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man wrote:
修正一下..1. 如...(恕刪)
3. 承上假設..如果醫院可以找到願意賣3元的藥商..但不願意開6元的發票..怎辦?
上述第3點..很顯然..有些醫院找到解決方法..
那麼多報這3元..當然算是A健保的錢..


你還是不明白,
3元的藥就開3元發票, 為何要開6元發票?

無論幾元發票, 健保就是給付健保價, 這是健保局規定的,
為何是A健保?

所以是濫用"A健保", "藥價黑洞"名詞
很簡單阿

歷來 大醫院在採購藥品時,就會憑著量大優勢向廠商壓價

ex 健保核10元 醫院跟廠商壓到 8元

省下來的錢 多存回醫院帳戶,補充其他醫院的各種開銷

然後 近幾年,楊志良這個考試成績不好,公衛系出身的署長 把健保黑洞怪到藥價差上

查核各大醫院藥價,於是變成

2010 健保核 10元 醫院壓價到 8元

2011 健保核 8 元 醫院同時各項手術、設備給付健保減少,努力節流 壓價到 6 元

2012 健保核 6 元 醫院壓到 4元 -->尬,廠商不幹了

---
不光是藥品 ,骨科老人家用的人工關節 心臟裝的支架 等等....

健保局 爽爽的一直壓價下來 ,覺得很省很厲害

成果就是藥品、醫療設備 美廠、日廠 --> 台廠 -->陸廠

以後大家老了,膝蓋都裝大陸製的人工關節,開不開心




orthyeh3 wrote:
以後大家老了,膝蓋都裝大陸製的人工關節,開不開心...(恕刪)


要裝名廠產品可以自費,不提供自費醫材的醫院很少。


abcpanadol wrote:
你還是不明白,
3元的藥就開3元發票, 為何要開6元發票?
無論幾元發票, 健保就是給付健保價, 這是健保局規定的, ...(恕刪)

如果核定藥價是6元..開3元發票..沒問題阿..
不過..等下次調價..就接近3元..就沒有超額利潤..

abcpanadol wrote:
為何是A健保?
所以是濫用"A健保", "藥價黑洞"名詞...(恕刪)

承上..為了維持超額利潤..
進價3元..先由子公司買進..再6元賣給醫院..
表面上..是"背信、業務侵占"..讓醫院被A了3元..
股東如果追究..猜猜看..內部說明會怎麼說?
"雖然表面上醫院虧3元..但是可以維持向健保局申請6元..醫院沒虧阿"
這樣說來..不算是A健保?

ganman wrote:
如果核定藥價是6元....(恕刪)


對於有心把事情導向"A健保的", 多說無益,

簡單講, 健保原本就要給6元, 健保沒損失, 沒A健保
況且, 現在總額給付, 無論藥錢給付多少, 健保給付年度金額固定,
這邊多, 另一邊就少, 無法A到健保

財團法人, 例如長庚, 買賣集團股票, 跟台塑租辦公室, 跟南亞買建材,
你認為是為了甚麼?

此例, 醫院沒虧沒錯啊! 只是少賺, 也是醫院損失,
但不是A健保
這件事根本跟健保無關
想把它導引成A健保根本是故意誤導,模糊焦點

--------------------------------------------------
秀傳的問題在…把醫院利潤放私人口袋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4.09.26 03:16 pm

彰化秀傳醫療體系涉嫌以人頭公司低買高報賺藥價差,戳破醫界存在已久的藥價黑洞問題,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立委蘇清泉說,藥價差是醫院正常收入的一部份,用來改善醫院器材及勞動條件,外界無須視為洪水猛獸。

蘇清泉說,彰化秀傳藥價差爭議,在於負責人成立另一家公司,將原本應該屬於醫院利潤的藥價差,放進自己的口袋;秀傳屬於財團法人醫院,結餘應留在醫院,負責人不應侵占藥價差盈餘。

「買賣藥品不可以有利潤嗎?」一名資深藥廠業務代表表示,藥價差早就是公開的秘密,就連健保署都認為,藥價差屬合理的商業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歐美、日本等國家都存有藥價差。

該名業代指出,每家醫院都有採購部門,負責採購藥品及醫療器材,購買前必須先議價,最後簽訂合約;最後議定的價格當然與購買數量有關,不可能健保價格訂多少,醫院就以健保訂價向藥廠購買。

蘇清泉說,長庚醫院門診量全國第一,每年健保署給付該醫院600億元,其中150億元為藥費,當然該院議價能力就比其他醫院還強。

蘇清泉坦言,他的安泰醫院也有藥價差,但每年藥物購買量不大,議價空間很小,所得有限,藥價差結餘都用來提高員工薪資、採購儀器,並無不法。據了解,北部某家醫學中心每年藥價差所得就超過40億元,但這些盈餘全部納入醫院,並沒有進入私人帳戶。

------------------------------------------------------
這篇講的很中肯,重點根本不在藥價差
而在於將財團法人機構的錢洗到自己口袋裡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真的要追查台灣眾多財團法人機構及基金會的資金流向
有幾家真的是清清如水?
檢調敢一家家查嗎?
應該說

中盤藥商向藥廠進貨,因為同時供應給各家不同零售商,所以藥量大,進貨以批發價大量進貨庫存

醫院好比就是零售商,因為用量有限,且藥品種類雜多,所以每項藥品無法直接進到批發價

因此醫院轉而向中盤藥商進貨

而中盤藥商是自己人開設的

大概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那就是純生意模式,應該不會有問題才對

若醫院不透過中盤藥商,也可以買到同樣的批發價,那才會有問題


mcu_master wrote:
大概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那就是純生意模式,應該不會有問題才對
若醫院不透過中盤藥商,也可以買到同樣的批發價,那才會有問題...(恕刪)


應該是這樣子沒錯。

但是如果賣給醫院的價格超出市場價格太多,或是假交易,
是常見掏空公司的手法。

所以老闆是用「背信、業務侵占」起訴。
orthyeh3 wrote:
然後 近幾年,楊志良這個考試成績不好,公衛系出身的署長 把健保黑洞怪到藥價差上


別在黑它了,它至少肯提漲健保這件事情,在當年可是讓我們這些醫管的感動到痛哭流涕....

雖然最後二代健保還是被政客砍成現在的四不像....

每次談到健保問題都要在回顧一下這傳說中的"32倍"


史上大加稅!懲罰認真打拚的上班族
二代健保 狠削你的錢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D0002/174334/web/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