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數學「6×9=54」竟是錯的?老師揭正解

Jason kid wrote:
繼續鬼扯,題目看清楚(恕刪)

題目寫「『看圖』寫出乘法算式」我沒有義務要教你怎麼認字,怎麼看圖。

不懂數學邏輯就不要亂說。

6×9與9×6積相同,但數學意義不同,兩者畫上等號的時候通常是根據交換律才能夠連結在一起。

你連交換律的證明都寫不出來,就開始憑空跟我辯,看來你跟蔡英文1.5個博士是同一個類組的。

這就是文組跟理組的差異啦。
Shuuta
文組與理組的差異?講這句話會讓人家理解成理組對無法反駁的點都視而不見呢,真的好嗎?~[笑到噴淚][0分][幫不了你]
a0980000056
Shuuta ,理組講重點,文組廢話多很正常。兩本知識含金量大致相等的論文,理組的論文厚度就比較薄。大學機率論教科書厚度1公分而已,我當年大一的必修課,已經被許多大學生視為天書了。
a0980000056 wrote:
題目寫「『看圖』寫出...(恕刪)


文組跟理組的差別,就是文組看事實與證據,找出的彈性,而理組腦,永遠只有一種自己定義的邏輯,而且還是邏輯自洽的那種,違反世界在應用上常態理解,搞的高大上還自以為別人不理解是不求甚解,卻無法承認自己邏輯破洞上的鑽牛角尖

出題的問題出在哪很清楚,不給明確的規則與定義的狀況下,從結果的角度來看,答題者沒有任何問題,因為你根本無法從任何角度,或用任何方式去驗證答題者求取答案的過程,只能傲慢的認為依照圖,你就必須這麼寫,並且完全無視題目本身就給予了答題者可以多線理解的空間,卻在結果上給了答題者只可以單線理解的限制

多線的空間在哪?

依照題目,只給了圖,不給具體規則,

當答題者寫出6x9時,試問你如何確定答題者給的值所代表的單位?只能依照你考卷上的圖給答案?那麼麻煩你用小學生能理解的方式,告訴小學生,當它省略單位時,9顆x6盒 不等於6盒x9顆,(而這個單位還是你自己幫他加上去的,考卷上根本沒要求);實務應用下,兩者就是敘述同一件事情,求的也是同樣的結果,然後你要告訴這些小學生以及家長,在不要求單位(不完全訊息)的情況下,兩條算式不一樣??你到底希望我們的教育教出什麼的學生?思想僵化嗎?

要這麼絕對也不是不行啦,題目把規則說明清楚,要嘛在答題框加上單位,要嘛要求學生註明單位,要嘛給個示範,在規則具體的前提下,你可以充分鑒別學生到底是不是真的理解算式不同,但結果相同的原因是什麼;反之,給了一個不充分的題型,用想當然爾的理由,擅自認定學生因應答題框不要求單位的原始規則下,把學生的答案強加單位,認定學生有邏輯上的錯誤;若學生解釋,他的6x9是6盒x9顆,請問你這分數給還是不給?這是出題者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

口口聲聲說因為學生還沒學到交換式,所以不能用交換式的規律做答題,結果卻用一個離現實應用更遙遠更難理解的看圖說故事,企圖讓學生理解算式不同,即便結果相同也等於不同,你是打算讓小學生試證明,沒有單位的情況下,6x9不等於9x6嗎?

題目語境就是要求總數,學生理所當然以求總數為題目目標去作答,姑且不論題目的目的是為了測學生四則運算的能力,還是要測學生建構算式的能力,這可是考試,不論題目背後測試的目的為何?不論平常課堂上老師教授的解題規則為何?出題者在出卷時,避免應答者產生錯誤理解,有義務要再次做出規則說明,否則從結果論來看,你打算說學生求出54的值不對嗎?若學生對於交換式有超齡的理解,給出6盒x9顆的答案,你要說他不對嗎?是你的題目給出了這種爭議空間,難道要怪學生?口口聲聲說不追求標準答案,實際上卻是完全否認了學生在省略單位下,也去具備了理解算式的可能,你到底想教出腦袋固化打結的理科生,還是懂得彈性使用的學生?

喔對了,証明題這種東西(還是要證明交換式),這種國高中只要不太混,理解能力沒有太大問題的學生都能做的出來,你卻單方面認為一個你完全不認識的人不懂,你要說你是理科人,我也只能說理科人就這副德性,明明在文字上的建構邏輯破爛不堪,卻異常的驕傲,認為自己的邏輯是普世價值,還認為理科人比文科人懂理則!敝帚自珍成這樣,不簡單!
BREACAL
真的是廢話一大堆~哈哈 科學沒有定義清楚,到後面就會亂七八糟
Shuuta
『文組的人真是廢話一大堆啊。』?對無法反駁的點自動無視?這就是理組?哈~[沒有不敬的意思][沒有不敬的意思][沒有不敬的意思]
Jason kid wrote:
文組跟理組的差別,就(恕刪)

懶得回你了,給你看看影片吧

你真像那個市議員。
Jason kid
後面一大堆人等著電你,難怪你都對質疑視而不見;理科人..哈哈哈,其實你很民進黨
a0980000056
Jason kid,我對於你提出的質疑我大多都已經回應過,只是你視而不見一直無窮迴圈,對於你重複的提問我不予回應而已。台灣就是被文科腦的蔡英文給毀掉了,你看起來比較像文法學院的,果然是很塔綠班。
han172189 wrote:
「數學是訓練邏輯思考,解題路徑可以不固定,不過要符合邏輯」。


都說解題路徑可以不固定了,這老師直接打臉自己
瘋狂就是做著一模一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卻期待著有所變化。 這就是瘋狂。
N十年前,
我的小學老師就把 "應用題" 與 "純數學" 分開教

就這麼簡單

應用題就沒有乘法交換律
思考模式不同,以前只要知道54個包子就可以,建構式數學,會要求知道是6個盒子裝還是9個盒子裝。
a0980000056 wrote:
國小高年級會學到交換...(恕刪)

原來只要老師還沒教到,交換律就不存在?交換律的存在與否取決於老師是否有教?小二有教到邏輯學了嗎?怎麼又用邏輯學要求小二?
Shuuta
[100分][100分][100分]
a0980000056
我批改數學考卷的邏輯是,只要學生能夠說明出他算式的正確觀念,即使跟參考用的標準答案不同,我也會給分,我比較重視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但學生無法正確說明的話,那麼我就會參考標準答案扣學生分數。
han172189 wrote:
小二數學「6×9=5...(恕刪)

老師納思白癡,教出來的小孩堪慮!
9x6=54 才是對的
現在的數學教學課本都有講
基本量在前面倍數在後面
99乘法表的意義也是如此
a0980000056
是的。但是文科腦的人就是不懂數學邏輯,硬要在這裡邊大放厥詞,洋洋灑灑,好像在搞法律辯論一樣。
大家都知道這不是數字乘來乘去的單純數學。

用一個英文來解釋一下,how many apples per box?

54 apples / 6 boxes = 9 x 6 per 1 x 6
or
6 boxes / 54 apples = 1 x 6 per 9 x 6

大家去想一下,那個才是對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