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_m3 wrote:台灣何時可以自然的讓小孩快樂的長大呢?相信應該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實現了,今天高學歷高失業率就是一個相當好的指標,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與行業吧!反正合著都是失業,已經沒什麼差別了. 未來機器人的時代來臨,政府發給人民基本收入,工作交給機器人做就好,人們可以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讀自己想讀的書,讀書不再是為了考試,為了競爭。
卡爾齊 wrote:真不巧!小弟民國68...(恕刪) 早年只有山地或離島等偏遠的學校有營養午餐....bluesystem wrote:小弟61年次,當時...(恕刪) 龍壽國小嗎?我62年次,國中小都在桃園市就讀,沒聽過其他學校有營養午餐...學校有廚房但都只有蒸便當跟提供開水的用途...(小學、國中值日生都要抬全班的便當去蒸)
再多的生命也改變不了現實..自己看看身邊有當醫生的親戚或認識的什麼科都可,他在自己家族、社交場合以及任何團體中,都獲得別人的極高評語..就是勝利組再比照一個努力追求自己想做的,不管追求什麼,就是看名與利,沒有名利你做的都叫做不穩定叫做屁!沒人會支持..只會不斷的說誰誰誰又怎樣怎樣..誰敢走??機器人早就在台灣量產了阿,差別在下班後會獨立思考。
看這小孩寫的遺言「不用找我了,那就是我。」超明顯小孩恨死父母了恨到寧願自殺來報復洩恨普通自殺的人不會寫出這麼仇恨遺言這幾句遺言非常清楚表達小孩目標明確、思緒清晰是經過策劃的自殺行為跟那些憂鬱症、歇斯底里自殺的完全不一樣
G-PLUS wrote:早年只有山地或離島...(恕刪) 首先希望小妹妹好走,也希望父母能學會放手與放下。劣者年逾花甲。早年在「美援」的機制下,小學時享有營養午餐:饅頭,麥片粥,牛奶,和一葷一素。每個月繳三十元。美援停止後就難以為繼。不過並非每所學校都有開辦。
devine wrote:每個小孩都應有祖父...(恕刪) 嘻嘻嘻,現在正在隔代教養中。可是,還記得小時候,阿公阿嬤只負責“含飴弄孫”,這樣有沒有符合“世代正義”啊?而且,擔心的是:當矸仔孫出世的時候,會不會還要“吾三連”?
貧困父母的小孩也是:中國大陸湖南長沙發生一起三青年相約集體自殺事件。因其中一人在他人勸導下最終放棄自殺,并提供了另兩名自殺者信息,才讓兩位正在實施自殺的青年最后獲救。有輿論稱這三個青年都是窮二代,他們因長期以來找不到出路,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不想像自己的父母那樣一輩子窮困不堪地活著而決定自殺]。對此,有港媒評論說,官二代愈活愈精神,窮二代愈活愈無奈,這是社會不公正、機會不平等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