒事..那日本核電周圍也都是海拔500公尺甚至800公尺的山,沒理由飄到20km以外

既然日本都有實際案例了
就看你是要相信別人的案例。
還是相信那個最低8km扣打範圍


agonyofsorrow wrote:
所有人都知道輻射導致癌症,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一個更重要的事實:不輻射也可能得癌症。
...(恕刪)


如果周圍都是輻射落塵,一個政府會封鎖,一個人民也不願意進去拿健康開玩笑。這時所有汙染到的縣市都成空城
正常環境輻射和有被輻射汙染是不同的。

與不輻射有癌症完全沒關係...因為明知被汙染到,我相信正常人不會就這樣進去住

Ok1988 wrote:
沒把除役的錢算進去
除役的錢是天文數字
連處理廢料 包括高階核廢料
管理廢廠的管理費
既然要綠就一步到位不是更好...(恕刪)


大大這樣說,就表示你根本不懂什麼叫能源結構

所謂以核/火

這裡用"養",本身就是一個故意操作的用法

會讓人以為,不管核能還是火力,都是用來"養"綠能的過渡選項

會讓人有一種,只要綠能"養"起來,火力或核能就可以砍掉了

實際上,根本就不是以火/核養綠,而是以火/核搭配綠能

一個國家的能源結構,要有基載發電跟非基載發電兩種

就以綠能來說好了,綠能的兩大來源,太陽能跟風力,都有發電不穩定的問題

所以太陽能跟風力都無法當成基載發電

換言之,就算你把全臺灣都插滿風力發電,鋪滿太陽能板

在沒有風、沒太陽的時候,你還是需要有穩定的電力來源

這個基載仍然必須是火力或核能(或其他可以穩定發電的來源)

所以並沒有什麼直接用綠能到位這件事,綠能到位,還是必須搭配火力或核能做為基載

因此這裡的問題是,你到底要用火力來搭配綠能?還是用核能來搭配? 當然火力+核能搭配綠能也是選項(實際上本來就不會是純核能搭綠能,臺灣沒這麼多地方可以蓋核能電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