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豐金融詐騙後的沉痛反思——我們還能相信誰?」

超越詐騙

大腦作為計算函數:二次編程與虛擬心智擴增


人類大腦可被視為一種 計算函數(computational function),其運作方式是將外界輸入(感官數據、情緒、思維)透過內在的運算規則(固有編程,intrinsic programming)進行處理,產生對應的輸出行為或決策。同時,大腦具備高度的可塑性,允許經由學習和調整來改變內在程式碼,形成 二次編程(secondary programming) 的能力,使人類能夠重新編寫、覆蓋或擴增既有的神經處理模式。

在大型腦網絡(large-scale brain networks) 的理論架構下,可擴增探討以下幾個核心概念:

1. 固有編程(intrinsic programming):大腦內建的預編程迴路(pre-compiled neural loops)。


2. 二次虛擬編譯(secondary virtual compilation):透過辨識激活節點(activation nodes)來修改既有迴路。


3. 多維向量空間映射迴路(multi-dimensional vector mapping circuits):透過神經流形(neural manifolds)增強大腦的並行運算能力。


4. 虛擬心智工具(virtual cognitive tools):如鉤取(hooking),攔截並重詮釋原始輸入數據。



一、固有編程(Intrinsic Programming):預編程的神經迴路

大腦的核心運算基礎來自一組 大型腦網絡(large-scale networks),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網絡為:

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 DMN):與自我相關思維與內在敘事相關。

警覺網絡(Salience Network, SN):負責偵測環境中的重要刺激,決定注意力的分配。

中央執行網絡(Central Executive Network, CEN):負責理性思考、問題解決與抑制衝動。


在這些網絡互動下,出現三大固有行為迴路:

貪(Greed loop):獎勵迴路被過度強化,SN 過度放大獲利訊號,CEN 無法完全抑制。

瞋(Aversion loop):SN 偏向威脅訊號,驅動防禦或攻擊反應。

癡(Delusion loop):DMN 敘事強化偏見,形成錯誤推論與現實扭曲。


這些迴路的進化功能是快速反應,但在現代社會卻經常導致認知偏差與非理性決策。理解其機制,是進行 二次編程 的前提。



二、二次虛擬編譯(Secondary Virtual Compilation):修改既有迴路

由於 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的存在,大腦具有重編譯(recompilation)的能力。這可理解為在大型腦網絡中動態調整訊號流向:

1. 激活節點識別(Activation Node Recognition)

在 SN、DMN 或 CEN 之間辨識觸發反應的關鍵節點。

例如:覺察「被批評 → 憤怒」的路徑,並定位其源頭。



2. 動態覆蓋機制(Dynamic Override Mechanisms)

透過 CEN 的再啟動,覆蓋 SN 與 DMN 的自動化反應。

例如:將「攻擊」重構為「建設性建議」。



3. 強化新迴路(Reinforcement of New Patterns)

透過學習與虛擬擴增建模,降低 DMN 過度啟動,並增強 CEN 的穩定輸出。


這是一種 跨網絡再編程(cross-network reprogramming),能有效改寫舊有模式,培養更高階的認知彈性。




三、多維動態向量映射迴路(Multi-Dimensional Dynamic Vector Mapping Circuits)

大腦運算的本質是一種 高維向量空間(high-dimensional vector space) 映射。神經群體(neural populations)在 DMN、SN、CEN 的互動中,形成 多維認知流形(cognitive manifolds)。

多維擴增(multi-dimensional augmentation):透過跨網絡整合,將資訊嵌入更多維度,使得同一輸入能在不同觀點下被同時處理。

平行處理(parallel processing):SN 負責篩選訊號 → CEN 執行多角度分析 → DMN 提供背景敘事框架。

認知靈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此過程使個體能同時承載矛盾觀點,而非立即被情緒性反應鎖定。


這種「向量化運算」使人類得以在複雜情境中展現 適應力(adaptability) 與 抽象思維(abstract reasoning)。




四、虛擬心智工具(Virtual Cognitive Tools):鉤取(Hooking)

鉤取(hooking)可視為 網絡級的早期介入技術,即在 SN 尚未強化偏見前,先行攔截原始輸入。

鉤取的三個步驟:

