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搞不懂,中港路塞成這德性,居然沒什麼新聞願意報

專用道是為了行車快速,專道專用。

優先號誌跟車外刷卡是為了班距穩定。

雙節車輛是為了輸運效率最大化。

現在沒了優先號誌跟車外刷卡,除了增加等待的不確定性之外,還會拖累行車的速度。

增班導致座位變多代表使用效率低落,市府的輔助金沒花在乘客身上,花在油耗跟人事費上了。

你看看現在是不是這樣? 跑得慢、時間不確定、市府還要多花更多的輔助費,然多一倍的排氣跟車輛揚塵又讓PM2.5更加悲劇了。

至於快慢車道均速變快呢? 關公車道屁事啊? 綠燈多調30秒讓跑中港路的人變快的奧步而已,每每經過橫向路口時沒感覺到南北用路人被要多等待跟號誌不連貫在那邊塞塞塞的怨念嗎?
樓上的兔子先生的邏輯性很棒喔, 有在讀書讚讚讚,
(交通最怕不順暢或停頓的"節", 會有漣漪效應, Discovery有撥過)

網路上很多都是雞蛋挑骨頭的個案爭執, 排除外縣市人在喊燒, 很少看到對"MRT修正案"有這麼棒的交通分析, 且講出了當下執政團隊做半套的手法(我就是跨中港路 南北向交通的用戶阿...)

讚x十個給你..
香港元朗有往市區的BRT,但比較接近輕軌。
他是軌道列車,專用道路,同樣站外付費、獨立站體,車廂好像是三台,也要等紅綠燈。
雖然沒坐過台中BRT,但是我覺得立意很棒。
石梯有夢 wrote:
台灣變得太可怕了吧...(恕刪)

台北車站拆候車亭照塞
也沒報
新聞性過了
是不會上報
要出現車禍或重大意外才會報
不過都塞車了
要出現重大車禍也蠻難的

CarrotMyFavorite wrote:
專用道是為了行車快速,專道專用。
優先號誌跟車外刷卡是為了班距穩定。
雙節車輛是為了輸運效率最大化。
現在沒了優先號誌跟車外刷卡,除了增加等待的不確定性之外,還會拖累行車的速度。
增班導致座位變多代表使用效率低落,市府的輔助金沒花在乘客身上,花在油耗跟人事費上了。
你看看現在是不是這樣? 跑得慢、時間不確定、市府還要多花更多的輔助費,然多一倍的排氣跟車輛揚塵又讓PM2.5更加悲劇了。
至於快慢車道均速變快呢? 關公車道屁事啊? 綠燈多調30秒讓跑中港路的人變快的奧步而已,每每經過橫向路口時沒感覺到南北用路人被要多等待跟號誌不連貫在那邊塞塞塞的怨念嗎?


簡單、清楚,讚讚讚....
現在的台中市比以前好多了



石梯有夢 wrote:
台灣變得太可怕了吧
中港路塞成這德性,居然沒什麼新聞願意報
一語道醒夢中人...


addfdsf wrote:
因為顏色對了你看台...(恕刪)
我也覺得很幸福

全球暖化效應,將來台中平均氣溫越來越高

搞不好也將追上高雄,天天都有幸福熱
我也覺得台中火車站附近的交通變差了,

而且以後會更壞吧!

又是捷運,又是腳踏車在市區亂亂騎,

台中騎樓馬路不夠寬闊,真的不是個適合騎腳踏車的城市,

感覺中港路又更塞了!

唯一有變的是,塞在路上的車高檔的變多了.......
現在市長還會送水嗎??

現在市長還會送水嗎??
菜鳥一名 希望各位前輩多多指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