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woo wrote:
記得以前看新聞播放...(恕刪)
one stone two birds
好像也常被引用
http://www.fluentu.com/chinese/blog/wp-content/uploads/2012/10/two-birds-one-stone.png
sdwcw wrote:
連周星馳的電影都影響了不少台灣人
我先XX → 我XX先
我先吃個飯 → 我吃個飯先
我先走 → 我走先
我看過一部大陸電影「鬼子來了」,裡面人物講「知不道」,其實就是不知道的意思,我google了一下,這是陝西﹑河北﹑山東的用法。
其實換個方式想,知就是明白﹑了解,知不道就是明白不到﹑了解不道,當然也就等於不知道,這麼用也並不違反中文規則。更專業的講法:不的前面是一個動詞,後一個字是對前面的動詞進行說明,知不道詞句運用的方式如同犯不著﹑睡不醒、吃不飽。這麼看來,知不道這種的運用方式也很合理,只是我們不習慣這種講法而已。
我們知道的中文,就僅僅是我們知道或習慣的中文,它是中文的一部分,並不代表中文就只是這樣。
「我吃個飯先」這種副詞後綴,北方常見的講法,我們習慣上不這麼講,但這不妨礙我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甚至於改變一些字句,能夠做到既符合我們的習慣,意思又很接近的詞,比如說:我吃個飯一下啦,幾乎,幾乎意義上跟我吃個飯先是一樣的,而且是我們常用的方式。
副詞後綴雖然不是我們習慣的方式,但是這本來就是中文使用方式之一,所以這種方式可以很自然的被我們使用,本來就可以的東西咩,一點也不衝突。
周星馳影響力是大,但是有大到改變人的說話方式嗎?我不這麼認為。
中英意思巧合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