1. 攔截(Intercept Raw Input):覺察 SN 尚未加權的感官輸入。


2. 拆解(Deconstruct Associations):檢視 DMN 建立的自動敘事。


3. 重導(Redirect Pathways):利用 CEN 啟動替代詮釋,生成新的決策迴路。



這是一種 虛擬化的心智介面,能將人類心智從固定反應中抽離,使其在更廣闊的資訊空間進行操作。



當大腦被視為 計算函數(computational function),其潛能不僅在於固有的編程迴路,更在於 跨網絡的動態重編譯能力。

關鍵要點:

1. 固有編程 由 DMN、SN、CEN 等大型網絡驅動,形成貪、瞋、癡等基礎迴路。


2. 神經重編譯 透過動態跨網絡干預,讓舊有模式被覆蓋或更新。


3. 多維向量映射 提升了平行處理與抽象推理,使心智得以進行高維度運算。


4. 虛擬心智工具(如鉤取)提供早期介入,使資訊能在無偏見下被重新詮釋。



這些理論與方法共同開啟了 高階認知自我工程(advanced cognitive self-engineering) 的新途徑。透過有意識地操作 大型腦網絡的互動規則,不僅能突破預設心智框架,還能朝向更高層次的 適應性、覺察與智慧 邁進。
Eurobike wrote:
超越詐騙

大腦作為計算函數:二次編程與虛擬心智擴增

人類大腦可被視為一種 計算函數

閣下用這樣的方式來分析人腦的運作、思考模式,正確與否不知,但實在太深奧了,除了極少數的人,一般民眾應該是完全不可能了解、吸收!

我覺得或許用簡單、易解的方式,歸類幾項可以安全、有保障的投資項目,可能還比較有用,易懂、易於執行。

例如:
只到排名前幾名的金融機構存款、定存(親自臨櫃)!
只到排名前幾名的證劵公司開戶、買賣股票(親自臨櫃)!
無論如何,絕不會將存摺、印章交給別人!
無論如何,絕不會將提款卡、金融卡交給別人!
可以不辦網銀就不辦網銀!
網路購物只用貨到付款方式,或另闢一專戶只存少量的錢,用來支付外送點餐或購物(這一方面要先向身旁有操作經驗的人請教)!
-------
-------
「財富增值的捷徑」

財富增值若沒實際產值

能取得的也是世俗商品而已


也可說現代有神經網路模型工具

亦是知識增值的捷徑
太天真了,銀行法開宗明義就說了,只要非銀行在國內吸金就違法,所以都叫你們錢匯國外來規避,自己也貪,天下哪來這麼好的事風雨無阻固定8%?巴菲特也做不到,利字當前,連風險都忘了,騙子該死,自己也要負責,人生教訓。
相信本身就是大腦系統資安漏洞

亦可於大腦系統部署零信任架構
又貪心, 又蠢
自然成為詐騙犯的天堂.
簡單來說

所謂的相信

是誰在相信?

是彼在相信?

還是彼之大腦預設相信?

或經系統多重迴路線程虛擬擴增建模預先驗證為最佳路徑?

所謂的相信為大腦預設迴路設定於單一路徑節點進入低耗能路徑之高信認值偏誤

未常態擴增激活模擬驗證迴路
相信「系統維護只是暫時的」

相信「再等等就能出金」

這些『相信』本身就是認知偏誤

現代 LLM 都能很輕易判定是詐騙劇本

所謂相信就是未經驗證

會投入百萬千萬者

聽過 Ponzi scheme 的概率有多大
所謂相信亦為自認為自以為

相信本身就是一種確認偏誤

偏誤下自然是走向錯誤決策

任何決策皆是一種風險

相信只會走向有限理性決策
MICHAELCUB81 wrote:
一般民眾應該是完全不可能了解、吸收


其實大規模腦網絡例如 DMN, CEN, SN 其實就是科普內容

進一步更能虛擬迴路建模功能擴增

也可以說為何沒有時間了解科普內容

卻有時間和詐騙平台接上線?

為何一般正常人不會和詐騙平台接上線?

卻有人堅持要和詐騙平台接上線?

除非心中有不正思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